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手段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潘俊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三溪初级中学校

【摘要】虽然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强大优势,但也不能越过“辅助”定位,我们要克弊扬长,掌握一定原则和方法,才能做到科学、合理使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 多媒体 应用
【正文】


随着科技进校园工程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正昂首入驻教室,与课堂教学结缘整合。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手段不但功能强大,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涵盖量大的优势,还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攻克教学重难点等方面都是传统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正因如此,受到广大教师青睐和热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实现信息技术能教学,还能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调动学生积极性。虽然作用巨大,但我们还是要科学使用,择其善者而从之,不能让手段替代教师的作用,互动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基本原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信息技术手段使用也是一样,必须要掌握一定原则,如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等。在这儿我们重点谈下针对性原则。对于生物教学,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一)针对学生身心特点选择。初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段,特别是他们自身结构兴趣浓烈,会产生过多好奇。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高度而持久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经常性地使用电脑,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因而,我们在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只有这样,学生身心才能最大限度保护和发挥积极作用。

(二)针对教学内容实际需要选择。现在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必须要用多媒体。这其实是错误的,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是必要的,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将其转正成为决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使用它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我们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实际选择,需才用,不需又何必强加于此。多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这才是运用的正道。

(三)针对生物学科实验性质选择。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和其他自然学科一样,都是在为学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奠基的。而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探究实验,解决实验问题,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这个任务是信息技术手段不能无替代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真正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我们最好不要用多媒体替代,不过危险的生物实验我们可以用之进行。

二、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基本方法

掌握了使用原则,我们还要具有使用方法,才能做到科学运用。

(一)运用其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学生只有对生物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调动知识储备与非智力因素主动地参与教学。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才能彰显其主动性、自主性与能动性,才能主动探究,真正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然而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氛围枯燥,带给学生的只是无味与呆板,而无法激起学生内心深处求知欲望,无法激起学生积极情感,因而其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多媒体的加入,使得课堂音乐相伴、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有意注意力的“亮点”,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精力与注意力,引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关注,从而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态与积极的情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多媒体强大的优势与特点来辅助生物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对生物学习强烈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其优化教材,拓展教学内容。我们知道,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学科,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教材却以文字、图片描述为主,以静态的知识呈现出来,无法将丰富的生物世界表现得真实与形象,无法让学生感知生物学科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的学习囿于教材,无法满足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拓,无法充分展现生物学科的魅力。而多媒体能将静态书本动感化、无声文字语音化、抽象知识形象化,立体动态地再现教材,更容易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生物世界。同时,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教材之外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动物的行为》时,我们可以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既可以囊括教材上的内容,又可融入《动物世界》等与动物行为有关的影像资料。这样既能达到活化教材、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产生求知欲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其化解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学重难点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快速化解重点、突破难点,加强学生理解与记忆历来是广大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多媒体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微观为宏观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在突出教学重难点方面更有效,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有效地突出教学重难点。如在学习“遗传物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优势,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向学生介绍克隆羊、转基因动物等。这样的设计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学生呈现知识,不仅快速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而且还使学生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收到更好更高的教学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应用,既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又能激发师生创新热情。但这样的工具,我们不能越过其“辅助”定位,要注意克弊扬长,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提升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春梅,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模式[J].生物学教学,2006年。

[2]陈燕,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与评价[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

[3]徐海明,关于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8年。

[4]邓重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利与弊[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