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科学教学应注重兴趣培养

【作者】 刘良伟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校

【摘要】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科学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启蒙的开篇教程,理应为学生浓厚兴趣奠基。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才能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善学、乐学、爱学的自觉建构者。
【关键词】小学科学 兴趣 培养
【正文】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小学科学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奠基教育,担当着学生科学启蒙重任,能不能让学生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究欲望和创新兴趣,为将来全面发展奠定学习和工作基础,是我们小学科学教育应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以多措培养学生兴趣为突破口,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创设情境,催生兴趣

兴趣不是无风的浪,需要在一定情境中来引发催生。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从而习得知识,获得技能。虽然催生兴趣的方法很多,而情境引发无疑是一种良好策略。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情境就是生活情境,因为科学来自于生活,是小学生“似曾相识”而又别于实际的一种生活,我们把这种生活素材作为教学资源,其本身都含有激发兴趣的作用,也符合新课标“让科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科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科学知识回归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科学意识”的实践要求---创设新颖有趣的生活化情境 ,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了热学知识后,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 1 \* GB3 \* MERGEFORMAT 烧水的铝壶壶底有凸凹不平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圈起什么作用? = 2 \* GB3 \* MERGEFORMAT 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 3 \* GB3 \* MERGEFORMAT 夏天,窗玻璃上为什么常有小水珠?这样的生活小常识问题,对于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小学生来说,显然起到了积极的激趣作用。

二、利用悬念,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贵有疑。而现行小学生很少有主动质疑学习品质的,都需要“教有疑”而引发。实践中,利用悬念就是良好一辙。所谓“创设悬念”,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思考之中。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其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和愿望,进而主动寻找问题解决的答案,产生好奇心和主体探索欲望。例如在教学《让灯泡亮起来》时,我们可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看看电池夹、小灯泡电线是怎样安装的,接着指导学生合作连接线路,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初步感受到不用手按住灯泡就亮起来了的兴趣,进而要学生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2个、3个……灯泡灯座、电池盒连起来让更多灯泡亮起来呢?现在让我们合作连起来吧!这时学生好奇心就会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情绪自然高涨,进入到主动探究学习之中来。

三、直观电教,发展兴趣

电教手段是近年来“班班通”工程落户校园,与课堂教学结缘的一种新型辅助工具。由于它能通过多种介质改变传统知识呈现方式,拓展学生学习途径,特别是在营造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的教学氛围方面,深受师生青睐。我们知道,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这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中,就需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既活跃教学气氛,又发展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秋叶》一课时,我们就可把课本上的几幅图全部设计在多媒体中,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叶子形状,并说出其特征。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气氛非常活跃,还训练了学生想象力,发展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把叶子形状介绍得井井有条。

四、巧设实验,提高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科学与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一样,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很多理论研究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因此,进行科学教学,我们离不开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实验的主体,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提高他们实验兴趣才能调动他们果敢操作、勇于实验的内部驱动力,从而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认真探究。例如在教学《太阳和影子》一课时,我们可将课堂设在学校操场上,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观察自己影子的变化。学生一面观察,一面做着记录。那些平日里注意力不集中、不守纪律的的学生此刻也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观察这有趣的实验。可以看出,学生兴致盎然,乐在其中。这样的别于平常的实验教学,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增长见识,又陶冶情操,受到科学的熏陶和感染。实际上,我们科学中本身就有很多趣味性实验,只要我们把之巧妙地用于实际教学中,就能收到良好的激趣效果,提高他们操作信心。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奠基的小学科学教育,我们必然要为兴趣奠基,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浓厚的兴趣开启科学启蒙。这儿,我们没有也无必要把兴趣激发所有策略一一述说,但我们需要把它列为日常情感目标予以落实,做到因材施教,趣化教学,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创新激趣策略,调动他们科学学习积极性,实现科学课堂高效化,让学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启航。

参考文献:

[1]黄汝君,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J]2012年。

[2]周小卫,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J].新课程学习()201104

[3]张僧,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N].廊坊日报,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