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跨越式教学中的“移步换景”

【作者】 卢丽丽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一团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一定要把立足点的空间变换顺序交代清楚,常常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心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的表达方式,这样写成的的游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找关键词句把游览景物连接起来,按先后顺序把景物连接起来,按方位分布把游览景物连起来。
       关键词:跨越式;移步换景;教学策略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账。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视点和要叙述、说明的对象都在移换。随着中高年级教材的变化,描写景物的方式房也也发生了变化,“移步换景”这样的组材顺序显得条理清晰,读者也会置身其中。
        前不久,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先是带着孩子们梳理课文,了解课文结构,并让学生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物。当学生说出这是安游览的顺序写的时候,告诉学生这是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告诉他们以后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时,就可以按照这种顺序来介绍,让人一目了然。
        学生在写话练习这一环节时,我问学生,我们的学校怎么样?从学校大门到教学楼前要经过哪些地方呢?我出示学校大门、环形塑胶跑道、车棚、小学教学楼的图片,先带着学生说一说,31团的学校真干净、真大呀。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正在修建的塑胶操场。经过学校的车棚,就来到了小学教学楼前。这也就是游览顺序,你能按顺序把它写下来吗?利用本文作者有序观察的方法,按观察顺序写出所经过的地方。
  在学生写的时候。我看到大部分的同学写到:迎风飘扬的国旗,绿树成荫的树木,红绿相映的环形跑道,高大雄伟的教学楼。。。。。用词都挺优美,语句通顺,但同学们写作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写好移步换景这一类的作文呢?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一、找关键词句把游览景物连接起来
        例如:《颐和园》中的第二段段首先(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从这些括号里的动词中,我们可以发现是这些动词把观察的景物连接起来,从这里可以知道本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
        二、按先后顺序把景物连接起来
        还是这些段,从进了——绕过——来到——走完——就来到——登上这些词中可以看出大殿在长廊的前面,它们是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的,有先有后不能调换顺序。
        三、按方位分布把游览景物连起来。
        例: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从万寿山下来......这些都是方位名词。所以在写移步换景的作文时,还要注意三点:1.要精心剪裁,写出最有特色的景物。2.立足点的变换必须交代清楚。移步和换景必须保持一致,决不可超越立足点去描绘景物。也就是说,随着主人公的“移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有怎样的“立足点”,就应当有怎样的“观察对象”3.粗细要结合。粗略的勾勒和细致的描摹应辨证地统一起来,使人们对被描写的对象既有概括的轮廓印象,又能具体地觉察到景物细部情形,以便对描写对象有较全面的了解。
        让学生明确这几个句子就是本文的提纲。把游玩的过程记下来的文章叫做游记文。如果要想把游记文写得井然有序必须要先列提纲,写清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再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色来突出中心内容。这就是写游记文,构思的方法。
        由于学生对于移步换景这种写法比较陌生,所以在“移步换景,学写法”这一环节,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法,在屏幕出示移步换景的定义,让学生朗读加深印象,接着学生朗读上一环节找出来的句子,师进行点评。在读与老师的评中明白移步换景就是边走边把看到的景物写出来。顺势引出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了总分总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利用阅读课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写作材料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总之,“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样的组材顺序显得条理清晰,读者也会置身其中。还要同学们细心的观察,强化训练,才能把眼前的风景变成笔下流动的美景。
        参考文献:
        1.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