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留守的花朵不再孤单
【作者】 王 燕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高石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真正做到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无缝对接,合力帮扶,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监护网络体系,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政府 学校 家庭 社会 合力帮扶
话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则是辛勤的园丁,要想花儿茁壮成长,就得给他添加养分。
随着农村孩子的父母纷纷涌往城市,“留守儿童”这个词已变得不再陌生。“妈妈,快回来吧,我想你帮我梳辫子,爸爸妈妈快回来吧,我实在撑不住了,只要有你们在身边,就算家里再穷再苦,我也感到幸福。”这是每一个留守儿童最想说给外出打工父母听的话。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们却成了一个难得享受父母呵护的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是苦涩的,是因缺少父母之爱而孤寂着的。[1]
外出打工的家长们,虽然你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希望你们在给孩子争取物质的同时,也能尽力给孩子一些天伦之乐。孩子们在逐渐长大,在逐渐认识这个世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家庭缺憾时,他们的性格将难以健康发展。能和父母在一起吃苦、承担压力的孩子,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据调查,近年来,外出打工或经商的人很多,农村中小学中的留守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40﹪——50﹪,由于缺乏有力的家庭教育,在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留守学生很容易染上不良行为。逃学厌学,上网打电游,早恋,小偷小摸,自私自利,打牌赌博,吸烟喝酒,在他们中间广泛流传。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
我校处于城乡接壤地区,加之撤乡并镇,当地经济滞后,许多青壮年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把自己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留在家中,因此我校留守儿童较多。呈现出心灵上缺少呵护、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安全上缺少保障等“五缺少”局面。一个名叫“嘟嘟”的留守儿童,他的父母已经离异多年,爸爸把他交给了他的爷爷、奶奶。这个孩子在学校里不爱学习,课堂上经常违反纪律,课下也经常带头做坏事,成绩一塌糊涂。老师批评他,他甚至当面顶撞老师。有一次他与另外几个学生把寝室的床板拆了当武器使。学校通知了他的爷爷。爷爷来了之后,刚批评了他两句,他便张口吼道:“关你什么事,你管得着吗?”爷爷顿时哑口无言。过后,他爷爷说:“这孩子性子倔,不好管。管轻了,无济于事;管重了,容易产生意见。”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讲,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者是一体的。但由于家庭监管作用的缺失,孩子就很容易偏离人生正常的轨道,误入歧途。为了更好的关爱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学校需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师资建设
组建以校领导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工作组,通过师德教育等培训,使广大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师工程是良心工程,责任工程。承担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的责任,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二、建立教育监护系统。
学校要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和睦的学习及生活的氛围,并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密切家校联系,确保共同努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建立教师帮扶制度,既加大人文关怀和留守儿童健康教育力度,又对留守儿童实行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 的“三个优先”。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一些家庭有特殊变故的学生,学校应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室,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四、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认真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要包含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自我介绍、作品、给留守儿童的一封信等基本内容。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被父母托付给了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般来讲,由于隔代抚养的原因,爷爷奶奶都比较溺爱他们。有的托付给其他亲戚,亲戚由于不是自己的孩子,也不便于管教他们。同时,父母又觉得自己没能在孩子的身边照顾,心中愧疚,所以也就尽量地宠着他们,满足他们在物质上的各种需求,却不能在孩子的生活或学习方面出现问题时,及时正确地管教和引导。从而导致了很多的留守儿童都处于 “失控”状态,家长管不到,老师管不了。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讲,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者是一体的。但由于家庭监管作用的缺失,孩子就很容易偏离人生正常的轨道,误入歧途。容易导致挣了钱而毁了娃的结果。
笔者认为学校要想从根本上真正地帮助留守儿童,我们就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疼爱、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细心、耐心、热心、爱心。当然,仅靠我们所做的努力,想要挽回留守儿童那流失的心不是那么容易的。还需要来自父母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热量来温暖他们,融化他们,要让他们感到自己不仅拥有小家庭,还拥有政府、社会这样的大家庭。笔者认为留守儿童工作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党委、政府重视是根本
关爱帮扶留守儿童既是现实工程更是战略工程,留守儿童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一个家庭就没有发展和希望了,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各级党委、政府应找准切入点,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党委、政府应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加大农村就业岗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减少劳务输出,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
(二)制定相关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建立城乡公平等制度,降低留守儿童随父母进城就读的门槛,同时也要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环境,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等。
(三)发挥主导作用,形成部门合力。
党委、政府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集中社会资源,合力保护留守儿童。
二、父母家庭责任是基础
(一)转变教育观念 (下转第6页)
(上接第54页)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正直、诚实、善良的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转变务工方式
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必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夫妻双方应尽量不要一同外出务工,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到务工地接受教育。
(三)家长加强与子女和临时监护人的沟通交流。
家长要给予孩子必要的关爱,应经常跟孩子通话、视频等,尽量消除孩子内心的孤独感和不平衡感,使孩子能感受到父母遥远的温暖,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2]
三、社会关注帮扶是支撑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强化孩子教养的责任和重要性,建立激励机制,表扬留守儿童工作做得好的个人及家庭。以好带次,确保切实开展好此项工作。
(二)落实镇党委、政府职责。
应将留守儿童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把留守儿童工作作为驻村干部和村委会年度考核、评比指标。
(三)强化村民委员会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
村委应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并制定监护人职责条例,还可以开办图书室、活动室等,方便留守儿童学习、娱乐。
(四)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社会代理和志愿者队伍
动员全社会的支持,真正做到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无缝对接,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监护网络体系,成立校外帮扶队伍,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安全给予关怀和帮助,
总之,各部门要力所能及地充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知情人、保护人,给他们温暖,给他们光明!让留守儿童这朵花在成长道路上不再孤单,开得更艳,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现代交际》2011年01期 )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作者:青永红 周林
关键词:留守儿童 政府 学校 家庭 社会 合力帮扶
话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则是辛勤的园丁,要想花儿茁壮成长,就得给他添加养分。
随着农村孩子的父母纷纷涌往城市,“留守儿童”这个词已变得不再陌生。“妈妈,快回来吧,我想你帮我梳辫子,爸爸妈妈快回来吧,我实在撑不住了,只要有你们在身边,就算家里再穷再苦,我也感到幸福。”这是每一个留守儿童最想说给外出打工父母听的话。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们却成了一个难得享受父母呵护的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是苦涩的,是因缺少父母之爱而孤寂着的。[1]
外出打工的家长们,虽然你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希望你们在给孩子争取物质的同时,也能尽力给孩子一些天伦之乐。孩子们在逐渐长大,在逐渐认识这个世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家庭缺憾时,他们的性格将难以健康发展。能和父母在一起吃苦、承担压力的孩子,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据调查,近年来,外出打工或经商的人很多,农村中小学中的留守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40﹪——50﹪,由于缺乏有力的家庭教育,在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留守学生很容易染上不良行为。逃学厌学,上网打电游,早恋,小偷小摸,自私自利,打牌赌博,吸烟喝酒,在他们中间广泛流传。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
我校处于城乡接壤地区,加之撤乡并镇,当地经济滞后,许多青壮年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把自己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留在家中,因此我校留守儿童较多。呈现出心灵上缺少呵护、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安全上缺少保障等“五缺少”局面。一个名叫“嘟嘟”的留守儿童,他的父母已经离异多年,爸爸把他交给了他的爷爷、奶奶。这个孩子在学校里不爱学习,课堂上经常违反纪律,课下也经常带头做坏事,成绩一塌糊涂。老师批评他,他甚至当面顶撞老师。有一次他与另外几个学生把寝室的床板拆了当武器使。学校通知了他的爷爷。爷爷来了之后,刚批评了他两句,他便张口吼道:“关你什么事,你管得着吗?”爷爷顿时哑口无言。过后,他爷爷说:“这孩子性子倔,不好管。管轻了,无济于事;管重了,容易产生意见。”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讲,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者是一体的。但由于家庭监管作用的缺失,孩子就很容易偏离人生正常的轨道,误入歧途。为了更好的关爱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学校需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师资建设
组建以校领导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工作组,通过师德教育等培训,使广大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师工程是良心工程,责任工程。承担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的责任,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二、建立教育监护系统。
学校要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和睦的学习及生活的氛围,并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密切家校联系,确保共同努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建立教师帮扶制度,既加大人文关怀和留守儿童健康教育力度,又对留守儿童实行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 的“三个优先”。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一些家庭有特殊变故的学生,学校应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室,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四、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认真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要包含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自我介绍、作品、给留守儿童的一封信等基本内容。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被父母托付给了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般来讲,由于隔代抚养的原因,爷爷奶奶都比较溺爱他们。有的托付给其他亲戚,亲戚由于不是自己的孩子,也不便于管教他们。同时,父母又觉得自己没能在孩子的身边照顾,心中愧疚,所以也就尽量地宠着他们,满足他们在物质上的各种需求,却不能在孩子的生活或学习方面出现问题时,及时正确地管教和引导。从而导致了很多的留守儿童都处于 “失控”状态,家长管不到,老师管不了。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讲,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者是一体的。但由于家庭监管作用的缺失,孩子就很容易偏离人生正常的轨道,误入歧途。容易导致挣了钱而毁了娃的结果。
笔者认为学校要想从根本上真正地帮助留守儿童,我们就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疼爱、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细心、耐心、热心、爱心。当然,仅靠我们所做的努力,想要挽回留守儿童那流失的心不是那么容易的。还需要来自父母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热量来温暖他们,融化他们,要让他们感到自己不仅拥有小家庭,还拥有政府、社会这样的大家庭。笔者认为留守儿童工作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党委、政府重视是根本
关爱帮扶留守儿童既是现实工程更是战略工程,留守儿童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一个家庭就没有发展和希望了,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各级党委、政府应找准切入点,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党委、政府应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加大农村就业岗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减少劳务输出,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
(二)制定相关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建立城乡公平等制度,降低留守儿童随父母进城就读的门槛,同时也要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环境,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等。
(三)发挥主导作用,形成部门合力。
党委、政府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集中社会资源,合力保护留守儿童。
二、父母家庭责任是基础
(一)转变教育观念 (下转第6页)
(上接第54页)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正直、诚实、善良的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转变务工方式
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必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夫妻双方应尽量不要一同外出务工,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到务工地接受教育。
(三)家长加强与子女和临时监护人的沟通交流。
家长要给予孩子必要的关爱,应经常跟孩子通话、视频等,尽量消除孩子内心的孤独感和不平衡感,使孩子能感受到父母遥远的温暖,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2]
三、社会关注帮扶是支撑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强化孩子教养的责任和重要性,建立激励机制,表扬留守儿童工作做得好的个人及家庭。以好带次,确保切实开展好此项工作。
(二)落实镇党委、政府职责。
应将留守儿童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把留守儿童工作作为驻村干部和村委会年度考核、评比指标。
(三)强化村民委员会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
村委应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并制定监护人职责条例,还可以开办图书室、活动室等,方便留守儿童学习、娱乐。
(四)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社会代理和志愿者队伍
动员全社会的支持,真正做到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无缝对接,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监护网络体系,成立校外帮扶队伍,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安全给予关怀和帮助,
总之,各部门要力所能及地充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知情人、保护人,给他们温暖,给他们光明!让留守儿童这朵花在成长道路上不再孤单,开得更艳,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现代交际》2011年01期 )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作者:青永红 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