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卢雪玲 刘海英 郭若杉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目前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医学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兴起。结合医学本科临床专业传统理论教学的经验,探讨和研究如何将形成性评价有效地应用于医学理论教学中。首先要从一个专业试行,逐渐推广至整个临床系统教学中,以便建立完善的形成型评价体系要实现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本科理论教学中有效而广泛应用,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医学教育 理论教学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学生在一个教学模块中参与、能得到反馈且能促进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cdven博士于1967年[1]提出,很快形成性评价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被视为教育的里程碑[2]。形成性评价常用FED口诀[3]:F(Feedback)为反馈,E(Encouragement)为鼓励,D(Direction)为指导。形成性评价并不与传统教学相冲突,更能让学生理解记忆教科书上的知识[4]。通过测评提高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教学水平。
  现今的教育模式是老师的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式、机械式的汲取知识,培养的临床医师不能将其所学灵活的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及管理模式无法培养出真正高水平的临床医师,更不能适应当今医学专业人才发展的需求。高水平的诊疗需要医师具备全面的临床分析诊断、及操作能力。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专业医学人才,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管理模式[5],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出更多能力型和高素质的临床专业医学人才。我国近年来才开始将形成性评价理论引入医学教育中,对于医学生和授课医师来说是个全新的理论,因此结合教学医院临床专业特点,构建基础理论教育体系是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应用到临床教学中的试行过程全面探讨其在当今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可以先从内科选一个专业开始试行此种教学模式,对刚进入大四的临床专业医学生和理论授课医师进行培训,使其对形成性评价具有深刻认识。首先,老师应明确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有助于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向为以学生为中心,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授课医师要逐步转变以教为中心,到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评价并在反馈中改进教学措施。这就要求带教医师必须达到以下标准时才能授课:熟知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症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能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做出正确诊断;能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同时必须接受相关教师培训,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法;将形成性评价熟练的应用于医学本科理论教学当中。其次,医学生更应明确形成性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评价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评价结果反馈给医学生,促使他们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和完善,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先由教师提前将教学目、要求及大纲告知学生,同时提出相关的临床病例的问题及所需检索的新进展;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并检索相关的文献;老师与学生在理论课上讨论和评价文献的合理性和实践性;老师指导学生如何从临床实践出发联系理论知识的学习;见习课上再重述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人的结合学习。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习过程、老师反馈和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逐步改进学生反馈教学方面的不足。初步建立分析评价系统,动态监测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观察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及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为改善教学提供有效信息,同时为进一步实施形成性评价体系提供必要的依据。在试行阶段教研室参与组织安排各项教学活动,并密切监督实施每一步骤,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同时逐渐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和管理模式。成熟后再在内科各系统专业试行实施,形成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后应用到整个临床学院的各专业教学过程当中。因此,有必要根据形成性评价的基础理论,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临床专业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对其在临床专业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以理论为基础联系实践的教学质量,使医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时能够更快更好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
  实行形成性评价,加强对医学生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全程指导、评价和管理,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指导教学,促进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医疗实践中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6]。
  总之,尽管形成性评价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应用于国内医学临床理论教学却鲜有报道。本文从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医学本科理论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了充分的探讨,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加深,形成性评价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医学的理论教学中。
  参考文献:
  [1]M.Striven.Curriculum evaluation[M].Chicago:Rand  Mc Nalty,1967:121—126.
  [2]Hancock AB,Brundage SB.Formative feadback,rubrice and assess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through a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graduate program[J] AHied Health [J].2010Summer,39(2):1l0-119
  [3]J.A.A.Richard J.Stiggins,Jan Chappuis,Stephen Chappuis.Classroom assessment for student learning doing it right,using it well[M].Portland,OR Assessment Training lnstitute,2004:365-412.
  [4]Hancock AB,Brundage SB.Formative feadback,rubrice and assess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through a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graduate program[J] AHied Health [J].2010Summer,39(2):1l0-119
  [5]詹思延.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循证医学革新传统医学实践模式[J]. 高血压杂志,2009,17(5):391.
  [6]Klegeris A, Hurren H. Impa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large classroom setting: student perception and problem-solvingskills. Adv Physiol Educ, 2011, 35(4): 40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