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复习方法浅谈

【作者】 宋正敏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高石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复习是任何学习活动都必不可少的过程,为了在复习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我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喜爱新鲜事物,喜欢游戏的特点,尝试摸索出了一条复习的新路子。
  一、办手抄报:建立系统的知能体系
  语文课是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基于此,每学完一个单元,我就让学生以该单元的知识点为内容,办手抄报。具体内容不作要求,由学生自己确定。选好内容再配上图案,添上色彩,一张张精美的复习手抄报就诞生了。然后,老师从中挑选办得好的,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进行展示,学生就会主动去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再巩固、再了解。
  二、写日记:推动综合能力训练
  训练是复习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那些题海战术、“炒冷饭”、机械性重复训练等等,是训练中的弊端。怎样才能在复习课的训练中提高复习效率呢?迁移,是以对过去教学内容和训练能力的复习为基础,向新的复习内容迁移,向其他方向扩展。这种复习方法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做法。复习课实践显示,使用迁移的复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学完一个单元,我就让学生写复习日记。在写之前,我要求学生必须将本单元的知识点写进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学生在写之前,必须复习教材。这样虽然目的是复习,但形式不一样,内容也有深华,学生乐于接受。但是,日记写好后,老师必须选一些写得好的在班上朗读,指出好在哪里,还要注意哪些地方。这样既避免了机械的抄写,又提高了习作能力。
  三、玩游戏: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
  由于教师对课文和单元所规定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的理解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时教学中,有一些该讲的内容没讲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在学生作业和辅导时教师已知道这些缺漏因为要赶教学进度,有些也没有或来不及补充讲解。复习课上针对这些缺漏必须予以补充,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这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和他们玩 “击掌传袋”的游戏。如教完十二册一单元后,我让每个学生根据第一单元的内容出一道题,然后告诉大家这个游戏的具体玩法,一听到玩游戏,又能考别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跃跃欲试。题很快出好了,并装进了袋子,“击掌传袋”的游戏正式开始。我一喊停,袋子在谁的位子上,谁就上来抽题,答对了可以回到座位上去,没答对的,有上一个小小的惩罚,就是代替我击掌,如此反复,课堂气氛出来了,知识也在不知不觉得到掌握。很多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多么希望再上这样的语文课。”  
  四、重视对以学知识的有序整理
  我记得初中时期的一位教师曾说过这样的话“读书时(新授),书越读越厚,复习时,是越读越薄”。从教十年,我感到此话有一定的道理。新授时,教师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要通过讲解、分析、举例说明等方式把教材体系中的重点、难点逐个击破,学生则通过听课、做作业等手段,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方法,再运用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并逐渐形成一种能力。这样一来,书不是越读越厚吗。而到了复习阶段,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序整理,归类,找到知识间的联系,使得原先在学生头脑里简单的知识积累重建知识机构,,最后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此时书就越读越薄)如小学语文第七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和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第八册学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和抓重点段分段的方法。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种分段方法,可独立运用该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时,教师要有意识的编制可运用不同方式进行分段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分段训练,通过练习、比较,注重了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
  五、复习时间要科学安排
  少数教师片面的认为,复习时间越多,效果就越好。为了挤出更多的复习时间,平时授课时随意缩短教学时间,“开快车”学生因缺乏巩固知识、纠正错误的时间,使得多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煮成“夹生饭”。而到了期末复习阶段,则抽出较长时间化较大精力番炒“夹生饭”,这是得不偿失。因为任何一个教材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安排的,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起点的。墙基不牢固,砌上去的高墙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其次,“小洞”不及时修补,学生的知识点的遗忘、错误越积越多,便会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自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现象。再者,较长时间的复习,又易使学生缺乏新鲜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复习效果。因此,我认为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了新知识,及时纠错,及时巩固,扎扎实实的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回忆知识,引导学生串联零散的知识构成一个良好的整体知识结构。这样,一般的期末复习时间为一周半左右较为合理。
        六、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大量的试卷分析看,造成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虽然主要是由于所学知识的缺陷,但不良的学习习惯也是其中之一,如字迹潦草,粗心漏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由于不仔细审题造成答所非问。因此,复习阶段,教师特别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编制复习题时,可选择一些有附加要求学生容易疏忽而产生错误的题型,让学生比较异同,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如通过类似“请写出下列各词的反意词”和“在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反意词”的比较,明白后一个题目不但要写出反义词,而且所写大反义词只能从文中去找。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再答题的习惯。复习阶段还应重视工具书的运用。工具书是无声的教师,勤查字典能获得正音、辨形、释意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养成自觉、熟练的翻阅字典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几点启示
  1、复习要符合学生的需求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是语文的复习形式更是必改无疑的。由于平时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学习的机会不均匀,出现了知识上的差异,学生的自我监控的能力也是不平衡的。教师要尽量协调好学生的自我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帮助学生选择最佳的复习会最经济、最有效。
  2、学生喜欢自主学习这项活动不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课间时,学生经常拿着"自助餐"追着让我"品尝"他们的"菜""味道"如何?王乐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自助餐"使我的学习更充实了,学习更有主动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