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开展的组织者

【作者】 徐 斌

【机构】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升隆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班级是德育开展的常用平台,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沃土。我们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组织者作用,拓展德育途径,践行开放德育,让学生形成良好品质,有较高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开展  组织者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发展,对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培养未来社会良好公民的班级,强化德育工作既是责任所致,又是社会发展之需。在德育开展中,班主任是活动的组织者,是整个德育的策划者,要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德育,要达到什么样的德育目的,都是班主任根据国家意志目标设计的。而传统德育,就是以讲代授,空洞说教,既不能激发学生道德践行的兴趣,也不能快速提升道德践行能力。在大力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组织者作用,拓展德育途径,践行开放德育,让学生形成良好品质。
  一、转变德育观念,拓展德育途径
  “班级无小事,处处皆育人。”班级是德育开展的常用平台,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沃土。而我们班级事务常常千头万绪,班主任如果没有转变观念,信口开河话德育,必须会影响德育开展效果。因此,要想提高德育实效,提升育人质量,就得转变观念,拓展德育工作途径,充分发挥德育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以课堂德育为主导、以生活德育为主要形式,加强监督监测,让德育工作落实处,显实效。
  (一)寓德于教,抓好课堂德育。现行各门学科都倡导以德育为首开展教学,要把融入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我们知道,班主任不仅担任班级管理与建设,也担任了学科教学。学校常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主要开展思想教育教学学科让班主任担当,其目的就是要班主任更好地发挥学科德育、课堂德育的优势,能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开展德育活动。这样更利于让学生明了“怎么做”的同时,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么做的缘由,努力提高学生的行为判断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在其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将抽象性的德育知识化为形象的言行,让学生可学可仿。
  (二)借助活动,开展常规德育。校会、班会、少先队活动和夏令营活动等,既是学校的常规活动,也是常态德育的最好活动载体。这些活动虽是以学校名义开展,实际也是班主任在组织参与。它们鲜明的德育主题,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活动进行育人作用。又如全校性大会、开学典礼、学生会、周一升国旗会等,我们也可借此提出要求,还可表彰优秀,号召同学榜样学习。另外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目,也是通过校会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更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目标进一步具体化。
  (三)利用组织,开展中队德育。共表团是中学生的成长摇篮、少先队是小学生的幸福港湾,它们学生成长的“家”。班级德育可利用其中队的组织作用,发挥共表团、少先队的德育阵地作用,让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共表团、少先队及其活动中,推选出自己的领导人,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学习怎样过健康向上的民主生活,学习自己管理自己,并组织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要求,受到学生的欢迎,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参加。
  二、优化德育方法,践行开放德育
  德育开展,不仅要丰富德育途径,还要优化德育方法,摈弃“强制灌输”式的空洞式说教,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践行开放德育,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道义感、责任感,规范日常行为,提高道德素养。
  (一)说服教育。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常用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我们班主任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态度应该亲切、真诚和自然,选择的内容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当前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话题要针对学生实际,示例的选择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接受程度。
  (二)情感陶冶。如果说讲授、谈话、讨论等是一种明示的德育方法的话,陶冶则是一种通过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为暗示的德育方法。 
  (三)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学生都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因此,在德育活动中,我们可班主任可经选择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同学中的好人好事、教师和家长等等来作为学生的榜样,让他们成为学生知情意行的表率和楷模。不过,这需要班主任在组织中周密计划,使学生明确向榜样人物学习什么,怎样联系自己的实际,应从什么地方学起,怎样逐步深入等。注意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的情感冲动上,要具体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四)道德践行。班主任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学习活动、各种劳动、社会活动、参观访问和各种有益竞赛活动等,这些都是学生道德践行的良好平台,都能帮助形成良好品德。通过这些活动,能使学生在锻炼与交往中提升品质和能力,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目的。 
  总之,班级德育纷繁复杂,涉及内容众多。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发挥组织者的角色作用和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作用,静心思考,大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德育氛围和优美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处处受教育、时时受感染”,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制度育人、管理育人作用,强化学生养成品质,提高道德践行能力素养,能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 
  [1]邹阳,班主任就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年。 
  [2]丰娴静,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  
  [3]樊可军,浅谈班主任之德育工作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