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夯实德育工作基础 打好学生生命底色
【作者】 李 玲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一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全县最大的九年一贯制民汉寄宿制学校,共有教学班级70个,在校师生3000余人。建校100多年来,学校沐天山草原之灵秀、秉“教育甲全疆”之厚重底蕴,培育了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近几年来,学校以荣获“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为契机,立足“创建地区一流、疆域知名学校”的奋斗目标,从“如何改进和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工作”这一课题出发,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坚持不懈地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系列活动,以优良的办学传统、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蜚声哈密地区,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信赖与赞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第二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 “德育示范学校”,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称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县一中有一个团结向上、凝聚力强的领导班子队伍,源于县一中全体教职工对教育事业的衷心和对工作的责任心,源于县一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始终坚持“成人成才”并举、实施“德育工程”、夯实育人基础、为学生打好生命的底色。本人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在学习中积极思考,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本校的德育工作有以下改进意见和措施。
一、落实“四精”,保证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一)组织机构精干。
学校加强党组织的领导,高度重视、完善机制、保证效果,做到组织领导到位,保证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组成了政教处成员、年级主任、班主任、校团委、少先队、任课教师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实行班主任、政教处、学校“三级管理”负责制,建立了“学校——政教处——团支部——少先队——年级主任——班主任”多管齐下的德育管理体系,形成了上下协调、紧密配合的工作管理网络,定期分析研究德育工作,按时布置阶段性任务,并负责检查考核,做到全员育人。
(二)工作计划精炼。
学校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大纲》要求和内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制定了《县一中德育规划》,明确提出了长期工作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学期德育工作计划,确定了以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传统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等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三)开展活动精心。
学校常规教育活动常抓不懈,坚持每天升国旗制度、每周一全校升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丰富校园文化;利用团队活动、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寓教育于活动中,做到月月有主题。
(四)总结评比精细。
学校制定了详细的《“三星”量化评比细则》,由团、队组织学生,对德育活动实行过程监督、管理,对每一次活动有布置、有记录、有结果、有评比、有总结,做到了有“则”可依、有“则”必依、执“则”必严、违“则”必究。
二、做到“五育”,抓实全程全员育人。
(一)抓法制安全教育,做到管理育人。
学校组织师生学习、宣传并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出版了《县一中安全教育读本》,成立“网吧督察小组”,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结合“平安校园”创建,营造安全教育氛围。同时,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板报、手抄报、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每学期进行两次防火、防震逃生演练活动,以增强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
(二)抓养成教育,做到细节育人。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长期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把对学生更深入、更细致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给每一位教职工,让更多的老师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坚持“养成教育经常化”、学生“自我教育制度化”,从大处着眼、细节入手,把培养目标细化到小处、近处、实处,每学期进行《守则》、《规范》的测试和德育问卷调查,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三星”量化管理细则》、《班级卫生值周制》,在校园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定期评选?“四好少年”、“民族团结小标兵”、“团员之星”、“雏鹰争章星”,照片上墙,树立榜样,把争当“星级”作为规范学生行为的重点和标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劳动习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使文明行为“看得见、摸得着”。
(三)抓感恩教育,做到德行育人。
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全体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刻怀有感恩之心,学校长期开展“五恩”活动: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自然。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感知祖国、父母、师长、同学的恩情,使学生能够心怀感恩、诚实守信、尊重师长、友爱他人,增强自尊心、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四)抓好诚信教育,做到责任育人。
学校坚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各班定期开展“追寻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学生”、“崇尚廉洁、诚信做人”、“快乐的双休日”、“迈好青春第一步”等活动,举办“讲诚信是否吃亏”等辩论赛及“廉政文化进校园”等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号召“教师当诚信教师”、“学生做诚信学生”,教育学生真真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办事、扎扎实实学习。
(五)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做到情感育人。
学校成立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和引导师生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树立“民族团结大于天”的意识,侧重开展各类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专栏,宣讲民族团结政策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抓实课堂阵地——要求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的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上民族团结教育课,各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把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增强学生明辨是非和抵御民族分裂、非法宗教活动侵蚀的能力,教育师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开展了民汉教师之间的“拜师结对”活动,加大了双语教学力度;举办民族教师计算机培训班,提高了民族教师的业务能力;开展民族班级与汉族班级“手拉手活动”、民族同学与汉族同学“手拉手活动”、民汉宿舍“手拉手活动”,增加各民族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民汉教师同办公、同教研,民汉学生同管理、同学习,民汉师生共同生活、互相尊重、互帮互学、互相促进蔚然成风,德育教育如春风化雨,达到了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三、抓好“六结合”举措的实施,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加强班主任培训,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学习八一中学影子学校的先进经验,创建中学部、小学汉语部、小学民语部“班主任工作室”,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强班主任业务理论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对全体班主任队伍,尤其青年班主任进行基本功常规培训,从实际出发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及管理技巧,,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有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战斗力强的班主任队伍。
(二)充分挖掘德育内容,加强落实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课程。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各学科中落实德育目标任务,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全力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舆论氛围,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将德育通过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的意识行为之中,如美术课上的漫画创作,学生通过创作漫画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音乐课教唱红歌;历史课上了解清官故事,再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政为民、一心为国的爱国情怀和崇高人格;语文课上的公仆形象,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典范。
(三)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建立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
学校加大家长学校的建设力度,每个年级都建立了“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分年级、分班召开家长会,开展“走进家庭,面访家长”、“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学校领导班子带头进行“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家庭教育讲座,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定期走进社区,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学校、家庭教育职能的作用,变“单线型教育”为“网络教育”,变“平面教育”为“立体教育”,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合力。
(四)加强德育科研工作。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多年来重视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如“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等。
本学期,确定德育科研课题为《巴里坤县一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将确立的德育科研课题上报县、地区、自治区。通过科研实验,培养、锻炼、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素质,解放思想,努力实践,勇于探索,获得了丰硕成果。
(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学习方法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健全人格培养、抗耐挫力和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会科学地理解人生、客观地面对现实、合理地对待自我和评价自我,正确地处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挫折、冲突和矛盾。通过教学反馈,学生普遍认为开设的《青春期教育》、《如何保持乐观情绪》、《感恩父母》等心理教育课,能针对自身特点,联系实际,深受教育。
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顺利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提高心理平衡能力与承受能力。通过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六)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填补假期德育空白。
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做好课堂内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长期开展假期活动,如:家庭用水调查、做一天家长的“小当家”活动、做“环保小卫士”、上街开展公益宣传、到敬老院送温暖……特别是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环境调查活动,学校环保调查小组的调查成果多次荣获自治区、国家奖项,通过社会调查和实践体验,学生懂得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校还组织师生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举办“百日文化广场”文艺节目专场演出,参与有关“冰雪节”、“丝路观光旅游节”的征文、社火、运动会、团体操排演等活动,组织学校小记者徒步观赏家乡美景,撰写、投递稿件,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优秀品质,宣传了家乡,也提高了写作水平,锻炼了能力。
独特新颖的办学理念,民主规范的管理模式,突出了教育的主旋律,学校德育工作蒸蒸日上。我们深信,随着巴里坤县第一中学德育建设的不断深入,必将极大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县一中有一个团结向上、凝聚力强的领导班子队伍,源于县一中全体教职工对教育事业的衷心和对工作的责任心,源于县一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始终坚持“成人成才”并举、实施“德育工程”、夯实育人基础、为学生打好生命的底色。本人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在学习中积极思考,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本校的德育工作有以下改进意见和措施。
一、落实“四精”,保证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一)组织机构精干。
学校加强党组织的领导,高度重视、完善机制、保证效果,做到组织领导到位,保证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组成了政教处成员、年级主任、班主任、校团委、少先队、任课教师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实行班主任、政教处、学校“三级管理”负责制,建立了“学校——政教处——团支部——少先队——年级主任——班主任”多管齐下的德育管理体系,形成了上下协调、紧密配合的工作管理网络,定期分析研究德育工作,按时布置阶段性任务,并负责检查考核,做到全员育人。
(二)工作计划精炼。
学校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大纲》要求和内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制定了《县一中德育规划》,明确提出了长期工作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学期德育工作计划,确定了以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传统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等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三)开展活动精心。
学校常规教育活动常抓不懈,坚持每天升国旗制度、每周一全校升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丰富校园文化;利用团队活动、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寓教育于活动中,做到月月有主题。
(四)总结评比精细。
学校制定了详细的《“三星”量化评比细则》,由团、队组织学生,对德育活动实行过程监督、管理,对每一次活动有布置、有记录、有结果、有评比、有总结,做到了有“则”可依、有“则”必依、执“则”必严、违“则”必究。
二、做到“五育”,抓实全程全员育人。
(一)抓法制安全教育,做到管理育人。
学校组织师生学习、宣传并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出版了《县一中安全教育读本》,成立“网吧督察小组”,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结合“平安校园”创建,营造安全教育氛围。同时,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板报、手抄报、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每学期进行两次防火、防震逃生演练活动,以增强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
(二)抓养成教育,做到细节育人。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长期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把对学生更深入、更细致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给每一位教职工,让更多的老师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坚持“养成教育经常化”、学生“自我教育制度化”,从大处着眼、细节入手,把培养目标细化到小处、近处、实处,每学期进行《守则》、《规范》的测试和德育问卷调查,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三星”量化管理细则》、《班级卫生值周制》,在校园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定期评选?“四好少年”、“民族团结小标兵”、“团员之星”、“雏鹰争章星”,照片上墙,树立榜样,把争当“星级”作为规范学生行为的重点和标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劳动习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使文明行为“看得见、摸得着”。
(三)抓感恩教育,做到德行育人。
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全体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刻怀有感恩之心,学校长期开展“五恩”活动: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自然。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感知祖国、父母、师长、同学的恩情,使学生能够心怀感恩、诚实守信、尊重师长、友爱他人,增强自尊心、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四)抓好诚信教育,做到责任育人。
学校坚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各班定期开展“追寻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学生”、“崇尚廉洁、诚信做人”、“快乐的双休日”、“迈好青春第一步”等活动,举办“讲诚信是否吃亏”等辩论赛及“廉政文化进校园”等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号召“教师当诚信教师”、“学生做诚信学生”,教育学生真真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办事、扎扎实实学习。
(五)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做到情感育人。
学校成立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和引导师生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树立“民族团结大于天”的意识,侧重开展各类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专栏,宣讲民族团结政策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抓实课堂阵地——要求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的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上民族团结教育课,各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把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增强学生明辨是非和抵御民族分裂、非法宗教活动侵蚀的能力,教育师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开展了民汉教师之间的“拜师结对”活动,加大了双语教学力度;举办民族教师计算机培训班,提高了民族教师的业务能力;开展民族班级与汉族班级“手拉手活动”、民族同学与汉族同学“手拉手活动”、民汉宿舍“手拉手活动”,增加各民族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民汉教师同办公、同教研,民汉学生同管理、同学习,民汉师生共同生活、互相尊重、互帮互学、互相促进蔚然成风,德育教育如春风化雨,达到了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三、抓好“六结合”举措的实施,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加强班主任培训,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学习八一中学影子学校的先进经验,创建中学部、小学汉语部、小学民语部“班主任工作室”,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强班主任业务理论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对全体班主任队伍,尤其青年班主任进行基本功常规培训,从实际出发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及管理技巧,,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有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战斗力强的班主任队伍。
(二)充分挖掘德育内容,加强落实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课程。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各学科中落实德育目标任务,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全力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舆论氛围,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将德育通过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的意识行为之中,如美术课上的漫画创作,学生通过创作漫画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音乐课教唱红歌;历史课上了解清官故事,再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政为民、一心为国的爱国情怀和崇高人格;语文课上的公仆形象,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典范。
(三)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建立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
学校加大家长学校的建设力度,每个年级都建立了“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分年级、分班召开家长会,开展“走进家庭,面访家长”、“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学校领导班子带头进行“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家庭教育讲座,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定期走进社区,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学校、家庭教育职能的作用,变“单线型教育”为“网络教育”,变“平面教育”为“立体教育”,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合力。
(四)加强德育科研工作。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多年来重视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如“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等。
本学期,确定德育科研课题为《巴里坤县一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将确立的德育科研课题上报县、地区、自治区。通过科研实验,培养、锻炼、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素质,解放思想,努力实践,勇于探索,获得了丰硕成果。
(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学习方法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健全人格培养、抗耐挫力和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会科学地理解人生、客观地面对现实、合理地对待自我和评价自我,正确地处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挫折、冲突和矛盾。通过教学反馈,学生普遍认为开设的《青春期教育》、《如何保持乐观情绪》、《感恩父母》等心理教育课,能针对自身特点,联系实际,深受教育。
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顺利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提高心理平衡能力与承受能力。通过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六)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填补假期德育空白。
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做好课堂内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长期开展假期活动,如:家庭用水调查、做一天家长的“小当家”活动、做“环保小卫士”、上街开展公益宣传、到敬老院送温暖……特别是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环境调查活动,学校环保调查小组的调查成果多次荣获自治区、国家奖项,通过社会调查和实践体验,学生懂得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校还组织师生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举办“百日文化广场”文艺节目专场演出,参与有关“冰雪节”、“丝路观光旅游节”的征文、社火、运动会、团体操排演等活动,组织学校小记者徒步观赏家乡美景,撰写、投递稿件,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优秀品质,宣传了家乡,也提高了写作水平,锻炼了能力。
独特新颖的办学理念,民主规范的管理模式,突出了教育的主旋律,学校德育工作蒸蒸日上。我们深信,随着巴里坤县第一中学德育建设的不断深入,必将极大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