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初探

【作者】 乔林忠

【机构】 陕西省神木县第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探究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乃至整个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尤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它特殊的功效。
  关键词:探究性 特点 原则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探究性学习正是这一经典的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构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的,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新课程将科学实验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将科学探究专设为学习主题,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探究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实验方案,运用实验手段,探索未知的现象或数据,并在获得现象和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教师随时为需要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并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一类实验教学形式。它实现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和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步形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
  (1)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实验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实施的,在进行过程中需要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需要亲自动手实验,需要分析和解释、明确假设,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上述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对学习活动进行自主支配、自我调节与控制。
  (2)学习的过程性:探究性实验注重的是过程性。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形成了获取知识的探究能力,培养了探究未知的积极态度。
  (3)学习方式的合作性:学生在独立进行探究的同时,还要与同学进行讨沦、交流、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
  三、探究性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探究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时一定要遵守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创新性原则。
  5.简约性原则。6.安全性原则。7.趣味性原则。8.启发性服则。
  9.可行性原刻。10.互动性原则。11.最优化原则。  
  四、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常规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必要时教师可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只要求按照实验所给的操作步骤进行,验证已知的实验结论。
  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是采用问题、探究、合作的学习形成,即提出实验课题——讨论、设计、选择实验方案——实验探究——讨论、评估——完成实验报告。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可对实验材料、实验器具、实验试剂、实验方法等进行探究,无论是什么结果,无所谓成功与失败,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是过程和体验。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流程图可概括为 
     





  整个过程是开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处于咨询、帮助、引导、参与的位置。
  五、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教师过多干预。 
  有的教师在学生做实验时对学生往往不够信任,害怕学生轻则损坏仪器,重则伤及自己或他人,故从旁“细心”作指导,使学生每一实验步骤都按其所说的做,这样实质上是老师做的实验,学生只是实验工具而已。 
  2.避免使“探究性”变成“验证性”。 
  实验探究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未知数,教师不能事先向学生提示,更不能迫不及待地向学生说出所以然,使学生的实验做成了验证老师结论的验证实验。 
  3.把握好实验课题的难度和广度 
  总之,学生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还不多,也还不够系统,若所选课题太难,太大,不切合学生实际,无法完成,会影响学生的学生情绪,挫伤其探究积极性;太易,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甚至没有探究价值。探究性实验课题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慢慢加大难度,逐渐过渡,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法》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3期
  本文系2014年度陕西省榆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编号:YLKT14070)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