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探寻
【作者】 刘艳兰
【机构】 新疆且末县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要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从情感入手,兴趣着力,丰富实践策略,使其在课堂愉悦与语文学习乐趣中扬起学习自信,成为“我要学”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体作用 发挥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传统教学并非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而是采取“灌塞”方式让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导致学生依赖性一增再增,惯化成学习中的“襁褓”,离开教师的“喂养”便不能学习。这显然扼杀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新课标理念相违相悖。现在,我们倡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解惑者,其教必须致力于学生的学,为学服务。然而,这条重要理念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很好运用,很大原因在于教师观念未改变,实践策略不丰富所致,依然“走老路”。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更新教学理念是前提
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习主人,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自身角色,从传统“教师中心论”中走出来,放下师道尊严架子,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教师教的引导和服务作用,让学生在有序导引和激励评价中扬起学习自信,成为“我要学”的主人。而这一切的实现,其难度在于过程坚持,一节课两节课我们能轻易做到,而师生情感对学生学习影响是长期的,也许一个细节将影响学生一生。所以,我说更新理念不难,难在把理念用于日常教学,难在坚持。
二、创新实践策略是关键
要把学生从传统“习惯被动”中解放出来,教师除了要更新理念,还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实践策略,让学生体验主体地位,感受“主人”愉悦,才能使其主动发挥主体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这样说道:“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兴趣是学生持续的源动力,是“我要学”的内驱力,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调动学生形成强烈的内因驱动,使之处于“愤悱”状态,有不学不快之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变“苦学”为“乐学”,成为学生主人。当然,激趣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让语文彰显出自身趣味。
(二)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随着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大力建设,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正走向寻常教室,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大良好推手。我们知道,多媒体集图像、声音、动画、文本于一体,不但能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还能把知识性东西通过不同方式呈现出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就相当于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缩短了体验学习成功的等待时间。如在教学《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运用电子白板创设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情多彩、奥秘无穷的情境,配上优美音乐,让给学生欣赏。学生被眼前情景瞬间迷住,对庐山云雾“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好奇。好奇心驱使,学生主体作用激活了,积极开动脑筋,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主动交流,朗读课文时更是抑扬顿挫,绘声绘色。
(三)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习。学起于思。但现在小学生会在思考中学习的人不多,原因在于不会质疑。要解决这个问题,古人曾给我们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参与,在思考中获得语文知识。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最佳的路径》一文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如此这样,学生体验到了质疑学习的学习效果,就会更加主动地学思结合,边学边思,从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为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奠基了坚实有力的自学能力基础。
(四)开展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交流讨论虽然不是一种学习方式,但在自学后期开展,对学生深化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是大有帮助的。不仅于此,还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听的能力,以及让学生习得表达与倾听的方法。这些都是语文教学应承担的“要务”。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开展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营造氛围,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累积的知识等发表不同见解,并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深化认识。这样的气氛,不仅能活跃课堂,给教学注入生机,还能活跃学生思维,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体验到了交流讨论的学习快乐。
总之,要充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方法还有很多。不过,无论哪种方法策略,我认为还是应该从情感入手,兴趣着力,让学生体验到课堂乐趣和语文学习乐趣出发,这才是激活学生主体作用的上乘之策。
参考文献:
[1]纪稳,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地位的三维思考》,教育研究2001.4。
[2]周楚,《从学生主体性的争议,看学生的内涵》,青年教师导报,2001.1。
[3]宋前秋,《课堂教学问题问诊与矫治》,青年研究,2001.4。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体作用 发挥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传统教学并非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而是采取“灌塞”方式让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导致学生依赖性一增再增,惯化成学习中的“襁褓”,离开教师的“喂养”便不能学习。这显然扼杀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新课标理念相违相悖。现在,我们倡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解惑者,其教必须致力于学生的学,为学服务。然而,这条重要理念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很好运用,很大原因在于教师观念未改变,实践策略不丰富所致,依然“走老路”。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更新教学理念是前提
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习主人,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自身角色,从传统“教师中心论”中走出来,放下师道尊严架子,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教师教的引导和服务作用,让学生在有序导引和激励评价中扬起学习自信,成为“我要学”的主人。而这一切的实现,其难度在于过程坚持,一节课两节课我们能轻易做到,而师生情感对学生学习影响是长期的,也许一个细节将影响学生一生。所以,我说更新理念不难,难在把理念用于日常教学,难在坚持。
二、创新实践策略是关键
要把学生从传统“习惯被动”中解放出来,教师除了要更新理念,还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实践策略,让学生体验主体地位,感受“主人”愉悦,才能使其主动发挥主体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这样说道:“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兴趣是学生持续的源动力,是“我要学”的内驱力,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调动学生形成强烈的内因驱动,使之处于“愤悱”状态,有不学不快之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变“苦学”为“乐学”,成为学生主人。当然,激趣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让语文彰显出自身趣味。
(二)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随着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大力建设,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正走向寻常教室,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大良好推手。我们知道,多媒体集图像、声音、动画、文本于一体,不但能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还能把知识性东西通过不同方式呈现出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就相当于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缩短了体验学习成功的等待时间。如在教学《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运用电子白板创设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情多彩、奥秘无穷的情境,配上优美音乐,让给学生欣赏。学生被眼前情景瞬间迷住,对庐山云雾“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好奇。好奇心驱使,学生主体作用激活了,积极开动脑筋,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主动交流,朗读课文时更是抑扬顿挫,绘声绘色。
(三)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习。学起于思。但现在小学生会在思考中学习的人不多,原因在于不会质疑。要解决这个问题,古人曾给我们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参与,在思考中获得语文知识。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最佳的路径》一文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如此这样,学生体验到了质疑学习的学习效果,就会更加主动地学思结合,边学边思,从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为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奠基了坚实有力的自学能力基础。
(四)开展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交流讨论虽然不是一种学习方式,但在自学后期开展,对学生深化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是大有帮助的。不仅于此,还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听的能力,以及让学生习得表达与倾听的方法。这些都是语文教学应承担的“要务”。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开展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营造氛围,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累积的知识等发表不同见解,并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深化认识。这样的气氛,不仅能活跃课堂,给教学注入生机,还能活跃学生思维,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体验到了交流讨论的学习快乐。
总之,要充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方法还有很多。不过,无论哪种方法策略,我认为还是应该从情感入手,兴趣着力,让学生体验到课堂乐趣和语文学习乐趣出发,这才是激活学生主体作用的上乘之策。
参考文献:
[1]纪稳,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地位的三维思考》,教育研究2001.4。
[2]周楚,《从学生主体性的争议,看学生的内涵》,青年教师导报,2001.1。
[3]宋前秋,《课堂教学问题问诊与矫治》,青年研究,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