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给学生一副“金拐杖”——优化初中思想品德前置学习单问题设计的几点思考

【作者】 赖婷婷

【机构】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学·导·用”教学模式把“学”作为教学的前提,置于核心地位,凸显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前置学习体现的是“先学”环节,是学生完全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前置学习单作为导学案的一种形式,是老师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载体,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拐杖”。本文就优化初中思想品德前置学习单中的问题设计,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前置学习单、问题设计、“蹲下来”、“设情景”、“重思维”
  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有效结合。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突出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样的课堂学生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是低效的。在打造高效课堂课改实验中,我县提出“学·导·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作为教学的前提,置于核心地位,凸显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前置学习体现的就是“先学”环节,是学生完全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但学生怎么学?怎样才是有效的学?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发挥老师“助学、导学、促学”的功能——即“提示学、指导学、组织学”。特别是刚尝试“先学后教”模式的学生,他们犹如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你递给他一副 “拐杖”,前置学习单就是这个“拐杖”。借助这个“拐杖”学生必须能找到学习的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进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拐杖”的含金量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置学习单作为导学案的一种形式,由“目标导航、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活学、课堂小结”等环节构成。如果说前置学习单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那么设计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前置学习的行进路标。对于如何在前置学习中设计好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蹲下来”——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
  “蹲下来”要求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树立“儿童立场”观念,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去设计问题。问题设计好不好?应该看学生的作答。问题呈现给学生,学生能从中获取知识,开发思维,当称“好”;学生面对问题,表现出极大的探究兴趣,从中获得乐趣,享受学习,当称“妙”。因此,问题设计要从研究学生开始。
  “蹲下来”要求我们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等。很多课改老师反映前置学习单学生无法完成,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站在学生立场,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自己的思维能力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学生当然“怎么跳都够不到”。反之,问题设计过易,“不跳就能够到”失去挑战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无论过难还是过易都是没有认真研究学生,没有站在学生立场。
  “蹲下来”要求兼顾学生认知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知识储备差异、学习能力差异。尽管我们不可能一一对应每个学生设计适合他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将学生分类别、分层次,然后设计出符合各层次学生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做到全班同学不同发展、共同进步,不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依据学生的差异设计问题,也正好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蹲下来”还包含了另外一重意思,即对学生而言是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生活中成为问题的问题。由于这种问题跟他们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迫切想要知道的,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激活课堂教学。
  案例: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中,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当前社会上有很多“职业乞丐”,你会不会给他们钱?这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到底给不给钱?学生各持观点,阐述理由,提出困惑,在质疑中进一步领悟到自尊的真正内涵。
  二、“设情景”——营造学习氛围
  《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教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形成认识。当前有些老师在设计前置学习单时仅以单一的问题形式出现,也就是一节课的知识提纲。以提纲的方式来呈现学习内容,演变成单一的知识传授,那我们的学生还是只会回答问题的“高材生”,情感体验没有了,价值观、人生观又从何谈起?因此,设计问题应以生活情景为依托,以三维目标为落脚点。
  案例:在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走进青春》问题时,起初的问题是这样设计的: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青春期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2.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各种生理变化?
  3.如何看待青春期成长的烦恼(或内心的矛盾)?
  4.怎样正确处理或调控青春期各种心理矛盾(内心烦恼)?
  虽然学生也能自主找到答案,但是只是知道这个知识,却不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且课堂不活跃。后来进行修改,设计如下:
                   身边的故事:成长的困惑
  自进入初中以后,小敏有了很多困惑:声音变沙哑了;别人都长高,他却横向发展;心情也变得无法琢磨:刚刚还很高兴,忽然又觉得烦躁;既希望父母帮助,又觉得父母啰啰嗦嗦;时而觉得自己人缘很好,时而觉得自己很孤独……他觉得自己是不是不正常,感到非常困扰。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身体及心理和小学相比有什么不同。
  2、联系小敏的困惑和自己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老师寄语:相信自己,大胆发言!你一定行!)
  ①长高、变声说明我们进入人生成长的哪个阶段?
  、在这一阶段身体还会有哪些变化?
  ③有的人忽然长得很高,有的人忽然长胖了,有的人没一点变化,这些现象正常吗?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④你有过与加黑部分中一样的情况吗?有的话说来与大家分享,你是怎么处理的?这些表现真是“不正常”吗?为什么??
  修改后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兴趣才能激起学习的热情;并产生了强大的情感共鸣。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才不会失去课改的真谛。
  在设置情景时也有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1、 尽量选用教材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图片、情景案件、相关链接等材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
  2、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一类是学生经历过或正经历的;另一类是学生可以接触和了解的生活,如新闻媒体等。
  3、情景设置不宜过多。最好以一个情景将所有问题巧妙呈现,这样既避免学生视觉疲劳,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挖掘课前没有预设的问题。
  三、“重思维”——“教”是为了“不教”
  前置学习单要依靠问题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找到学习的方法。如果问题设计不到位,缺乏思考价值,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会欠缺,也就没有起到“拐杖”的作用。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能让学生学会阅读,启发思维,由此及彼。
  1、 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设置开放的问题,目的就是转变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式,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开放的问题通常不会只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它一般要求学生提出多个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且每个方案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案例: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让生命之花绽放》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前很多病人需要器官移植才能挽留生命,但在我国同意死后捐献器官的人还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死后捐献器官,你赞同吗?在这个问题中,只要学生能言之有理即可。
  2、 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否则,胡乱的瞎设计一通,学生“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这样做是毫无用处的。如上文中《走进青春》问题设计就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认识青春期的各种生理及心理变化。
  3、 问题呈现形式要遵循“知识问题化”原则。
  当前,有些前置学习单的问题以填空题形式呈现,这种呈现形式会让学生在前置学习时养成不思考阅读,只是在课文中断章取义找到答案,形同完成练习题。这样获得的知识是零碎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案例:人教版七下第四课第二框《少年能自强》一位老师这样设计自主学习环节的问题:
  ①要自强,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是自强的关键。自强的人___________  并     
___________  战胜自己的弱点
      ③___________  是自强的捷径。要自强和成功,就一定要认识自己的_____ 、 _____和 _____ ,根据自己的____  和   _______        
确定努力的方向,我们的_______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笔者认为还不如把这三道题合成一个问题来展示:请你找找培养自强精神的方法有哪些?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思考全面阅读课文,整体把握知识。
  4、 问题设计要渗透方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的出发点,那么方法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前置学习中方法指导更是尤为重要。如在前期我们可以试着在设计的问题后面标注答案在教材中相对应的页码,指导学生从书本感知;或指导答题的角度如家庭、社会、学校等;或告知分析问题的步骤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或强调课文中的相关链接、名言警句等等。
  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前置学习设计的问题:①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是自立的表现?(老师提示:可以从学习、生活、处理社会问题等方面)
  ②请你说说自立的重要性。(老师提示:参考教材P36——38从自立的意义及不自立的后果分析)
   ……
  在新课改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摸索,问题设计的探讨没有终点。在课改前期教师给学生“拐杖”,当学生在“拐杖”的指引下成长为“会学习的人”之后,那么前置学习单能不能结束它的历史使命,让学生自己来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呢?这应该成为我们在课改教学中一个新的尝试方向。
  参考文献:
  1. 许群英.思想品德课教学素材的合理选择和利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2(05);
  2. 邹连方.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11、01;
  3. 刘香曈.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漫画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