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生物学课件中作业的设计
【作者】 郑心合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第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初中生物学课件中设计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通过对设计作业时的注意点分析,提高教师所设计作业的品质,以达到提升练习的质量,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作业、课件、兴趣、交互性
一、作业难度分层,给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根据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件中设计作业,是一种必要的教学过程,这些作业在难度上是要分层设置的。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行为能力起点不同,接受未知事物的能力不一样,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作业设计时在难度上进行分层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所设计的作业至少要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必做题,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和训练,它能反馈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出教学效果的一般反映;二是自主题,这类题目,主要针对适应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通过他们的训练,推动或帮助其他同学朝向正确的思维趋向,提升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当然,教师设计的作业也可以是多层次的,让更多的孩子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获得练习的成功感和学习的自信心。
二、作业的题量要适中,让作业充满人性化。
一个课件中要设计多少作业才是合适的呢?笔者以为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有的老师在课件中只安排一个或二个选择题,这样的作业设计就显得单薄,达不到训练的效果,这是不负责任的举措。当然,课件中设计的作业量也不能过多,调查中笔者注意到有个别老师在新授课的课件中选取的题目多达15或16题,这样做也是不科学的做法。试想,如果一题作业需要一分钟来完成,用于训练的时间就接近20分钟,这不符合科学的教学方法。笔者对七年级全册生物学的所有课件(共143件)的分析结果表明,3题到10题的课件数居多,共81件,占56.6%。由此可以知道,如果仅以选择题的形成呈现作业,以6至8题为最好,这样既不过多,也不过少,同时也有利于对题目进行分层设计。
三、要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情境化。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只有当学生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学生的大脑才能兴奋起来,才能增强学习情绪,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学习的脉搏,是自我学习的前提,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在进行作业训练时,作业的趣味性显得对孩子们更为重要。那么,如何让作业具有无穷的乐趣呢?又该如何让孩子们爱上训练、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呢?将作业情境化就是重要的方式这一。
所谓将作业情境化,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将题目内容或设置的问题,以图片、声音、动画或视频片段等形成展现出来,改变过去仅用板书为主要手段的纯文本刺激,让学生通过声、色、动等刺激的形式,感受作业内容。从而热爱上作业训练,把作业训练当成一种主动的需求,在训练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幸福感。
例如,作业:“人间四朋芳菲尽,山寺桃花始开。”你能对这句话描述的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吗?这是传统作业呈现出的姿态。学生读完题目时,往往对此句诗的意境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在说理时,也无从说起。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用图片配合动画,将人间“四月天”及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场景直观地展示给了学生。学生一看就轻松地理解了“芳菲尽”和“始盛开”,清晰地体味到温度差异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画面是优美的,动感是实足的,给学生留下的记忆是深刻的。
将作业内容情境化,是多媒体课件应用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一点,能突出训练的重点,突破学生思维的难点和盲点,帮助学生拓宽思路,达到知识的迁移,让能力在无声中悄然生成。
四、作业要充分体现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之一,它是提高训练兴趣和训练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作业的交互性可以有多种形式,如选择题的对、错交互;多个选项的随选交互;填空题或判断题的评价交互;填图题的热区选择;不同选项的超链接展示等。通过作业的交互性练习,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例,选择题有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C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当学生选择A选项时,屏幕上会出现“对不起,请你再想一想”的提示。当学生选择B选项时,屏幕上出现“你与正确的答案只有一步之差了”。当学生选择C选项时出现“你真棒!你的选择是正确的。”鼓励性的文字。学生可以反复选择,重复练习。
再比如,“请你对食物的消化进行描述”一题,笔者采用图片“热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训练。当鼠标点击“胃”的图片时,出现了食物在胃内消化的知识;当点击“小肠”的图片时,食物在小肠内消化的情况就通过“对话框”展示了出来。通过交互性练习,学生可以随时判断自己所思所想的是否正确,及时评价学生的能力,大大地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训练兴趣。
五、多元化作业有效提升训练效率。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传统的作业,形式上多以填空、选择或简答题为主,较为呆板。而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作业,这一局限性被很好地突破了。
笔者分析了七年级生物学的143件课件发现,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趋向于多元化。除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外,还设计有填表题、填图题、连线题、角色扮演题、听读题、归纳题、书写小论文等十多种表现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方式和更多的解决问题途径。
再者,从“作业”出现的方式看,也更多地体现出了训练的启发性、鼓励性和师生的互动性等,而不再是简单地“练习”。多媒体丰富的色彩,动感的画面,让“练习”出现的形态也丰富多彩。“慧眼识珠”、“学以致用”、“为你喝彩”、“思维风暴”、“我是主角”、“我们学会了什么”……,字眼更加人性化了,语言更温暖了,师生的距离拉地更近了。因此,学生的训练内驱力得到强化,学生的表现欲得以张扬,训练的效率会更高。
多元化的作业,能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除文字性的作业,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品视频和看动画等方式进行训练。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自信,“东边不亮西边亮”。一方面可提高优秀学生的全面思维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部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多元化的作业设计和训练,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人性化的能力提升途径。
六、将身边的事例融入作业,能提高训练的时效。
课件中的作业改进起来要比纸质的容易,它可以紧跟时代的脚步,把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出现的新闻大事及时地在备课时,纳入训练的作业中,与时俱进,保持作业形式和内容的前卫性,这也是激发学生训练热情的重要举措。教师关注每天的新闻事件,挖掘出其中与教学相关的素材,在备课时及时地以适当的形式和方式设计作业,融入课件中,保持作业的“新鲜度”,这将大大提升作业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从而提升对所学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学生的认知面。
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时,笔者借助现实生活中生态恶化的现象资料,将宋汤河被凤眼莲入侵的图片和视频等内容设计为作业内容,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家乡的环境也正在变坏,应该养成自觉爱护环境的习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通过作业训练,达成了情感教学目标,升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件的制作,贯穿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精髓,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功力,在其中精心设计作业,不仅能体现对教育科学技术的应用,还能提升作业训练的趣味,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提升探索创新的兴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可以让知识在训练中升华,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评价他们的学习,改变传统作业训练的不足,达成高品质的思维。
参考文献:
1 高俊华.重视作业设计,达到有效目的.地理教学[J],2011(5).
2 朱华忠著.教育,诗意地栖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8年10月第一版.
3 幸奠权.诗词歌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生物学教学[J],2012(11).
4 管向群著.中国教育最需要的新理念.南京大学出版社[M],2010年8月第一版.
5 尹静.谈高中生命科学中作业的改进.生物学教学[J],2012(9).
关键词:作业、课件、兴趣、交互性
一、作业难度分层,给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根据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件中设计作业,是一种必要的教学过程,这些作业在难度上是要分层设置的。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行为能力起点不同,接受未知事物的能力不一样,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作业设计时在难度上进行分层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所设计的作业至少要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必做题,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和训练,它能反馈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出教学效果的一般反映;二是自主题,这类题目,主要针对适应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通过他们的训练,推动或帮助其他同学朝向正确的思维趋向,提升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当然,教师设计的作业也可以是多层次的,让更多的孩子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获得练习的成功感和学习的自信心。
二、作业的题量要适中,让作业充满人性化。
一个课件中要设计多少作业才是合适的呢?笔者以为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有的老师在课件中只安排一个或二个选择题,这样的作业设计就显得单薄,达不到训练的效果,这是不负责任的举措。当然,课件中设计的作业量也不能过多,调查中笔者注意到有个别老师在新授课的课件中选取的题目多达15或16题,这样做也是不科学的做法。试想,如果一题作业需要一分钟来完成,用于训练的时间就接近20分钟,这不符合科学的教学方法。笔者对七年级全册生物学的所有课件(共143件)的分析结果表明,3题到10题的课件数居多,共81件,占56.6%。由此可以知道,如果仅以选择题的形成呈现作业,以6至8题为最好,这样既不过多,也不过少,同时也有利于对题目进行分层设计。
三、要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情境化。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只有当学生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学生的大脑才能兴奋起来,才能增强学习情绪,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学习的脉搏,是自我学习的前提,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在进行作业训练时,作业的趣味性显得对孩子们更为重要。那么,如何让作业具有无穷的乐趣呢?又该如何让孩子们爱上训练、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呢?将作业情境化就是重要的方式这一。
所谓将作业情境化,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将题目内容或设置的问题,以图片、声音、动画或视频片段等形成展现出来,改变过去仅用板书为主要手段的纯文本刺激,让学生通过声、色、动等刺激的形式,感受作业内容。从而热爱上作业训练,把作业训练当成一种主动的需求,在训练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幸福感。
例如,作业:“人间四朋芳菲尽,山寺桃花始开。”你能对这句话描述的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吗?这是传统作业呈现出的姿态。学生读完题目时,往往对此句诗的意境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在说理时,也无从说起。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用图片配合动画,将人间“四月天”及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场景直观地展示给了学生。学生一看就轻松地理解了“芳菲尽”和“始盛开”,清晰地体味到温度差异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画面是优美的,动感是实足的,给学生留下的记忆是深刻的。
将作业内容情境化,是多媒体课件应用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一点,能突出训练的重点,突破学生思维的难点和盲点,帮助学生拓宽思路,达到知识的迁移,让能力在无声中悄然生成。
四、作业要充分体现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之一,它是提高训练兴趣和训练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作业的交互性可以有多种形式,如选择题的对、错交互;多个选项的随选交互;填空题或判断题的评价交互;填图题的热区选择;不同选项的超链接展示等。通过作业的交互性练习,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例,选择题有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C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当学生选择A选项时,屏幕上会出现“对不起,请你再想一想”的提示。当学生选择B选项时,屏幕上出现“你与正确的答案只有一步之差了”。当学生选择C选项时出现“你真棒!你的选择是正确的。”鼓励性的文字。学生可以反复选择,重复练习。
再比如,“请你对食物的消化进行描述”一题,笔者采用图片“热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训练。当鼠标点击“胃”的图片时,出现了食物在胃内消化的知识;当点击“小肠”的图片时,食物在小肠内消化的情况就通过“对话框”展示了出来。通过交互性练习,学生可以随时判断自己所思所想的是否正确,及时评价学生的能力,大大地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训练兴趣。
五、多元化作业有效提升训练效率。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传统的作业,形式上多以填空、选择或简答题为主,较为呆板。而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作业,这一局限性被很好地突破了。
笔者分析了七年级生物学的143件课件发现,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趋向于多元化。除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外,还设计有填表题、填图题、连线题、角色扮演题、听读题、归纳题、书写小论文等十多种表现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方式和更多的解决问题途径。
再者,从“作业”出现的方式看,也更多地体现出了训练的启发性、鼓励性和师生的互动性等,而不再是简单地“练习”。多媒体丰富的色彩,动感的画面,让“练习”出现的形态也丰富多彩。“慧眼识珠”、“学以致用”、“为你喝彩”、“思维风暴”、“我是主角”、“我们学会了什么”……,字眼更加人性化了,语言更温暖了,师生的距离拉地更近了。因此,学生的训练内驱力得到强化,学生的表现欲得以张扬,训练的效率会更高。
多元化的作业,能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除文字性的作业,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品视频和看动画等方式进行训练。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自信,“东边不亮西边亮”。一方面可提高优秀学生的全面思维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部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多元化的作业设计和训练,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人性化的能力提升途径。
六、将身边的事例融入作业,能提高训练的时效。
课件中的作业改进起来要比纸质的容易,它可以紧跟时代的脚步,把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出现的新闻大事及时地在备课时,纳入训练的作业中,与时俱进,保持作业形式和内容的前卫性,这也是激发学生训练热情的重要举措。教师关注每天的新闻事件,挖掘出其中与教学相关的素材,在备课时及时地以适当的形式和方式设计作业,融入课件中,保持作业的“新鲜度”,这将大大提升作业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从而提升对所学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学生的认知面。
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时,笔者借助现实生活中生态恶化的现象资料,将宋汤河被凤眼莲入侵的图片和视频等内容设计为作业内容,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家乡的环境也正在变坏,应该养成自觉爱护环境的习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通过作业训练,达成了情感教学目标,升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件的制作,贯穿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精髓,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功力,在其中精心设计作业,不仅能体现对教育科学技术的应用,还能提升作业训练的趣味,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提升探索创新的兴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可以让知识在训练中升华,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评价他们的学习,改变传统作业训练的不足,达成高品质的思维。
参考文献:
1 高俊华.重视作业设计,达到有效目的.地理教学[J],2011(5).
2 朱华忠著.教育,诗意地栖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8年10月第一版.
3 幸奠权.诗词歌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生物学教学[J],2012(11).
4 管向群著.中国教育最需要的新理念.南京大学出版社[M],2010年8月第一版.
5 尹静.谈高中生命科学中作业的改进.生物学教学[J],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