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课堂教学应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作者】 轩丙宇
【机构】 新疆五家渠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数学的发展经常与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是不能忽略的。数学从它萌芽之日起,就表现出解决因人类实际需要而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功效。而近期学生学习数学仅仅停留在计算的层面,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必修5不等式中,可以让学生参考案例“教育储蓄的收益与比较”,要求学生收集本地区有关教育储蓄的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1) 依教育储蓄方式,每月存50元,连续存3年,到期(3年)或6年时一次可支取本息共多少元?
(2) 依教育储蓄方式,每月存a元,连续存3年,到期(3年)或6年时一次可支取本息共多少元?
(3) 依教育储蓄方式,每月存50元,连续存3年,到期(3年)时一次可支取本息比同档次的“零存整取”多收益多少元?
(4) 欲在3年后一次支取教育本息合计1万元,每月应存入多少元?
(5) 欲在3年后一次支取教育本息合计a万元,每月应存入多少元?
(6) 开放题:不用教育储蓄的方式,而用其他的储蓄方式,以每月可存100元,6年后使用为例,探讨以现行的利率标准可能的最大收益,将得到的结果与教育储蓄比较。
二、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必修3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并试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错误认识(如中奖率为1/1000的彩票,买1000张一定中奖”) .
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四、加强课外实践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必修5不等式中,可以让学生参考案例“教育储蓄的收益与比较”,要求学生收集本地区有关教育储蓄的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1) 依教育储蓄方式,每月存50元,连续存3年,到期(3年)或6年时一次可支取本息共多少元?
(2) 依教育储蓄方式,每月存a元,连续存3年,到期(3年)或6年时一次可支取本息共多少元?
(3) 依教育储蓄方式,每月存50元,连续存3年,到期(3年)时一次可支取本息比同档次的“零存整取”多收益多少元?
(4) 欲在3年后一次支取教育本息合计1万元,每月应存入多少元?
(5) 欲在3年后一次支取教育本息合计a万元,每月应存入多少元?
(6) 开放题:不用教育储蓄的方式,而用其他的储蓄方式,以每月可存100元,6年后使用为例,探讨以现行的利率标准可能的最大收益,将得到的结果与教育储蓄比较。
二、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必修3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并试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错误认识(如中奖率为1/1000的彩票,买1000张一定中奖”) .
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四、加强课外实践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