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作者】 邹姊利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传统美德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积累而成的优秀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在当今社会的形势下,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手于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课本之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引导,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键词:传统美德  语文教学  渗透  熏陶
  传统美德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积累而成的优秀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在当今社会的形势下,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让中华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中闪光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获得的一些心得:
  一、从教学情境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不能忽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课堂可以说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仅加强了传统美德的渗透性,而且增强了感染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体现崇高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民族美德的课文随处可见。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歌颂中国志愿军的文章,善于抓住契机的教师不但要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更要用这种情感来净化学生的思想境界。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志愿军杀敌场面的壮烈,救人时的舍已行为,如此之高的思想境界,我们该如何学习呢?当面对国耻家恨时,你是否也会为祖国挺身而出呢?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来和学生一起讨论,使学生感受到了对志愿军的可爱,对敌人的痛恨。可见,在语文学科渗透传统美德中,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抓住机会,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把传统美德揉和在教学过程中,如春风化雨一般,把美德的甘露丝丝浸润到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逐渐内化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从文章内涵的挖掘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文质兼美的文章蕴涵着丰富的育人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努力营建情感氛围,制造一个熔铸精神与灵魂的大“火炉”,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点化出来,呼唤出来,对其情操进行“陶冶”与“熔炼”。在初中课文中,有很多文章都是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如《论语》、《爱莲说》、《孟子》、《岳阳楼记》等。教学中,可以在疏通文章后,让学生明确文章所传达的思想主张,所提倡的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的民族性格特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孔子的谦虚勤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有周敦颐的高洁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范仲淹先人后已,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有刘禹锡安贫乐道的节操……这些名言警语内涵洋溢,脍炙人口,有着让人铭心刻骨、感念不忘的力量。又如在《陈涉世家》、《伤仲永》等课文中,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 立志勤学”等传统美德都可在教学中渗透进去。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其中蕴涵的丰富的德育因素,适时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三、从课文诵读训练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可以在课文诵读训练中去感悟,去熏陶。在中学课本的文章中,尤其是文言文,它们大多短而精,韵律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宜于诵读。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在文章之中均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诵读、有感情朗读,采用配乐与诵读相结合的方法,能突显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如教学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文章之中五柳先生的形象可谓陶渊明的自画像,全文不到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炼,平淡之中却寓意深刻,为了加深理解与感受,我用《渔舟唱晚》这首曲子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了陶渊明身上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体验中国文学的音韵美,又能激发学生热爱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能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四、从语文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地发展,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单凭课堂的学习是远远达不到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也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一些与语文教学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让传统美德教育效果发挥更佳。比如,组织学习《弟子规》,通过评选“美德标兵”,表彰先进,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利用好班级的板报及学校的教育宣传栏,开辟传统美德教育专栏;开展演讲比赛,开办文学社,开展访问、参观、社会调查,游览,实地写作,观看教育影片等等各种形式的语文教育实践活动,促进语文教学与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机融合。这样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领悟和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
  总之,中国文学和语文教学历来有“文以载道”、“文道并重”的传统,它们给了我们无数思想和智慧的启迪。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着手于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课本之中,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引导,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