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农村中小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 姚德明

【机构】 湖北省郧阳区安阳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广,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如何做好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与问题。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使用等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改革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实验室   存在问题   分析研究   建设管理
  随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实验手段的应用,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室管理不但成了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加强农村小学实验室的管理已势在必行。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在此谈谈对农村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一、实验室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目前的现状
   (1)基层学校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上级对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不够,基层学校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验室的建设多流于形式,管理粗放化,学生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没有落实。
  (2)基层教师认识不足。由于大多数的基层学校对实验课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中,任课教师只重知识传授而轻实验教学。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差,出现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特别是边远山区的中小学,存在的问题则更为严重些。
  (3)资金投入不够。由于现阶段学校实验室的设备与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靠国家财政划拨。各学校由于受地区、经济、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对实验室资金的投入也不均衡。
  2、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的设备更新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实验仪器没有及时更新换代,从而导致实验室仪器出现严重不足、老化和闲置严重等现象。以我校为例,实验室的仪器配置低,当年的配备与现行的新版教材要求的实验仪器配备相比,显得极不匹配。原有的仪器很大一部分已经失去了它的教学价值。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教学仪器的标准配置不能及时的跟随课本内容的更新而更新;再者近几年的教材变动较大,实验室仪器的标准配置随教材的更新变动很小。使得刚配置不久的实验仪器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使用价值,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2)受安全事故的影响,实验教学难以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怕的就是在实验教学中出现安全事故,这样的思想直接约束了教师手足,不敢放手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学生自然就成为了实验教学的旁观者,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心中萌发的实践与创新意识,也就不能真正把实验教学作为落实新课改、实施新课程的组成部分,更没有把实验室作为培养在校学生实验能力的主阵地,有的学校甚至连做实验的专门教室都没有,所谓的实验教学纯属空谈。
  (3)缺乏专门的实验教师与管理人员。很多学校的实验教师以及实验管理人员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由于压力大,工作负荷大,造成了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探索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方面的问题。使得实验室管理混乱,实验教学有时也只能应付了事,不能很好地发挥实验室的教学功能。
  二、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途径
  1、研究对策,广开财源
     对于实验室的建设,在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首先可以采用“逐步到位”的方法,一方面可实行以学期或年度为目标,分期对实验室进行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可先与厂商联系,商谈,订合同,让仪器到位,再分期付款。其次学校可争取乡镇财政的投入和社会的捐助,将有利于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资金、设备及时的引进,并及时地使用到实际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兴办企业,依靠自身的创收加以解决,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  
  2、转变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现用新教材是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理解新课程理念,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到实验教学中,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强化“三个落实”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因素
  (1)人员落实是前提。要建设好学校实验室,首先要落实有比较稳定的、有较高思想与业务素质的实验教学与管理人员。同时,学校还应选派业务素质高,热爱实验室工作,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行政领导担任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工作。
  (2)制度落实是关键。建立健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完善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使用维修保养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卫生、保卫制度,落实仪器设备保管、借用、损坏赔偿措施,制订实验室技术人员责任制,建立设备账、卡,并定期检查评估等,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保障。
  三、利用实验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最大效益
  1、灵活安排实验教学。实验课除了常规的集中授课、集中实验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到实验室预约,这样既可以克服实验仪器数量不足或教师辅导照顾不到全体学生的弊端,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效率。
  2、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充分开放实验室,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实验仪器进行自制和改进,还可以指导一些学生开展一些科技制作和小发明,使实验室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总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仅关系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在实验教学与管理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探索出一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新路子。
  作者简介:姚德明,男,1973年1月出生。1995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初中物理教学,长期专注于物理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