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
【作者】 毕凤凯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现行数学教材上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栏目,是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充分抓住利用,让学生一步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在践行中发展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材资源 教学 利用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谈资,虽不是唯一凭借,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也说明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行教材,不仅图文并茂,文质优美,而且在内容结构上也呈专题版块形式,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如“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这些内容的增设,绝不仅是为了教材美观,更多的则是在强调编者的一种理念,突出一种教学意图,甚至在传达一种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抓住这些资源,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在践行中发展数学素养。
一、利用“读一读”,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读一读”资源往往安排在每个章节的第一页上,虽然篇幅不大,内容不多,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通过这些资源,既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教材实用性,又能很好地诱学生思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二次根式”这章内容,其“读一读”栏目是这样设置的:电视塔越高,从塔顶发射出的电磁波传播越远,从而能收到电视节目的区域就越广。如果电视塔高 h km,电视节目信号的传播半径为r km,则它们之间存在近似关系式r=√2Rh ,其中R是地球半径,R≈6400 km。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为h1km,h2km,那么它们传播半径的比为■,你能将这个式子化简吗?这要用到本章将要学习的的二次根式的运算与化简,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如何将二奖根式化简蠓是本章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通过本章学习可为后面一元二次议程产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的“读一读”,从生活实例出发,不仅能介绍了本章学习内容和目的,还能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探究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让学生在开阔视野中受到点燃学习热情。
二、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做一做”资源都是安排在新课教学之前的,可以作为新知教学的热身练习。教学中,我们抓住这种资源,不仅体现了“教学做”思想,也能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但多年来,深受“应试教育”的桎梏的数学课堂,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以新理念编排的现行教材,增设“做一做”栏目,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新课标“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的要求。
三、利用“想一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想一想”往往是安排在新知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资源,这种资源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提醒学生注意,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教学中,教师要把这种资源合理地预设到教学过程中去,最好融入情境中,不显生硬地成为教学的一部分,特别是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想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就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多想一想,不要习习惯性地只求一个答案。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进行这样教学,我们完成了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的转变,注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达成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又体现了新教材的精髓思想。
四、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试一试”常出现在新知教学之后的练习中,是学生把新学知识实践尝试的一种教学资源。运用这种资源,可以有效地将学生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内化成为一种能力。并且,在“试一试”中,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将会大增,因为他们能从中体验到学习成功。例如在教学“弧长与扇形面积”之后,我们就可利用教材上的“设计跑道”资源,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进行实践:设计一个8道的400m跑道,每条跑道由两条直的跑道和两端是半圆开有跑道组成,每条跑道宽1m,内层跑道长度为400m,画出每条跑道内的起跑点,使得运动员经过400m赛跑后到达同一终点线。光有这样的要求,就让学生去尝试操作,学生完成可能性不大,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我们还应提供探究指南,减小学生探究制作难度。于是我们可作出这样提示:圆的半径对确定超前起跑点有什么作用?跑道的宽度对确定超前起跑点有什么作用?直的跑道的长度对确定超前起点有什么作用?通过这样提示,学生探究就有目的和方向,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容找到可能通向成功的办法。
总而言之,教材内容是丰富的,是值得我们信赖的能传达国家教育意志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上这些资源,让学生能在这最基本的学习材料上学得数学知识,习得数学能力。当然,我们也不能“唯书是教”,只教教材,还要在以此为中心的前提下拓展、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使之更丰富、更生动,更能适合学情需要,能满足学生新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晏磊,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科教育,2011.9。
[2]肖清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冲突[J].青年科学,2010.。
[3]李霞,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育行为[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2。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材资源 教学 利用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谈资,虽不是唯一凭借,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也说明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行教材,不仅图文并茂,文质优美,而且在内容结构上也呈专题版块形式,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如“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这些内容的增设,绝不仅是为了教材美观,更多的则是在强调编者的一种理念,突出一种教学意图,甚至在传达一种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抓住这些资源,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在践行中发展数学素养。
一、利用“读一读”,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读一读”资源往往安排在每个章节的第一页上,虽然篇幅不大,内容不多,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通过这些资源,既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教材实用性,又能很好地诱学生思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二次根式”这章内容,其“读一读”栏目是这样设置的:电视塔越高,从塔顶发射出的电磁波传播越远,从而能收到电视节目的区域就越广。如果电视塔高 h km,电视节目信号的传播半径为r km,则它们之间存在近似关系式r=√2Rh ,其中R是地球半径,R≈6400 km。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为h1km,h2km,那么它们传播半径的比为■,你能将这个式子化简吗?这要用到本章将要学习的的二次根式的运算与化简,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如何将二奖根式化简蠓是本章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通过本章学习可为后面一元二次议程产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的“读一读”,从生活实例出发,不仅能介绍了本章学习内容和目的,还能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探究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让学生在开阔视野中受到点燃学习热情。
二、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做一做”资源都是安排在新课教学之前的,可以作为新知教学的热身练习。教学中,我们抓住这种资源,不仅体现了“教学做”思想,也能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但多年来,深受“应试教育”的桎梏的数学课堂,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以新理念编排的现行教材,增设“做一做”栏目,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新课标“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的要求。
三、利用“想一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想一想”往往是安排在新知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资源,这种资源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提醒学生注意,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教学中,教师要把这种资源合理地预设到教学过程中去,最好融入情境中,不显生硬地成为教学的一部分,特别是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想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就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多想一想,不要习习惯性地只求一个答案。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进行这样教学,我们完成了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的转变,注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达成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又体现了新教材的精髓思想。
四、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试一试”常出现在新知教学之后的练习中,是学生把新学知识实践尝试的一种教学资源。运用这种资源,可以有效地将学生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内化成为一种能力。并且,在“试一试”中,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将会大增,因为他们能从中体验到学习成功。例如在教学“弧长与扇形面积”之后,我们就可利用教材上的“设计跑道”资源,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进行实践:设计一个8道的400m跑道,每条跑道由两条直的跑道和两端是半圆开有跑道组成,每条跑道宽1m,内层跑道长度为400m,画出每条跑道内的起跑点,使得运动员经过400m赛跑后到达同一终点线。光有这样的要求,就让学生去尝试操作,学生完成可能性不大,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我们还应提供探究指南,减小学生探究制作难度。于是我们可作出这样提示:圆的半径对确定超前起跑点有什么作用?跑道的宽度对确定超前起跑点有什么作用?直的跑道的长度对确定超前起点有什么作用?通过这样提示,学生探究就有目的和方向,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容找到可能通向成功的办法。
总而言之,教材内容是丰富的,是值得我们信赖的能传达国家教育意志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上这些资源,让学生能在这最基本的学习材料上学得数学知识,习得数学能力。当然,我们也不能“唯书是教”,只教教材,还要在以此为中心的前提下拓展、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使之更丰富、更生动,更能适合学情需要,能满足学生新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晏磊,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科教育,2011.9。
[2]肖清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冲突[J].青年科学,2010.。
[3]李霞,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育行为[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