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思品课堂中让德育回归生活

【作者】 王 萍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聊城大学2013级在职研究生)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中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要求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思品学科老师,如何把德育内容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呢?如何让德育无痕化呢?教学实践中,我做的较多的就是让课堂回归生活化,让德育和生活结合起来。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德育细致入微化。
  课标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在学习私有财产权的时候,播放“物权法草案通过”和“私产入宪”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法律制定、修改、通过的过程,通过主持人的讲解,深刻理解教材中提到的权利和保护,从视觉、听觉上起到冲击的作用。在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是,播放介绍“辽宁舰”的视频;在学习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作用时,播放“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介绍;在学习和平与发展时,介绍了“饥饿的苏丹”这幅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些生活化的内容就是一个个情境,就是一次次情感的激励,吸引着学生的心,引导着学生快速走进课堂,快速走进学习中来。这些课堂细节在提高自己课堂效率的同时,也作为一种德育资源,让德育工作更加细致入微。
  二、挖掘学生资源,让德育回归学生实际。
  在教学中,我经常自己制作视频资料,特别是挖掘学生身边的行为,增加课堂教学的可信度,拓宽德育的效度。在学习《搭起创新的桥梁》时,我采访了去年获得NOC大奖的学生和获得 “海峡两岸”青少年科技创作竞赛金奖的同学,请他们畅谈自己创新的体验和收获。采访文轩的时候,他最后的表现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像明星一样,打个响指,口里说着“科技发明,永远没有尽头”。播放的时候,学生笑场。但是这个小细节,让我意识到多和学生接触,会发现学生很多老师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学习艰苦奋斗时,我们录制了学校食堂的浪费现象,仅仅半个小时,满满的一桶“剩饭剩菜”让学生汗颜。在学习从众心理时,我们采用真人演出的形式,制作了学生自己的故事:一起过生日、买糖果色眼镜……
  这些虽然都是一些不大的工作,但是,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制作、录制,学生的喜爱程度非常高。在教学中,我也慢慢意识到只有让德育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实践才会有体验,才会让学生更加喜欢,更加走进学生的心灵,德育工作才会无痕化。
  三、创生教材资源,让德育充满创新气息。
  备课中,围绕教学内容,我自编了材料:这几天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爷爷生病住院了,我为爷爷的病情感到担忧和苦恼。病中的爷爷决定写下遗嘱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分配:存款10万元和两套房产平分给爸爸和叔叔,一幅徐悲鸿的画和一个青花瓷瓶留给我。爷爷的弟弟来看了生病的爷爷,并说:如果哥哥去世了,哥哥的青花瓷瓶就是我的了,你们说也不能和我抢!我听了后,感到特别生气,爷爷还在生病中,他竟然就来要东西,实在是太过分了。我同时也在想:爷爷写下的遗嘱有效吗?这是哪种继承方式呢?爷爷的弟弟能不能得到这个青花瓷瓶吗?为什么?我该怎样保护自己的青花瓷瓶呢?如果爷爷遗嘱上没有写明青花瓷瓶给我,那么,爷爷的弟弟能得到这个瓶子吗?但是,我对法律了解不多,不知道哪位同学能够帮帮我?
  这个材料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编写的,特别符合教学需要,比搜集的资料要适用。
  围绕着本节课学习内容,我编写了教师寄语:公民权利,法律保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非法财产,切勿贪取,法不保护,法还制裁,希望大家,慎独慎行,守法护法,法伴我行!
  在备课中,我的自编材料体现了智慧的创设,适用课堂效果较好。而这些智慧的结晶,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和德育很好的融到了一起。 
  四、发掘时政资源,让德育充满时代气息。
  新闻每天发生,我们的学习天天探究、思考中进行。教学中,努力让时政学习成为我们的常态。每学期,我们都有学生探究作业,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设计了探月工程、房价调控、金融危机、钓鱼岛问题、中菲关系等问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特别是房价调控有一组做的特别好,他们走进了房产中介、售楼中心、小区等采访房价问题。他们根据采访,排出了我区房价的特点,非常有特点和实践意义。
  平时教学中,随时关注最新内容,随时补充到课堂中。比如了解了2014年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的事迹;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们感受了张继清、木拉提、朱敏才孙丽娜、陇海大院等感人事迹;制作了2014年中国成就展数字故事,给学生提供典型的素材;了解也门撤侨的情况,与巴勒斯坦照片“投降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这种及时快捷的时政补充,不仅仅帮助学生了解了国家大事,开拓了眼界,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生活,更多的是增强了他们对国家的关注程度,增强了爱国情感。这些教学实践,起点比较低,很好的补充了德育内容,让德育教学充满了时代的气息。
  在思品课堂中,德育与生活的结合还有很多,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也有很多,愿意做一位努力的思品老师,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让德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