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水平遵循的几个原则

【作者】 嵇海燕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是一门主要的基础课,数学课堂上运用数学教学语言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手段。因此,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水平,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必须探究的重要课题。在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要想使之更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数学教学语言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简约性原则
        由于探究性学习不能再以老师讲授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记忆、背诵知识、提高认知为目标,也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目标去衡量其全部价值,而是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模式及其操作模式进行彻底的变化。“简单就是美。”我们要不断提高驾驭数学语言的能力,熟悉熟练数学术语的搭配和连接。我们主张教师上课一开始即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不兜圈子。道理很简单:儿童们有了学习目标,就会来主动参与;有了注意方向,才会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无论是讲述新课,描述概念,还是归纳讨论,总结收获,都要言简意骇小学教育随笔,坚决反对拖泥带水,开“无轨电车”。
        二、科学性原则
  由于数学是一门系统、严密且逻辑性强的学科,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所以,我们在授课时首先必须保证达到语言的科学性,即严密、准确、简练地使用教学语言,而且整堂课教学思路连贯、条理清晰、前后一致、层次清楚。
        在涉及重要概念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先通读定义,通过认读定义的每个字、词和符号,使学生对定义获得粗略的整体认识。然后由教师仔细分解定义的内部结构: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不少概念的提出,只是通过对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或者列举概念所包含的部分对象。教师就要把关键字词提取出来;逐个讲解每一个关键字词。最后对要点进行概括,使学生对概念,特别是概念的定义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三、  激励性原则
  要使数学教学语言成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逐步把“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提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表扬学生的进步,表扬他们取得的成功。这种激励常常会产生一项极好的结果。由于受到鼓励,这些学生会在逐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依样模仿、敢于说话、逐渐熟练,最后比较准确地掌握必要的数学语言。而主动掌握了数学语言,学生就更能大胆提出数学问题,流利地讲述习题解法,主动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或是互相抢答、辩论,或是分析题意、大胆尝试解难题,或是推导公式、归纳命题。这样形成的良性循环,不断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的兴趣,产生发散思维的勇气和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总之,要经常地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进步的喜悦,使他们感到可以很自由地表达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一切,都是服务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的中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