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缔造完美教室 共筑梦想之巢
【作者】 李 莉 张忠存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林家村镇瓦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问题提出: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班级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展示我班学生的精神风貌,促进学生和谐进步。根据新教育实验课题之一“缔造完美教室”的工作要求和县教育局会议精神,我通过对完美教室的塑造,班级文化的营造,读书活动的开展,良好习惯的养成,沟通积极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向上的班级氛围,自然生成洋溢着爱心与呵护、理解与沟通、努力与进取的班级叙事故事,形成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心灵家园。一个教室的环境对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注重教室环境布置的艺术性,以教室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一个科学、和谐的育人环境。关注教室里的成长和发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教学的无限性。在“完美教室”中孩子们的生命可以自由的绽放,每个生命都会得到尊重、满足、善待,在这里教室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是生长成长故事、精神力量、生命奇迹的地方。
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策略措施:
一、精心布置教室,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
围绕有书卷气,有花草香,有艺术味,有愉悦感等方面,布置美观、大方、有品位的班级环境。在教室的西北角布置了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家的好书带来放在其中,班级中的同学可以轮流借阅,营造良好的班级课外阅读氛围,使班级洋溢着浓郁的书香。在教室的窗台等地方放置了一些花草,有的是学生家中带来的,也有的是学生自己种植的,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愉悦身心。每个月都把评选出来的学生的优秀作品(包括小报、优作等)张贴在教室的后墙等地方,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
二、利用晨会、班队活动等规范学生的品行
利用每天的晨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利用社团课和中午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创新精神,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师生共同营造特色班级文化
起一个富有寓意的班级名称,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起一个独特而富有寓意的班名。制定自己的班风、班级目标、班规、班诗、班歌、班徽、及班级公约,并张贴在教室内。
四、打造学生展示自我的班级平台
(一)班级定期更换室内外的展板,教师要舍得放手,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亲自动手剪一剪、画一画、贴一贴,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更要让孩子在参与中获得为班级服务所带来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要动员学生用自己的作品(含植物)装饰教室,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教室成为文化气息浓厚又绿意盎然的场所。
(二)有定期自编的班级刊物,班刊要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内容可以是班级人物介绍、新闻广角、阅读故事、班级生活叙事等内容,在激发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同时,带给学生们无限的收获和喜悦,并以此作为家校联系的桥梁之一。 每学期至少出刊两期,低年级学生可以发动学生家长参与,高年级学生可尝试电子排版。
五、营造浓郁书香氛围,让学生生活在书韵之间。
充分利用班级内的图书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图书馆里的图书分发到班,让教室成为真正的图书馆。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功能,让学生有书读,而且能读好书。确立基本生活方式:每天开展晨诵、午读和暮省活动(通过撰写随笔、日记、读写绘等形式),使其成为师生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扎实开展共读活动:一是要学生共读。遵循经典的、熟悉的、自己的、需要的原则,精心挑选共读书目,力争让共读书目作为一种阅读的引领,力争把最美好最优秀最经典的东西带给学生。二是师生共读。除了做好学生共读以外,还要认真推行师生共读活动。三是亲子共读。每一次共读开始之前,教师通过给家长写便笺(信)、飞信等形式,发动他们亲子共读。
六、开辟多种交流平台,让学生拥有展示成果的机会。
(一)开展多样阅读交流活动,如读书汇报会、读书故事会、诗文诵读会、美文鉴赏会、好书分享会等活动,除此之外定期组织开展班级阅读节、学生们自编自演的课本剧表演等活动。
(二)班内定期出版学生文集。学生把经教师修改过的作文或日记自行誊写(或打印)出来,配一个封面,装订成册即为学生文集,放在教室里供学生传阅欣赏学习。二是开辟阅读交流展板。利用教室外墙开辟“我的推荐” 、“读书明星”等板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展示课外读书成果的平台。三是定期出版读书小报。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班级读书小报。努力让读书小报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学校定期将所有的班级小报做成展板,供全体师生、家长观赏,让每一期的小报展都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七、利用多种班级评价制度,维持班级活力。
班级健全一整套单项奖和综合奖评选制度,评比原则重在平时的表现、凡符合条件均可参评,也可空缺。奖项设置要丰富多元。如为了深入地开展好读书活动,班内成立读书评价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为读书活动推波助澜,让学习活动持续健康地走向深入。一方面各班通过签发“阅读之星”激励卡。班级设计 “阅读之星” 阅读记录卡,设置相应的栏目,记载学生的阅读书目、阅读时间等。当学生达到一定积分的时候,授予某个荣誉。并要安排专门的时间郑重其事授予证书。进步快得小骏马奖、积极参加劳动乐意奉献的小白鸽奖、管理认真负责的小能人奖、经常做好事的小雷锋奖、遵纪守法的守纪奖、竞赛获奖的小博士奖等等,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同伴认可的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评比流程要严格按候选人竞选演说(有时也可师生推荐)、学生集体表决通过(支持率至少不低于50%)的程序进行。评比周期可以是月为单位,也可以是累计到学期结束前进行。
八、建立班级成长档案,记录班级成长足迹。
班级成长档案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它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与儿童学习、教师教学相分离的现象,解决了评价维度单一、只强调成就而不注重过程、忽视学生参与等诸多弊端,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班级开展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资料(方案、过程性资料、图片报道、总结等)、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反映班级学生积极向上的那种精神,以及全班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师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最常见的班级成长档案整理方法:封面题为“班级成长纪念册(档案)”——首页为“目录”;第二页为“班主任寄语”;第三页开始按完美教室板块和时间顺序排列每一个主题活动(纸张颜色尽量丰富一些),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之前可进行了具体的文字说明,每一张照片可附上一句简洁、生动的语言,再加上一些小粘纸的装饰,使之更富有童趣,每一个主题活动后要配上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成长故事,见证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师生、家长的成长。班级成长纪念册可以和每月一事活动手册、阅读手册合三为一,所不同的是班级纪念册中囊括的内容比“每月一事”、“书香班级”囊括的内容更为丰富更为全面,“每月一事”、“书香班级”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辛勤的耕耘结出了累累的硕果:
取得的成效:
缔造完美教室,必须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在缔造完美教室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充分地去理解美的形式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室的育人功能。比如,通过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手工制作等,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使班级形成浓厚的人人争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陶冶心情,净化心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给学生自信和动力,时刻激励他们进取,永攀高峰。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有些学生不能积极配合班级的活动,常被孤立在活动之外。
2. 学生的恒心不够,刚开始信心满满,但一段时间后就不能坚持。
3. 有些学习好的同学把追求荣誉当成了自己的唯一目标。
4.下一步工作思路与打算
(1)进一步深化缔造完美教室工作,逐步由外显文化向内涵文化延伸。
(2)逐步引导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内化班级公约,努力使班级公约逐步成为全班同学的自律标准。
(3) 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缔造完美教室叙事活动,编制共同生活,书写生命传奇,让班歌展示,班诗诵读、晨颂、午读、暮省等活动伴随师生共同生活的每一天。
(4)深入扎实开展好每月一事活动,让每月一事活动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载体。
(5)充分发挥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6)努力开发好班级课程,让班级课程的实施成为缔造完美教室的核心。(如,学科课程、理想课程、感恩课程、人格课程、书香课程、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课程)
(7)进一步规范、完善、充实班级博客的内容、栏目,增加学生、家长的参与度,真正成为班级、教师、学生、家长交流的平台。并适时对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班级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展示我班学生的精神风貌,促进学生和谐进步。根据新教育实验课题之一“缔造完美教室”的工作要求和县教育局会议精神,我通过对完美教室的塑造,班级文化的营造,读书活动的开展,良好习惯的养成,沟通积极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向上的班级氛围,自然生成洋溢着爱心与呵护、理解与沟通、努力与进取的班级叙事故事,形成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心灵家园。一个教室的环境对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注重教室环境布置的艺术性,以教室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一个科学、和谐的育人环境。关注教室里的成长和发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教学的无限性。在“完美教室”中孩子们的生命可以自由的绽放,每个生命都会得到尊重、满足、善待,在这里教室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是生长成长故事、精神力量、生命奇迹的地方。
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策略措施:
一、精心布置教室,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
围绕有书卷气,有花草香,有艺术味,有愉悦感等方面,布置美观、大方、有品位的班级环境。在教室的西北角布置了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家的好书带来放在其中,班级中的同学可以轮流借阅,营造良好的班级课外阅读氛围,使班级洋溢着浓郁的书香。在教室的窗台等地方放置了一些花草,有的是学生家中带来的,也有的是学生自己种植的,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愉悦身心。每个月都把评选出来的学生的优秀作品(包括小报、优作等)张贴在教室的后墙等地方,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
二、利用晨会、班队活动等规范学生的品行
利用每天的晨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利用社团课和中午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创新精神,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师生共同营造特色班级文化
起一个富有寓意的班级名称,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起一个独特而富有寓意的班名。制定自己的班风、班级目标、班规、班诗、班歌、班徽、及班级公约,并张贴在教室内。
四、打造学生展示自我的班级平台
(一)班级定期更换室内外的展板,教师要舍得放手,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亲自动手剪一剪、画一画、贴一贴,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更要让孩子在参与中获得为班级服务所带来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要动员学生用自己的作品(含植物)装饰教室,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教室成为文化气息浓厚又绿意盎然的场所。
(二)有定期自编的班级刊物,班刊要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内容可以是班级人物介绍、新闻广角、阅读故事、班级生活叙事等内容,在激发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同时,带给学生们无限的收获和喜悦,并以此作为家校联系的桥梁之一。 每学期至少出刊两期,低年级学生可以发动学生家长参与,高年级学生可尝试电子排版。
五、营造浓郁书香氛围,让学生生活在书韵之间。
充分利用班级内的图书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图书馆里的图书分发到班,让教室成为真正的图书馆。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功能,让学生有书读,而且能读好书。确立基本生活方式:每天开展晨诵、午读和暮省活动(通过撰写随笔、日记、读写绘等形式),使其成为师生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扎实开展共读活动:一是要学生共读。遵循经典的、熟悉的、自己的、需要的原则,精心挑选共读书目,力争让共读书目作为一种阅读的引领,力争把最美好最优秀最经典的东西带给学生。二是师生共读。除了做好学生共读以外,还要认真推行师生共读活动。三是亲子共读。每一次共读开始之前,教师通过给家长写便笺(信)、飞信等形式,发动他们亲子共读。
六、开辟多种交流平台,让学生拥有展示成果的机会。
(一)开展多样阅读交流活动,如读书汇报会、读书故事会、诗文诵读会、美文鉴赏会、好书分享会等活动,除此之外定期组织开展班级阅读节、学生们自编自演的课本剧表演等活动。
(二)班内定期出版学生文集。学生把经教师修改过的作文或日记自行誊写(或打印)出来,配一个封面,装订成册即为学生文集,放在教室里供学生传阅欣赏学习。二是开辟阅读交流展板。利用教室外墙开辟“我的推荐” 、“读书明星”等板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展示课外读书成果的平台。三是定期出版读书小报。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班级读书小报。努力让读书小报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学校定期将所有的班级小报做成展板,供全体师生、家长观赏,让每一期的小报展都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七、利用多种班级评价制度,维持班级活力。
班级健全一整套单项奖和综合奖评选制度,评比原则重在平时的表现、凡符合条件均可参评,也可空缺。奖项设置要丰富多元。如为了深入地开展好读书活动,班内成立读书评价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为读书活动推波助澜,让学习活动持续健康地走向深入。一方面各班通过签发“阅读之星”激励卡。班级设计 “阅读之星” 阅读记录卡,设置相应的栏目,记载学生的阅读书目、阅读时间等。当学生达到一定积分的时候,授予某个荣誉。并要安排专门的时间郑重其事授予证书。进步快得小骏马奖、积极参加劳动乐意奉献的小白鸽奖、管理认真负责的小能人奖、经常做好事的小雷锋奖、遵纪守法的守纪奖、竞赛获奖的小博士奖等等,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同伴认可的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评比流程要严格按候选人竞选演说(有时也可师生推荐)、学生集体表决通过(支持率至少不低于50%)的程序进行。评比周期可以是月为单位,也可以是累计到学期结束前进行。
八、建立班级成长档案,记录班级成长足迹。
班级成长档案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它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与儿童学习、教师教学相分离的现象,解决了评价维度单一、只强调成就而不注重过程、忽视学生参与等诸多弊端,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班级开展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资料(方案、过程性资料、图片报道、总结等)、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反映班级学生积极向上的那种精神,以及全班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师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最常见的班级成长档案整理方法:封面题为“班级成长纪念册(档案)”——首页为“目录”;第二页为“班主任寄语”;第三页开始按完美教室板块和时间顺序排列每一个主题活动(纸张颜色尽量丰富一些),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之前可进行了具体的文字说明,每一张照片可附上一句简洁、生动的语言,再加上一些小粘纸的装饰,使之更富有童趣,每一个主题活动后要配上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成长故事,见证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师生、家长的成长。班级成长纪念册可以和每月一事活动手册、阅读手册合三为一,所不同的是班级纪念册中囊括的内容比“每月一事”、“书香班级”囊括的内容更为丰富更为全面,“每月一事”、“书香班级”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辛勤的耕耘结出了累累的硕果:
取得的成效:
缔造完美教室,必须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在缔造完美教室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充分地去理解美的形式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室的育人功能。比如,通过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手工制作等,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使班级形成浓厚的人人争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陶冶心情,净化心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给学生自信和动力,时刻激励他们进取,永攀高峰。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有些学生不能积极配合班级的活动,常被孤立在活动之外。
2. 学生的恒心不够,刚开始信心满满,但一段时间后就不能坚持。
3. 有些学习好的同学把追求荣誉当成了自己的唯一目标。
4.下一步工作思路与打算
(1)进一步深化缔造完美教室工作,逐步由外显文化向内涵文化延伸。
(2)逐步引导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内化班级公约,努力使班级公约逐步成为全班同学的自律标准。
(3) 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缔造完美教室叙事活动,编制共同生活,书写生命传奇,让班歌展示,班诗诵读、晨颂、午读、暮省等活动伴随师生共同生活的每一天。
(4)深入扎实开展好每月一事活动,让每月一事活动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载体。
(5)充分发挥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6)努力开发好班级课程,让班级课程的实施成为缔造完美教室的核心。(如,学科课程、理想课程、感恩课程、人格课程、书香课程、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课程)
(7)进一步规范、完善、充实班级博客的内容、栏目,增加学生、家长的参与度,真正成为班级、教师、学生、家长交流的平台。并适时对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