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供应链环境下物流实训项目的整合
【作者】 马 丽
【机构】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整合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实训项目构建了物流实训体系,并安排了相应的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项目,并在学校相应软硬件配套设施的支持下,开展物流专业的实训。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供应链环境下整合的物流实训项目日趋完善,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进一步完善物流实训体系。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实训,课内实训,集中实训
引言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各大高校基本上都是在2000年以后才开始招生,学科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学科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盛行,社会急需大量的物流人才,各大高校开始积极完善自己的物流管理体系,其中实训教学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更是指出要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构建了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并于2011年底成功申请了省级精品课程群“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群”,而且我们已经探索和研究出符合我校特色的实训项目体系,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现代化立体仓库、智能仓储区、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未来超市、物流博物馆等为实现手段,形成了一个理念先进、技术领先的现代物流实训环境,为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综合实训奠定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技术基础。
本文主要研究了我校物流实训体系、物流实训项目和物流实训环境,还有物流实训效果,并提出了我校物流实训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学校以后的实训教学发展方向提供了借鉴。
一、 实训体系介绍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我们在供应链环境下设计了相关的实训项目来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具备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意识,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所构建的实训体系是:以供应链为主线,先确定供应链各阶段需要培养的能力目标,然后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进行系统学习,随后根据我们的实训条件开设相关的实训项目,最后制定相关的实训考核标准来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所构建的供应链是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供应链,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 实训项目安排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结构分为课内实训+综合实训两部分。课内实训是在学习每门专业课时进行的,专业课学习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内容,其中实训教学要占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确保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实践应用,理论教学主要是为最终的实践应用做准备的,所以理论教学重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和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物流管理方法、技术及发展趋势,使学生走出校门能够跟得上社会的发展脚步。表1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课内实训情况一览表。
表1 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课内实训项目一览表
综合实训一般在高年级才开设,主要集中在第三至第六学期,每一学期单独选择一周专门进行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表2是物流管理专业集中实训项目一览表,如下所示:
表2本科物流管理专业集中实训项目一览表
三、物流实践性教学环境
我校建有现代物流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面积4500平方米,设备投资(一期、二期)400万元,基建投资700万元,总投资1100多万元。主要硬件设备有:链式差速链生产线、巷道自动堆垛机、立体仓库货架、流利货架、重型货架、手动液压托盘车、内燃叉车、学生实训用微机等。主要软件系统有:物流仿真模拟、第三方物流软件、GPS/GIS模拟软件、仓储管理软件、运输管理软件、配送管理软件等。共拥有综合技能实训区、供应链一体化实训区、信息化教学区和国际物流实训区等四大区域,包含传统仓储作业、供应链一体化模拟、物流实战模拟平台、自动化立体仓储、线路优化、ERP沙盘模拟、商品检验检疫等十余个实训单元,能够满足本专业实训教学的要求。
2009年,实训中心进行了二期改造,主要进行电子标签系统建设、ERP系统以及自动分拣系统的升级改造,建设完成后,实训中心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2011年进行了三期改造,主要建设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平台和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进一步提升该实验实训中心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为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和研究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物流实训效果
通过几年的坚持和完善,我校物流专业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学生也已习惯这种学习方式。相比课堂教学,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实训课少有学生缺勤,碰到不懂的问题学生或与老师积极讨论、或与同学积极探索,加深了对某些知识或技能的理解,还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更能增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更促使部分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如物流技能大赛、企业沙盘模拟大赛等,取得了较好成绩,更进一步促进后来的学生上实训课的积极性。此外,部分老师也受益匪浅,从实训中发现问题,寻找教改项目,促进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每一级的学生通过完整的实训锻炼,基本可以掌握供应链上的采购、运输、仓储、分销、配送等各项技能,且能通过实训设计项目的综合练习,把供应链环境下的各相关活动整合起来,提升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更有学会踏出校门,走向社会之时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受益良多。
五、总结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分为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两部分,目前这两部分实训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很大,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首先课内实训的成绩一般要占到该门课程总成绩的20%,比例还有所偏低,以后再进行教学计划调整或课程改革的时候还要适当提高课内实训成绩的比重,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其次,集中实训是作为一门课程来单独处理的,集中实训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些实训项目是团队合作完成的,如何分别给团队成员合理计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改善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的方式、方法,还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实训项目,使之能与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衔接起来,弥补社会对物流人才的空缺,促进社会物流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实训,课内实训,集中实训
引言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各大高校基本上都是在2000年以后才开始招生,学科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学科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盛行,社会急需大量的物流人才,各大高校开始积极完善自己的物流管理体系,其中实训教学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更是指出要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构建了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并于2011年底成功申请了省级精品课程群“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群”,而且我们已经探索和研究出符合我校特色的实训项目体系,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现代化立体仓库、智能仓储区、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未来超市、物流博物馆等为实现手段,形成了一个理念先进、技术领先的现代物流实训环境,为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综合实训奠定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技术基础。
本文主要研究了我校物流实训体系、物流实训项目和物流实训环境,还有物流实训效果,并提出了我校物流实训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学校以后的实训教学发展方向提供了借鉴。
一、 实训体系介绍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我们在供应链环境下设计了相关的实训项目来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具备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意识,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所构建的实训体系是:以供应链为主线,先确定供应链各阶段需要培养的能力目标,然后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进行系统学习,随后根据我们的实训条件开设相关的实训项目,最后制定相关的实训考核标准来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所构建的供应链是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供应链,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 实训项目安排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结构分为课内实训+综合实训两部分。课内实训是在学习每门专业课时进行的,专业课学习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内容,其中实训教学要占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确保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实践应用,理论教学主要是为最终的实践应用做准备的,所以理论教学重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和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物流管理方法、技术及发展趋势,使学生走出校门能够跟得上社会的发展脚步。表1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课内实训情况一览表。
表1 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课内实训项目一览表
综合实训一般在高年级才开设,主要集中在第三至第六学期,每一学期单独选择一周专门进行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表2是物流管理专业集中实训项目一览表,如下所示:
表2本科物流管理专业集中实训项目一览表
三、物流实践性教学环境
我校建有现代物流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面积4500平方米,设备投资(一期、二期)400万元,基建投资700万元,总投资1100多万元。主要硬件设备有:链式差速链生产线、巷道自动堆垛机、立体仓库货架、流利货架、重型货架、手动液压托盘车、内燃叉车、学生实训用微机等。主要软件系统有:物流仿真模拟、第三方物流软件、GPS/GIS模拟软件、仓储管理软件、运输管理软件、配送管理软件等。共拥有综合技能实训区、供应链一体化实训区、信息化教学区和国际物流实训区等四大区域,包含传统仓储作业、供应链一体化模拟、物流实战模拟平台、自动化立体仓储、线路优化、ERP沙盘模拟、商品检验检疫等十余个实训单元,能够满足本专业实训教学的要求。
2009年,实训中心进行了二期改造,主要进行电子标签系统建设、ERP系统以及自动分拣系统的升级改造,建设完成后,实训中心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2011年进行了三期改造,主要建设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平台和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进一步提升该实验实训中心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为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和研究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物流实训效果
通过几年的坚持和完善,我校物流专业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学生也已习惯这种学习方式。相比课堂教学,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实训课少有学生缺勤,碰到不懂的问题学生或与老师积极讨论、或与同学积极探索,加深了对某些知识或技能的理解,还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更能增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更促使部分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如物流技能大赛、企业沙盘模拟大赛等,取得了较好成绩,更进一步促进后来的学生上实训课的积极性。此外,部分老师也受益匪浅,从实训中发现问题,寻找教改项目,促进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每一级的学生通过完整的实训锻炼,基本可以掌握供应链上的采购、运输、仓储、分销、配送等各项技能,且能通过实训设计项目的综合练习,把供应链环境下的各相关活动整合起来,提升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更有学会踏出校门,走向社会之时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受益良多。
五、总结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分为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两部分,目前这两部分实训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很大,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首先课内实训的成绩一般要占到该门课程总成绩的20%,比例还有所偏低,以后再进行教学计划调整或课程改革的时候还要适当提高课内实训成绩的比重,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其次,集中实训是作为一门课程来单独处理的,集中实训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些实训项目是团队合作完成的,如何分别给团队成员合理计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改善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的方式、方法,还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实训项目,使之能与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衔接起来,弥补社会对物流人才的空缺,促进社会物流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