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几点建议
【作者】 赵丽娜
【机构】 新疆巴州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对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和开展的形式做了探究,对于促进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建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活动,有效将书本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效整合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从封闭的、接受式的教学状态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一个平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有效成才。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比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收集关于世界著名园林苏州园林的一些情况,引导学生自行解读课文,对苏州园林的景色进行描述,体验苏州园林的美。这种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丰富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对语文学习而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参与表达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进行语言表达的机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在教学《木兰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木兰”这个典型形象做出评价,提出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分析课文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手法等等,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发表看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作用,对于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作用很大。
二、有效整合课堂内外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关注课堂以外的教育资源,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每学年,学校都会组织一些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策划、组织,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比如,在清明节到来之前,学校都会组织一些活动,或者是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或者是引导学走进社区,为敬老院提供一些服务。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活动,开展实践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扫墓的过程中,搜集烈士的丰功伟绩,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在感悟烈士的伟大的同时,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再比如,引导学生在到敬老院献爱心的时候,充分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等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品味,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有效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语文综合实践教学,要能够打破学科限制,使语言教学能够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凸显“三维”教学目标。语文学科要能够与音乐、美术、科学、品德等学科进行有效沟通,在确定一个主题后,有效整合各学科的资源,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汲取各学科的营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办手抄报,使学生能够把语文和美术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品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交流,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将所学学科知识有机整合起来进行创作,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慧。
四、开发社会活动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社会生活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形式是活泼生动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社会活动资源,选择好具体的话题,使学生能够参与实践,参与讨论,促进学生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话题的内容是丰富的,活动的方式也是很丰富的,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衣食出发,体验社会组织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对社区环境卫生、治安状况发表看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维护社区卫生。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的“鳏寡孤独家庭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为这些家庭提供帮助。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其实,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是很感兴趣的,只有教师能够找到好的题材,就能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对于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教师,要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能够利用区域内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去探讨热点问题,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引导学生去访问,去实践,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在新时期,语文教学要积极进行改革,通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提升。在现阶段,语文教学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综合性实践活动对学生整体素养提升的价值,重视语言教学中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创新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效整合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整合学科内外资源,促进语文教育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莉.初中语文高效愉悦型课堂建设研究[D]. 延边大学 2010
[2] 郑玉宝.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D]. 西北师范大学 2006.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建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活动,有效将书本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效整合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从封闭的、接受式的教学状态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一个平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有效成才。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比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收集关于世界著名园林苏州园林的一些情况,引导学生自行解读课文,对苏州园林的景色进行描述,体验苏州园林的美。这种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丰富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对语文学习而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参与表达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进行语言表达的机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在教学《木兰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木兰”这个典型形象做出评价,提出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分析课文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手法等等,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发表看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作用,对于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作用很大。
二、有效整合课堂内外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关注课堂以外的教育资源,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每学年,学校都会组织一些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策划、组织,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比如,在清明节到来之前,学校都会组织一些活动,或者是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或者是引导学走进社区,为敬老院提供一些服务。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活动,开展实践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扫墓的过程中,搜集烈士的丰功伟绩,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在感悟烈士的伟大的同时,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再比如,引导学生在到敬老院献爱心的时候,充分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等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品味,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有效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语文综合实践教学,要能够打破学科限制,使语言教学能够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凸显“三维”教学目标。语文学科要能够与音乐、美术、科学、品德等学科进行有效沟通,在确定一个主题后,有效整合各学科的资源,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汲取各学科的营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办手抄报,使学生能够把语文和美术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品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交流,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将所学学科知识有机整合起来进行创作,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慧。
四、开发社会活动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社会生活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形式是活泼生动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社会活动资源,选择好具体的话题,使学生能够参与实践,参与讨论,促进学生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话题的内容是丰富的,活动的方式也是很丰富的,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衣食出发,体验社会组织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对社区环境卫生、治安状况发表看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维护社区卫生。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的“鳏寡孤独家庭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为这些家庭提供帮助。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其实,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是很感兴趣的,只有教师能够找到好的题材,就能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对于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教师,要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能够利用区域内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去探讨热点问题,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引导学生去访问,去实践,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在新时期,语文教学要积极进行改革,通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提升。在现阶段,语文教学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综合性实践活动对学生整体素养提升的价值,重视语言教学中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创新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效整合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整合学科内外资源,促进语文教育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莉.初中语文高效愉悦型课堂建设研究[D]. 延边大学 2010
[2] 郑玉宝.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D]. 西北师范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