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作者】 王春山
【机构】 黑龙省桦南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学物理教研室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如何提问?什么时候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是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成败,是值得广大教师认真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课堂提问,质量,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课堂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因此,慎重地对待物理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主成部分,恰当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启迪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维,与学生双向信息交流使师生间处于在活跃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提问可以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如何让课堂提问成为有效推动高效课堂教学环节的行为,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值得我们每位物理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究。因此,通过多年的课堂提问教学的体会,笔者认为做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应把握十“度”。
一、选择好角度
课堂提问既要着眼于知识的不同角度,又要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力求采用取比较新颖、别致、趣味性强的问题提问,每节课从崭新的角度寻找切入点,使问题富有神奇性、新颖性、层次性、生成性、启发性和灵活性。从而便会引发学生的悬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引导他们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例如:讲相对运动时,我从闪闪红星中主题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问题入手。提出:为什么说竹排江中游,青山两岸走……引出参照物?这样提出问题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波阑,引人入胜,帮助了学生从多角度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突破相对运动的教学难点。
二、把握好难度
课堂提问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基础状况,又要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课堂提问必须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一个“最佳的智力培养高度”进行提问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索后,能够“跳一跳,摘得到,摸得着”为宜。选择对象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尤其要特别重视中等生和差等生的心理特点,所设计的问题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这样既不会使学生因问题过浅而不屑一顾,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无从动脑,教师只有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处”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生对知识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更好地促进由潜在的水平转化到新的现有的认知水平,驱使学生主动的,有目的地积极思考,如:在讲“声音的产生”时,不要直接给出产生的机理,而是多做几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反复通过实例让学生“站着凳子”能摘到桃子,积极去思考,把较难的问题分成化,分解一个一个小问题,从而使学生很容易掌握,降低内容的难度,调动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
三、设计好跨度
物理学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物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即前面已学内容是后面将学习内容的基础,而后面将学到内容又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注意知识之间的跨度,注重问题与问题的过渡的连续性和层次性,不要就题论题,一般说来,在讲授新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要小些,在复习或习题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要大些,比如:在“电功率”复习课时,我们把电功率P=UI和欧姆定侓结合起来得到和的公式:P=I2R和P=■,并且阐明各公式的适用范围,这样使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四、 处理好广度
物理课堂提问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课标、掌握教材、了解学生,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如要求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断型 ,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差生,第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第四、五种主要针对优等生,只有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考机遇,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的认知过程。
使他们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这样在教学中既照顾优等生又面向全体同学,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 调节好密度
课堂提问虽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是同样不可取的。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不耐烦和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问过少过疏,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思维交流和互动的连续性,并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学习和交流状态。所以,课堂提问的内容要适度,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才能使提问达到最佳和理想效果。教师的语言艺术也是调控课堂密度的最好方法。 (下转第26页)
(上接第29页)
六、 安排好梯度
由于学生的智力确实存在一定差别,非智力因素也千差万别,致使学生对同一内容的掌握有快有慢,有好有坏,所以,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程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可以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复杂太难的问题分层次,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
在设计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避免梯度太大,也要避免问题过琐碎;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统得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习积极主动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七、 控制好速度
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反应情况控制好提问内容的速度,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语速不要太快,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在停顿这段时间内,教师既不可无事可做,也不能立即步步追问,干扰学生的思维,而应用鼓励、激励性期待的目光环视学生,获得反馈信息,给学生思考时间,选准提问的时机和对象,取得最佳的提问效应和效果。
八、把握 生成度
课堂提问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物理情景,通过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思维空间的机会,让他们在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思考、学习,把知识提升为能力。因此,教师提问后,不要急着给予过多的解释与引导,而要留给学生一定的静静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学会等待并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予以指导,使课堂具有意外的生成性。
九、把握好逻辑度
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所提问题应是多层次的,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个递进式的、有表及里、有浅入深、有易到难、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前后衔接,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的问题。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诱导下,实现从不知到知、由浅知到深知、由少知到多知的转化。
十、把握好时度
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掌握提问的方式、方法,力求做到立意新颖、具有科学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思考性,而且着眼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矛盾的事实、现象、数据进行观察、对照、分析时应掌握好时机,恰如其分通过客观事实与学生原有知识的矛盾冲突,寻求规律性的内容,使学生产生探索新问题的需要,从而形成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多向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使学生了解知识是如何发展深化的,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学会了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教学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与其期望心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一旦产生了某种期盼,就会对与之相关的问题发生兴趣,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在物理教学提问中,教师根据教材、课标和课堂结构,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的心理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力争把握提问内容中的“度”。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力求每个提问都处理的恰到好处,做到教与学的有机完美和谐的统一。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J)2010(4):90-91页。
作者简介:王春山,男,1969年4月出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中学高级教师,中学物理教研员。长期从事物理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高中数理化》等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关键词:课堂提问,质量,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课堂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因此,慎重地对待物理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主成部分,恰当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启迪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维,与学生双向信息交流使师生间处于在活跃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提问可以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如何让课堂提问成为有效推动高效课堂教学环节的行为,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值得我们每位物理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究。因此,通过多年的课堂提问教学的体会,笔者认为做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应把握十“度”。
一、选择好角度
课堂提问既要着眼于知识的不同角度,又要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力求采用取比较新颖、别致、趣味性强的问题提问,每节课从崭新的角度寻找切入点,使问题富有神奇性、新颖性、层次性、生成性、启发性和灵活性。从而便会引发学生的悬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引导他们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例如:讲相对运动时,我从闪闪红星中主题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问题入手。提出:为什么说竹排江中游,青山两岸走……引出参照物?这样提出问题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波阑,引人入胜,帮助了学生从多角度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突破相对运动的教学难点。
二、把握好难度
课堂提问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基础状况,又要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课堂提问必须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一个“最佳的智力培养高度”进行提问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索后,能够“跳一跳,摘得到,摸得着”为宜。选择对象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尤其要特别重视中等生和差等生的心理特点,所设计的问题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这样既不会使学生因问题过浅而不屑一顾,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无从动脑,教师只有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处”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生对知识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更好地促进由潜在的水平转化到新的现有的认知水平,驱使学生主动的,有目的地积极思考,如:在讲“声音的产生”时,不要直接给出产生的机理,而是多做几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反复通过实例让学生“站着凳子”能摘到桃子,积极去思考,把较难的问题分成化,分解一个一个小问题,从而使学生很容易掌握,降低内容的难度,调动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
三、设计好跨度
物理学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物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即前面已学内容是后面将学习内容的基础,而后面将学到内容又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注意知识之间的跨度,注重问题与问题的过渡的连续性和层次性,不要就题论题,一般说来,在讲授新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要小些,在复习或习题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要大些,比如:在“电功率”复习课时,我们把电功率P=UI和欧姆定侓结合起来得到和的公式:P=I2R和P=■,并且阐明各公式的适用范围,这样使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四、 处理好广度
物理课堂提问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课标、掌握教材、了解学生,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如要求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断型 ,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差生,第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第四、五种主要针对优等生,只有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考机遇,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的认知过程。
使他们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这样在教学中既照顾优等生又面向全体同学,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 调节好密度
课堂提问虽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是同样不可取的。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不耐烦和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问过少过疏,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思维交流和互动的连续性,并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学习和交流状态。所以,课堂提问的内容要适度,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才能使提问达到最佳和理想效果。教师的语言艺术也是调控课堂密度的最好方法。 (下转第26页)
(上接第29页)
六、 安排好梯度
由于学生的智力确实存在一定差别,非智力因素也千差万别,致使学生对同一内容的掌握有快有慢,有好有坏,所以,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程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可以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复杂太难的问题分层次,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
在设计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避免梯度太大,也要避免问题过琐碎;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统得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习积极主动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七、 控制好速度
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反应情况控制好提问内容的速度,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语速不要太快,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在停顿这段时间内,教师既不可无事可做,也不能立即步步追问,干扰学生的思维,而应用鼓励、激励性期待的目光环视学生,获得反馈信息,给学生思考时间,选准提问的时机和对象,取得最佳的提问效应和效果。
八、把握 生成度
课堂提问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物理情景,通过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思维空间的机会,让他们在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思考、学习,把知识提升为能力。因此,教师提问后,不要急着给予过多的解释与引导,而要留给学生一定的静静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学会等待并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予以指导,使课堂具有意外的生成性。
九、把握好逻辑度
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所提问题应是多层次的,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个递进式的、有表及里、有浅入深、有易到难、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前后衔接,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的问题。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诱导下,实现从不知到知、由浅知到深知、由少知到多知的转化。
十、把握好时度
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掌握提问的方式、方法,力求做到立意新颖、具有科学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思考性,而且着眼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矛盾的事实、现象、数据进行观察、对照、分析时应掌握好时机,恰如其分通过客观事实与学生原有知识的矛盾冲突,寻求规律性的内容,使学生产生探索新问题的需要,从而形成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多向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使学生了解知识是如何发展深化的,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学会了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教学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与其期望心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一旦产生了某种期盼,就会对与之相关的问题发生兴趣,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在物理教学提问中,教师根据教材、课标和课堂结构,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的心理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力争把握提问内容中的“度”。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力求每个提问都处理的恰到好处,做到教与学的有机完美和谐的统一。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J)2010(4):90-91页。
作者简介:王春山,男,1969年4月出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中学高级教师,中学物理教研员。长期从事物理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高中数理化》等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