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谈谈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作者】 杨馥溶

【机构】 四川省西充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它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而且生物学在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谈谈怎样学好高中生物的一些体会: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耐挫能力
  学习既是为个人、为家庭,更是为国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自然也就有了好的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愿意学习,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长期坚持,就会产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志趣,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学习也是如此,没有任何一个学生从最开始面对学习方面的困难时采取了放弃,但很多是由于没有获得及时帮助,缺少必须完成的信念,而一步步放弃的,只有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树立必胜信念,并坚持不懈,经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成效。
  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要记死,但不能死记
  每一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陌生的,逻辑关系是奇特的,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既需要学习文科的方法,又需要学习理科的技巧,特别是思维能力。知识是如何来的,这才是同学们最应关注的,也就是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要掌握一个概念,必须弄清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时提出了哪些丰富、生动、典型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发生的?什么时间发生的?顺序如何?在什么场所(结构中)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又怎样从这些材料中抽象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归纳出什么规律?又有什么意义?与之相关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容易出现的错误,实际应用等等,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结论成立的条件和特点。在理解基础上必须强化记忆,告诫学生,没有记忆,哪来的悟性,使学生的知识根深蒂固,信手拈来。
  三、明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   预习,是课前对所要学的知识进行预先学习,是为听课做知识、能力、心理方面的准备,通过预习,可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使自己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带着问题听课,加强不懂或不甚理解处的注意力,增强了听课的针对性、时效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可提高阅读、分析、自学能力。
  2、听课、记笔记    听课,主要是听老师如何“导法、导路、导疑、导思”, “导路”即学会理清教材的逻辑顺序和解题思路,“导疑”即学会自学教材,质疑问难,善疑善问,疑中求进。“导思”即要学会如何思维,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使自己在老师的启发下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勤于思考,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答问。记笔记,主要是记重点、难点、分析过程、结论、补充知识点、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切不可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影响听课。记笔记,既能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注意力,也给复习提供了依据。
  3、看书复习    复习主要有两种小方法:(1)放电影法:学生每天利用一定时间,最好是早晨起床后或晚睡前,闭上眼睛冥想昨天或今天学习的知识,让其在脑中过一遍,像放电影一样。(2)错题警醒法:准备一个本不子,把在练习、考试中典型错误记下来,并写下老师分析的重点,便于复习,既避免了犯同样的错误,又养成了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4、练习反馈   练习,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深化、应用、实践,是提高能力的捷径。当我们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不要马上去问别人,更不要抄袭了事,而要反复读题,审清条件,尤其是隐含条件,将它跟已学的知识有机联系,构造模型,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如仍有困难,再回过头来看书,再思考,再钻研,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此时,在理解上会加深一步,能力也会提高。当然,这并不是说不问老师,不问同学,只是在问之前,先要独立地反复的思考,使自己在运用知识、分析解答问题上得到切实的锻炼。在练习中应特别重视思维含量高、方法通用性强、模型典型化、图表文字结合的传统基础上题目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变式训练,从中总结出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素材,考查方式,解题思路,弄清为什么要这样解?还有别的解法吗?
  四、注意观察和实验
  有人说,得实验者得天下,此话很有道理。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生物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而且最终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因此,要特别重视实验。做好分组实验时要做到:①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②掌握实验原理③恰当选材④实验步骤合理⑤能正确画出装置的示意图⑥准确记录实验数据⑦正确分析实验结果⑧完成实验报告。认真做好实验,不仅有助于学习生物知识,加强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但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别企盼一夜之间实现,必须耐心细致长期的训练,探究能力才会水到渠成,得以提升。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总之,能力也是做出来的。
  五、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让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例如,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水果为什么很甜?肥胖是因为脂肪吃得太多吗?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有意识关注热点问题,比如:沙尘暴、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试管婴儿、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禽流感、癌症、艾滋病等等。还可以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学生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