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 孙晓玮 田庆菊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三十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更侧重于语篇的分析理解,翻译,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方法的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多数学生采用一个单词对应一个汉意,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做法。另外学生的阅读量少,只局限于课本中篇目以及部分习题中出现的文章,课外阅读很少,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激发其兴趣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探讨一下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提出的要求 :
        1.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能根据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读懂简单的故事短文并抓住大意,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人物行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4.能读懂说明文等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 
        5.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6.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6-8万词以上。 
        可见,在阅读教学上,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外,还应该要增加课外阅读量。我极力向初中英语学习阅读的学生推荐牛津英语简易读物书虫系列,和原版英语读物,当我们只有在无其他语言环境下阅读的时候,此时学习的效果才会明显提高和大幅度地增加。
        二、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1.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
        2.做好阅读前的必要铺垫和激发兴趣工作。老师可以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来历,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或者通过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猜测生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环节的缺少会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3.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口头的或者书面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目的和针对性。老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教会学生粗读文章,以了解大意,并能够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会学生分段细读,抓住主要事实,关键语言点,明了文章结构,深度理解。
        4.学生平时阅读英语文章,报刊杂志以及各级各类考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务必要做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词阅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5.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学生不会使用工具书,遇到生词,先问老师。乍眼一看,阅读课进行的轰轰烈烈,学生不懂就问,阅读积极性高涨,殊不知,这样的阅读不科学也低效。我们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提倡学生遇到疑问查找工具书,逐步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老师注重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是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的保障。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也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词汇障碍,遇到生词时,如果不影响语义的理解,跳过它,继续阅读,这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不打断阅读思路。有时可以通过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测词汇的意思,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搬字典。 
        6.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给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略读,寻读,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及能力,逐步提高其阅读质量和速度。在阅读中要求学生改掉不好的阅读习惯,如用手或者笔指读,出声读,以单词注视点阅读,回视等。 
        三、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的探讨 
        阅读理解试题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 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以题目的难易程度,我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 的感知和记忆,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或从上下文、字里行间 悟出文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而可能存在的和必然的结果来。
        做阅读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判断出所给文章的类别,根据各类文章的性质,在开始阅读后有意识地 着重去掌握和记住某些关键的 内容和词汇。这样既抓住了要害,又节省了时间, 避免了在若干细节及无关全局的问题上纠缠,初中阶段,碰到的主要是记叙文。如果是故事或传记,就应特别注意找出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 情节以及最后结局。故事传记主要是叙述主人公的主要特征,他与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应同时记住。
        2.解题时不要边看问题边从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 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的文章。应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 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3.要注意找出主题句,利用主题句来查找有关信息。一般情况下,论述性较强的文章或说明文,每一段或相关的几段里总有一句话是主题句。读了主题句后,便能知道这一段大致的中心内容,因为主题句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而该段其余的句子则是用来阐述或说明主题句的。
        4.一定要掌握好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考试时间,先易后难是考试答题时一般方法。碰到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题, 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题。待全部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题。
        5.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 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总之,解答这类题就是阅读,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题目,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进行判断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