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
【作者】 马兴荣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重视诵读、学会翻译、学会分析、重视积累、加强练习等几个方面论述。
关键词:诵读;翻译;分析;积累;练习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升学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教学人员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对文言文进行教学呢?我粗浅地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视诵读。
诵读分为朗读和背诵两个部分。
(一)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没有文言语感,文字生疏,也没有停顿断句常识,学习起来困难很大。要学好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读”放在首位,在教学中要突出朗读教学。学生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逐更透彻地渐领会文章的大意。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阅读。
1、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字音、停顿、节奏和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在体会教师范读的基础上自由朗读,目的让全体学生锻炼朗读,获得语感,领会课文大意。
3、指名读。让一学生读时,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对这个学生的读进行评价,评价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既要指出优点,又要指出不足,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4、让学生比赛读,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将课堂打造成赛场。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5、学生齐读。目的让优生带动差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
(二)背诵
在理解了文言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背诵也不是机械的背诵,老师先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让学生先记框架,再添枝叶。理解性背诵可以事半功倍,可能有些同学面对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望而生畏,老师这时又可对学生进行教育,“走一步,再走一步”先克服一个一个的小困难,最终克服一个大困难。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最终做成大事的情感。
二、学会翻译。
在学生翻译课文疏通文意的时候,教师要先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我认为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五个字“留、删、调、补、换”,具体来说是:
留:人名,地名、国名、年号、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的语序,使之符合正常的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补:补全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如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等。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学生掌握了翻译五字法,翻译文言文时就会事半功倍。同时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还可以看注释、查资料、小组讨论,问老师。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咀嚼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提高了,并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质疑请教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会分析。
析,即分析,就是教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进行的必要的分析,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分析的方法要因文而异,一般说来,对那些属于议论性的文章,可按照论述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要分析论点,特别是中心论点。属于记叙性的文章,可按照叙述的时间先后或空间变换进行分析,一般要重点分析人物和事件。对文学作品,或根据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进行分析,或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之后,便可进一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择要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
对文章进行分析,一定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论,一定要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比如我们在教授《口技》时重点分析“善”字。
四、重视积累。
教会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的字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积累一些常用的词类活用现象,常用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学生积累的多了,在阅读文言文时就会进行知识迁移,做到举一反三,才能更好地阅读并理解文言文。
五、加强练习。
要巩固所学内容,就得多练习。知识重点设题要活,要突出每篇文章的特点。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出一套试题,相互考。 如:古诗练背诵,练默写,练欣赏名句, 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的词,翻译省略成分的句子等。 练习题要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辨析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当中的不同含义。老师出一套经典的习题进行练习。
总之,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使文言文教学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文史知识》
2、《中学语文教学》
3、《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诵读;翻译;分析;积累;练习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升学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教学人员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对文言文进行教学呢?我粗浅地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视诵读。
诵读分为朗读和背诵两个部分。
(一)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没有文言语感,文字生疏,也没有停顿断句常识,学习起来困难很大。要学好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读”放在首位,在教学中要突出朗读教学。学生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逐更透彻地渐领会文章的大意。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阅读。
1、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字音、停顿、节奏和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在体会教师范读的基础上自由朗读,目的让全体学生锻炼朗读,获得语感,领会课文大意。
3、指名读。让一学生读时,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对这个学生的读进行评价,评价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既要指出优点,又要指出不足,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4、让学生比赛读,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将课堂打造成赛场。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5、学生齐读。目的让优生带动差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
(二)背诵
在理解了文言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背诵也不是机械的背诵,老师先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让学生先记框架,再添枝叶。理解性背诵可以事半功倍,可能有些同学面对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望而生畏,老师这时又可对学生进行教育,“走一步,再走一步”先克服一个一个的小困难,最终克服一个大困难。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最终做成大事的情感。
二、学会翻译。
在学生翻译课文疏通文意的时候,教师要先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我认为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五个字“留、删、调、补、换”,具体来说是:
留:人名,地名、国名、年号、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的语序,使之符合正常的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补:补全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如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等。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学生掌握了翻译五字法,翻译文言文时就会事半功倍。同时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还可以看注释、查资料、小组讨论,问老师。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咀嚼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提高了,并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质疑请教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会分析。
析,即分析,就是教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进行的必要的分析,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分析的方法要因文而异,一般说来,对那些属于议论性的文章,可按照论述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要分析论点,特别是中心论点。属于记叙性的文章,可按照叙述的时间先后或空间变换进行分析,一般要重点分析人物和事件。对文学作品,或根据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进行分析,或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之后,便可进一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择要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
对文章进行分析,一定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论,一定要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比如我们在教授《口技》时重点分析“善”字。
四、重视积累。
教会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的字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积累一些常用的词类活用现象,常用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学生积累的多了,在阅读文言文时就会进行知识迁移,做到举一反三,才能更好地阅读并理解文言文。
五、加强练习。
要巩固所学内容,就得多练习。知识重点设题要活,要突出每篇文章的特点。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出一套试题,相互考。 如:古诗练背诵,练默写,练欣赏名句, 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的词,翻译省略成分的句子等。 练习题要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辨析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当中的不同含义。老师出一套经典的习题进行练习。
总之,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使文言文教学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文史知识》
2、《中学语文教学》
3、《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