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学生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培养吃苦精神
【作者】 李 静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洙边镇新华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当前的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占了大部分,可谓“捧在手中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的埋怨学校饭不好吃,有的埋怨寝室太冷无法睡觉,有的早上赖床不起,有的打扫一下卫生就叫苦不迭,有的一写作业就忍受不了,有的遇到难题就垂头丧气……他们能享受鲜花和掌声,但往往承受不住失败和挫折。从上面的学生表现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吃不了苦更缺乏吃苦精神,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能忽视学生吃苦精神的培养。
造成学生不能吃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的溺爱,学校的教育失当,社会需求的影响等。
(一) 家庭溺爱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意识”较强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 。希望孩子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为实现这种愿望,父母几乎投入了全部的注意力、精力和时间,不惜进行巨额投资,付出了极高的代价。他们把深深的爱用面包夹上送到孩子的手中 ,他们把爱挂在书包上,毫无怨言的替孩子们背。于是,在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中,他们希望没有挫折,没有困难来打扰他们的“小公主”、“小皇帝”。在生活和学习上,孩子们遇到一点点困难,家长就心疼的不得了,赶快替他排除;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怕他们承受不了压力,就赶紧代孩子受过,替孩子解围。更有甚者,孩子在学校违反纪律,学校要求家长配合教育时,家长信任孩子的一面之词,替孩子辩解,这样造成了孩子对违反纪律无所谓的错误思想。当困难真正来临,面对挫折时,孩子们变得手足无措。
(二) 学校的教育失当
学校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有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心”,忽视了对学生的性格、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没有教育学生如何面对挫折,面对困难,这是我们教育的一大失误。你想,我们教育出的学生,连老师的几句批评教育都受不了,他们走上社会后,如何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学生吃苦能力、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那必定是片面的教育。
(三) 社会需求的影响
当今社会需要人们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高文化的经济,在竞争中最具实力的是商品的高质量和经营管理的高水平,而商品的质量和经营管理的水平,最终要取决于商品制造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素养。就是说在现在的社会中,没有高度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更不要说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社会的需求导致了家庭、学校片面的追求高素质、高文化的教育,但是,仅有的文化知识是不够的。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将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市场经济的发展,意味着把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要推到激烈竞争的第一线,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不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是毅力和意志的较量。如果只有知识和智能,缺乏吃苦的精神,有拼搏进取的意识,没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能吃苦,我们应制定一些教育对策。
首先学校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 ,对学生坚韧品格和吃苦精神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就注意意志的培养,要求人们通过刻苦磨练来锻炼意志,培养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他认为,一个能成就大事的人,必定是从困苦中磨练出来的,即“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认为吃苦精神培养 ,要专心,要恒久,不能“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对此,学校可开展多种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野营拉练等,但不是让学生无限受苦受累,必须精心策划,科学预测,并做好安全防范。还可以组织故事会、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事例并撰写心得等。只要条件许可,有意识的建立适度的吃苦环境,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和抗挫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其次,吃苦精神的培养也要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古今中外,凡是有见地的家长,都是从小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吃苦精神。当年毛泽东送儿子到延安农村进行劳动锻炼,董必武送儿子下乡劳动,朱德送孙子下连当兵等。在日本,许多城市的家长主动把孩子送到农村去“留土”。东方国家如此重视孩子的吃苦精神,西方国家同样也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吃苦的训练。如瑞士,在女孩子上中学的时候,就送到别人家当保姆。在美国,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现象相当普遍,家里有两三辆汽车的家庭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只有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统一认识,协调行动,才能取得较好成效。
再次,学生也应该加强自身吃苦精神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人生犹如大海,只有遇到礁石才会激起美丽的浪花”。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巨的。要有承受困难的准备,作为学生可以坚持练习长跑,有意识培养自己吃苦精神和坚强毅力 ,多读一些能磨练自己意志的文学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总之,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吃过苦是一笔财富,它能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直面挫折,战胜自我。无论从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希望孩子健康发展,增强孩子抗挫折能力,使孩子成为坚强的人、勇敢的人,做祖国的未来的合格接班人。
造成学生不能吃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的溺爱,学校的教育失当,社会需求的影响等。
(一) 家庭溺爱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意识”较强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 。希望孩子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为实现这种愿望,父母几乎投入了全部的注意力、精力和时间,不惜进行巨额投资,付出了极高的代价。他们把深深的爱用面包夹上送到孩子的手中 ,他们把爱挂在书包上,毫无怨言的替孩子们背。于是,在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中,他们希望没有挫折,没有困难来打扰他们的“小公主”、“小皇帝”。在生活和学习上,孩子们遇到一点点困难,家长就心疼的不得了,赶快替他排除;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怕他们承受不了压力,就赶紧代孩子受过,替孩子解围。更有甚者,孩子在学校违反纪律,学校要求家长配合教育时,家长信任孩子的一面之词,替孩子辩解,这样造成了孩子对违反纪律无所谓的错误思想。当困难真正来临,面对挫折时,孩子们变得手足无措。
(二) 学校的教育失当
学校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有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心”,忽视了对学生的性格、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没有教育学生如何面对挫折,面对困难,这是我们教育的一大失误。你想,我们教育出的学生,连老师的几句批评教育都受不了,他们走上社会后,如何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学生吃苦能力、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那必定是片面的教育。
(三) 社会需求的影响
当今社会需要人们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高文化的经济,在竞争中最具实力的是商品的高质量和经营管理的高水平,而商品的质量和经营管理的水平,最终要取决于商品制造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素养。就是说在现在的社会中,没有高度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更不要说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社会的需求导致了家庭、学校片面的追求高素质、高文化的教育,但是,仅有的文化知识是不够的。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将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市场经济的发展,意味着把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要推到激烈竞争的第一线,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不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是毅力和意志的较量。如果只有知识和智能,缺乏吃苦的精神,有拼搏进取的意识,没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能吃苦,我们应制定一些教育对策。
首先学校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 ,对学生坚韧品格和吃苦精神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就注意意志的培养,要求人们通过刻苦磨练来锻炼意志,培养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他认为,一个能成就大事的人,必定是从困苦中磨练出来的,即“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认为吃苦精神培养 ,要专心,要恒久,不能“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对此,学校可开展多种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野营拉练等,但不是让学生无限受苦受累,必须精心策划,科学预测,并做好安全防范。还可以组织故事会、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事例并撰写心得等。只要条件许可,有意识的建立适度的吃苦环境,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和抗挫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其次,吃苦精神的培养也要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古今中外,凡是有见地的家长,都是从小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吃苦精神。当年毛泽东送儿子到延安农村进行劳动锻炼,董必武送儿子下乡劳动,朱德送孙子下连当兵等。在日本,许多城市的家长主动把孩子送到农村去“留土”。东方国家如此重视孩子的吃苦精神,西方国家同样也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吃苦的训练。如瑞士,在女孩子上中学的时候,就送到别人家当保姆。在美国,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现象相当普遍,家里有两三辆汽车的家庭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只有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统一认识,协调行动,才能取得较好成效。
再次,学生也应该加强自身吃苦精神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人生犹如大海,只有遇到礁石才会激起美丽的浪花”。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巨的。要有承受困难的准备,作为学生可以坚持练习长跑,有意识培养自己吃苦精神和坚强毅力 ,多读一些能磨练自己意志的文学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总之,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吃过苦是一笔财富,它能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直面挫折,战胜自我。无论从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希望孩子健康发展,增强孩子抗挫折能力,使孩子成为坚强的人、勇敢的人,做祖国的未来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