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滕 党

【机构】 四川省岳池镇裕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整合,不仅能营造情境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快速突破难点,增大课堂容量,还能丰富练习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运用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有效落实,现代科技进校园,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教学新常态。小学数学在这场教育改革中也与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成功“联姻”,并得到了多种技术支撑和资源供给,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多媒体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营造情境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曾经说过:“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小学生对数学的实用性感受较少,无法从现实运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因而也就无法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感”。要破解于此学习大碍,我们就只有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入手,让学生在兴趣的自我内驱下产生“我要学”的学习欲望,从而想学,主动学。当然,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故事激趣、情境激趣、游戏激趣等,而运用多媒体激趣显然能取到更好的效果。我们知道,多媒体能把图片、声音、动画、文本、视频等多种介质集于一体,营造出图文并茂、影音生辉的情境氛围,能同时作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形成多种刺激,从而诱发学生思考或产生学习动机。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图形进行分类,找出三角形。这样教学,显然比教师口头讲解效果要来得快,来得好。而且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主体作用,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快速突破难点,增大课堂容量
  多媒体由于创设的情境具有激趣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可以说为教师快速实现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人脉支撑。再加上多媒体课件运用动态图演示,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特性,如果教师设计科学,运用得当,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就能快速地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这对单位时间内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性显然就有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们可先在白板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丰富练习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传统数学课堂练习,教师出示几道题目,让学生反复计算。这种只是数字与文字的组合的课堂练习,不仅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形、声、光、色的综合优势,恰当、适量地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型开放式练习,让学生轻松自如的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对新知进行强化巩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在学生探究新知后,多媒体显示出一位老爷爷站在一棵苹果树旁,树上结了许多写有算式的大苹果,树下有4个竹筐,筐上写有答案。教师请学生用鼠标来帮老爷爷“摘”苹果,如果点击对了,那个苹果就会掉到筐中,老爷爷会说:“你真棒,继续努力!”如果点击错了,苹果就不会掉下来,老爷爷会说:“不要灰心,再好好想想。”利用多媒体设计具有趣味性的练习,学生不仅不会感到练习是负担产生厌烦情绪,而且还会怀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练习,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正确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
  多媒体是直观教学的“得力工具”,正如新课标所言,“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现代化中最形象、最直观的教学工具”。如何把这一直观形象的教学工具与数学整合,是我们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多媒体入驻课堂已有时日,也取得了较多实践经验,但从众多运用来看,也不乏乱用、滥用现象,“机灌”课堂、“鼠标教师”也仍有发生。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对多媒体的直观性太过于“信任”,形成了依赖感,认为直观能激趣,能降低思维难度,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展示出来,易加深学生记忆。当然,这些作用它都能轻易实现,但不要忘了,数学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创新思维。而多媒体课件在设计时,往往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以直观的形象展示出来。正是这种具象性,从某种角度就可能会对学生思维产生误导。如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形,学生不可能想到椭圆的鸡蛋和半圆的月亮。所以,我认为我们郑重思考和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用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解决“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的问题。
  以上是我对运用多媒体数学教学的一些感受,虽然不足为“传经送宝”,但可以为“抛砖引玉”吧。虽然新课标大力倡导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把它定位在“辅助”位置上的,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作用,克弊扬长,仍是我们应不断探索的课题。特别是现在新媒体、新技术入校园、进课堂,新的媒体教学理念的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运用?还有技术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些多媒体教学“惹的祸”,都是我们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
  [2]桑运生、陈士钊,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
  [3]黄少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3。
  [4]何楠,论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