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BOPPPS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袁 芳 许 瑞 周 勇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医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病形成机理、遗传方式、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学科。不仅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等基础课程密切相关,而且渗透到临床各个学科。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更新,将BOPPPS教学模式、案例讨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 BOPPPS教学模式 案例讨论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医学遗传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以遗传病为研究对象,探讨遗传病发病的物质基础、遗传方式、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遗传病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医学遗传学教育,有利于医学生将来的临床工作,也为遗传病的预防和优生优育提供基础理论知识[1]。但是,一方面很多医院没有设立专门的临床遗传学科,学生对医学遗传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医学遗传学具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技术支持,需要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并且对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和遗传方式进行具体分析,学生普遍反映医学遗传学难学,学了也不会应用。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应用BOPPPS教学模式和案例讨论教学,结合教学内容的更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素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教学体会。
  一、结合不同专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教学法的应用非常重要,首先要学生们明确医学遗传学的研究内容,通过讲解遗传病的概念,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遗传病不是罕见的、只在某些特定的家族中存在,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先天畸形等都是遗传病。遗传物质异常改变引起的疾病就是遗传病,目前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归属为遗传病。学生意识到遗传病和自己所认识的有根本差别,在临床工作中会应用到遗传学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医学遗传学是临床、口腔、麻醉、检验医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课时不同、专业不同,使用教材是相同的,教材普遍篇幅较大、知识覆盖面很广。教学首先需要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学时的教学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侧重,结合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2-3]。如对临床专业的学生,重点讲解遗传病的诊断,结合病例讲解各种遗传病的典型症状,学生将来如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的各项检查来进行遗传病诊断和咨询。对于检验专业的学生,侧重点在遗传病的各种遗传学检验方法,如细胞遗传学诊断染色体病,如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单基因病要做基因诊断,如何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二、BOPPPS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应用。BOPPPS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北美诸多知名院校所采取的一种互动教学模式[4]。BOPPPS教学在加强教学反思、师生互动性等很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BOPPPS教学6个板块 :① Bridge-in(导人),采用灵活多样方式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②Learning Objectives(学习目标),明确教学目标。③Pre-assessment(前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④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⑤Post-assessment(课内评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⑥Summary(总结),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总结并引出下次课内容。例如在讲常染色体病时,介绍妇产科相关的唐氏筛查,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学习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提问学生前面学过的配子发生和染色体畸变,讲解染色体数目畸变引起的三体综合征;通过患儿图片让学生总结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讲解患者的三种核型时,学生小组讨论异常核型是怎么形成的?表型正常的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对后代有什么影响?通过讨论得出,正常父母减数分裂或受精卵卵裂过程异常,产生异常配子或胚胎,学生掌握了染色体病临床和遗传的特征,加深了对发病机制的理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最后通过21三体综合征总结其他三体综合征及常染色体病的特点,并引入下一教学内容性染色体病。BOPPPS模式由教师组织实施,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活动→教学评估→教学目标”的教学循环过程,督促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从学生方面,增强了师生互动,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听课,学生有机会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引入案例讨论教学法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引入案例讨论。例如在讲单基因遗传病时,首先讲解基本理论,什么是单基因病?如何行系谱分析?常染色体、性连锁疾病有哪些遗传方式?对后代的影响怎样?然后让学生分组收集病例进行系谱分析,可以是自己家族的正常性状或疾病,也可以从网上搜集,然后制作PPT,讲解单基因病系谱的特点以及传递规律,最后在全班汇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单独制作PPT展示案例;有的同学搜集了自己家族的正常性状,如单眼皮双眼皮、卷舌平舌等进行系谱分析;在PPT制作中也用到了图片、视频等丰富的素材。同学们反映,通过案例讨论,学习了更多教师没有讲的疾病,拓展了视野,更加明确了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知道了如何通过系谱分析去判断疾病的遗传方式,以及对后代的发病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对团队合作能力、资料收集能力、多媒体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四、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医生的工作中不仅有临床实践,还要参与到科研创新研究。在大学进行基础学习的同时,科研素养的培养很重要。在医学遗传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例如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遇到了一个疾病的家系,通过对整个家系的研究,可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遗传物质基础,这就是临床和科研的结合,如果没有遗传学知识,就不会意识到家系对研究疾病的重要性。在实验课做染色体的核型分析时,要求学生掌握正常核型分析,同时还可给学生介绍,将来临床工作中遇到异常核型,要注意收集资料,可以做相关的染色体病、肿瘤等的科研,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在潜移默化中把科研素质的培养融入于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不断学习、思考、探索、总结,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萍,曾秀丽,刘向东,等。PBL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课程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
   [2] 张银,王芳,孙树汉。八年制模拟遗传咨询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2)
  [3] 刘向勇,张小华,卞伟华,等。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创新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
  [4] 陈卫卫,鲍爱华,李清,等。基于BOPPPS模型和问题驱动教学培养计算思维的教学设计[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6
   作者简介:袁芳,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