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体育课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者】 高文江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使课堂多样化、兴趣化,教学内容具有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而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上下肢预摆对跳远起什么作用?立定跳远如何才能跳的更远?摆臂与收腹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更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兴趣化教学手段多样化
  学生都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短跑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教师拍手与激情的语言激励学生互相比拼跑完全程来完成短跑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三、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教委颁布的文件,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逐步推广落实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教学改革。根据文件精神,我校从2000年秋季开始实行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改革,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比例做了较大程度的调整,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改为“体育活动课”。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不仅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还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还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同时,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一)沟通式激励
  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沟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
  (二)勉励式激励
  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
  (三)参与式激励
  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参与管理、参与决策,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要求,收集学生的建议,让学生献计献策,让学生参与备课。这样备出来的课,肯定是从实际出发,集思广益,教师教得自在,学生学得称心。
   (四)期望式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五)宽容式激励
  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
  (六)影响式激励
  影响式激励主要表观在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上。课堂上,教师懒懒散散,学生就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教师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生就会模仿老师,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表率行为,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激励作用。
     总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的方法、方式很多,只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实践,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更好的可行性办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的更高认识,从而达到“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促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是每位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