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
【作者】 李玉琴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
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比如我们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尽管很遗憾,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不能,有时甚是不可能再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却可能会是十分强烈而相似的。从同一情感感受出发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这正是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好机会。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产生的想象会是多种多样的:朋友的聚会,节日的狂欢,丰收的舞蹈,郊游的喜悦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2.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否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呢?
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己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
1.听记旋律。教师弹奏一般旋律,学生用模唱式唱名唱出。
2.旋律听记填空。
3.记忆主题。大量地记忆各种主题,提高音乐的记忆力,力求做到博闻强记。
4.默读乐谱,训练内心音乐感加强记忆。
5.反复欣赏。为了保持记忆,在一个阶段之后,重复欣赏已学过的作品。
五、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21世纪是竞争、发展的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满足时代对教育的期望。
音乐是浪漫的形象思维,科学是严谨的逻辑思维,从表面上看毫不相干,但实际上,他们的思维过程是相通的,全都离不开想像。音乐的想像能使科学的幻想插上翅膀,发挥聪明才智,把幻想变成现实。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科学成就有很多就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所以说,音乐做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即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聆听音乐、展开想像、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教育理念的转变最终决定人的发展方向。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教学生学习音乐,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音乐家,而是要通过音乐教育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音乐教育这一特殊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开拓型、创造型的优秀人才!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
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比如我们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尽管很遗憾,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不能,有时甚是不可能再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却可能会是十分强烈而相似的。从同一情感感受出发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这正是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好机会。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产生的想象会是多种多样的:朋友的聚会,节日的狂欢,丰收的舞蹈,郊游的喜悦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2.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否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呢?
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己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
1.听记旋律。教师弹奏一般旋律,学生用模唱式唱名唱出。
2.旋律听记填空。
3.记忆主题。大量地记忆各种主题,提高音乐的记忆力,力求做到博闻强记。
4.默读乐谱,训练内心音乐感加强记忆。
5.反复欣赏。为了保持记忆,在一个阶段之后,重复欣赏已学过的作品。
五、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21世纪是竞争、发展的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满足时代对教育的期望。
音乐是浪漫的形象思维,科学是严谨的逻辑思维,从表面上看毫不相干,但实际上,他们的思维过程是相通的,全都离不开想像。音乐的想像能使科学的幻想插上翅膀,发挥聪明才智,把幻想变成现实。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科学成就有很多就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所以说,音乐做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即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聆听音乐、展开想像、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教育理念的转变最终决定人的发展方向。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教学生学习音乐,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音乐家,而是要通过音乐教育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音乐教育这一特殊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开拓型、创造型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