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我用“谎言”搞课改——浅谈我的初中历史课改教学活动
【作者】 罗霖莹
【机构】 贵州省兴仁县屯脚镇屯脚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面对课改,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目标。不只是学生,我们也是在摸索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及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教师引导下自行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关键词:历史 教学 方式 兴趣
初中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及历史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中学历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以前人的高尚美德感化人,以前人的正义行为激励人,以历史的教训警醒人,以历史的哲理启迪人。从教学工作来说,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教师也要从多方面多层次的去理解学生,发现学生学习的枯燥,考试的乏味等问题,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历史势在必行教学创新。而无意的“赌注加谎言”,却让我找到了新的教学活动方向。
一、 考试先漏题,小鱼要上钩
因为在我接触了三年的历史教学中,在教学课堂上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在教与学之间徘徊,学生在学与被学之间较劲,结果我与学生是高手过招,两败俱伤。教的感觉累,学的感觉苦,就像陷入了人民抵抗法西斯的持久战,只是我是学生眼中的法西斯,他们是受苦难的人民大众。生气、难受都不能表达当时自己内心的无奈与伤害。
上学期一次课堂上,无视铃声的学生还在聊天,总要上课叫“安静,上课了” 的我总有几分无可奈何,当时的灵机一动,我改变了开场白,“同学们,明天要进行一次小测试,因为没有答案,最近我又很忙,题目有点偏难,很花时间,所以今天我请三位同学先做几张试卷,照你们的答案改卷子,下面你们就预习吧。”他们不可思议,新奇的眼神告诉我,这种改变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小组学习后,考试成绩好可是能为自己及小组加分的。下课后,“偷”看试卷、找答案的学生很多,达到学生主动预习,分析试卷的目的。虽然最后考试成绩不是很真实,但是学生就像一条条自由的小鱼游进了缸里,争取下次先做题,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出击寻找考点。
二、上课如游戏,不怕你不学
教学是双边活动,必须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我想每个教师都会又这样的感受,自己是信心满满的走进教室,打开自己辛苦编写的教案,努力活跃教学气氛,下面却是昏昏欲睡或是神游四海的学生,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其实这时,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改变一下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如改上课为玩游戏,像什么知识竞答,师生角色互换,课本角色扮演等。
这也是在一节不理想的教课中匆匆结束,临时起意的对学生说“下节课我没有时间准备,我看就你们几个小组一组去看一小节来上吧,我当学生,你当老师,表现好的小组加分。”我又一次秒杀了学生的眼球,在指导一些备课的方向,提问的方式后,分配学生各自的任务。迎接我的是学生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激情讨论,讲台上神采飞扬的精彩表现。尝到甜头的我,可是很好的发挥了“谎言”的魅力。让我收获颇多,无形中也让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三、插图配故事,提高你兴趣
在新课改中,不管方式如何创新,备教案,备教材,备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
例如要上唐朝的科技文化史,我指着赵州桥对学生说“你们今天看见的桥刚过完它1400岁的生日,据说桥是鲁班设计的,还吸引了神仙来过桥,在桥面上留下了神仙足迹,不过是哪位神仙我不记得了,你们看一下书或下去问下 “度娘”吧,下节课我们一起聊一下。”在第二次课上,学生就有反对说“老师,设计者是李春,神仙是八仙中的张果老。我还能对桥进行介绍。”所以利用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例如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我先告诉学生“这图用十字绣绣好要一年多,市场拍卖价20万,但它意义不在钱,在于它所体现出的“神”,你们能看出来吗?我感觉你们能看出来有点难。”这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了解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只讲知识点过于枯燥,不能增强学生记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与好胜心理,自己归纳知识点,就能完成教学知识点的识记与总结。所以把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向学生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 。
四、巧妙设疑问,激发兴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在上清朝史,我引用了网络上的语言“有位四爷有点忙,穿越、恋爱、宫斗、拍电视剧,今天还想和你们见一面,请在书中找找看。”学生回答后,又接着问四爷真的不忙吗?他还做了什么?文字狱是怎么会事?军机处干嘛的?我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 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一次一次的 “谎言”中,学生在改变,我也在改变。我的“不会,没有时间”,在他们眼中的示弱,成功挑起了他们的战斗欲望。 “我行,我可以,我比老师棒。”成功的成为了他们的信条。
五、管好一亩三分地,战个天昏地暗
就在一次又一次下套中,他们居然把下一章的内容整理好想挑战我的权威。可是过多的自信,也让他们会盲目自大。又一次打击了我,怎么办?既要解决学生盲目自大的缺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呢?
一次复习课文上个别学生不答理,我就借机会,故技重施说“今天为了给大家复习,换种方式玩,你们用历史提问,我来回答,错的你们指出来,为了公平起见,我们把内容就定在开学前上完的五单元,看谁难到我,我请吃东西”。在他们幸灾乐祸,集体团结起编写题目及答案刁难我的时候,他们又一次成功的被我俘虏。当然“放水”是也必须的,答案不全或是模棱两可时,就叫他们翻书对一下,让主动权给学生来回答。活动的重点在于他们动手,当然对错不能批评,只能指正。这样做的前提一是备好课,多做试卷:二有充足的时间(晚自习最佳),三给他们准备的时间不能过长,不然就没有意义了;四是把握节奏,保证每组都有参与。即纠正学生学习态度,又达到了复习课文的目的。
总之,就是多发现多理解多探讨(学生与你之间的交流),这会帮助我们理解学生的思维,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而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还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创造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并让历史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同时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的教学,组织开放式的教学,也要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顾问”、“参与者”、“协作者”,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些,尽可能让学生在我们历史课堂中行动起来,自信起来,完成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的历史教学中心任务护航。
参考文献:
(l)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冯秀芹,《浅析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第6期
作者简介:罗霖莹,1986年生。2009年毕业于贵州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政史系历史与社会专业,2009年取得贵州师范大学历史教学本科学历。2009年参加工作,2010年开始担任初中历史教师。
关键词:历史 教学 方式 兴趣
初中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及历史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中学历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以前人的高尚美德感化人,以前人的正义行为激励人,以历史的教训警醒人,以历史的哲理启迪人。从教学工作来说,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教师也要从多方面多层次的去理解学生,发现学生学习的枯燥,考试的乏味等问题,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历史势在必行教学创新。而无意的“赌注加谎言”,却让我找到了新的教学活动方向。
一、 考试先漏题,小鱼要上钩
因为在我接触了三年的历史教学中,在教学课堂上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在教与学之间徘徊,学生在学与被学之间较劲,结果我与学生是高手过招,两败俱伤。教的感觉累,学的感觉苦,就像陷入了人民抵抗法西斯的持久战,只是我是学生眼中的法西斯,他们是受苦难的人民大众。生气、难受都不能表达当时自己内心的无奈与伤害。
上学期一次课堂上,无视铃声的学生还在聊天,总要上课叫“安静,上课了” 的我总有几分无可奈何,当时的灵机一动,我改变了开场白,“同学们,明天要进行一次小测试,因为没有答案,最近我又很忙,题目有点偏难,很花时间,所以今天我请三位同学先做几张试卷,照你们的答案改卷子,下面你们就预习吧。”他们不可思议,新奇的眼神告诉我,这种改变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小组学习后,考试成绩好可是能为自己及小组加分的。下课后,“偷”看试卷、找答案的学生很多,达到学生主动预习,分析试卷的目的。虽然最后考试成绩不是很真实,但是学生就像一条条自由的小鱼游进了缸里,争取下次先做题,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出击寻找考点。
二、上课如游戏,不怕你不学
教学是双边活动,必须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我想每个教师都会又这样的感受,自己是信心满满的走进教室,打开自己辛苦编写的教案,努力活跃教学气氛,下面却是昏昏欲睡或是神游四海的学生,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其实这时,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改变一下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如改上课为玩游戏,像什么知识竞答,师生角色互换,课本角色扮演等。
这也是在一节不理想的教课中匆匆结束,临时起意的对学生说“下节课我没有时间准备,我看就你们几个小组一组去看一小节来上吧,我当学生,你当老师,表现好的小组加分。”我又一次秒杀了学生的眼球,在指导一些备课的方向,提问的方式后,分配学生各自的任务。迎接我的是学生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激情讨论,讲台上神采飞扬的精彩表现。尝到甜头的我,可是很好的发挥了“谎言”的魅力。让我收获颇多,无形中也让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三、插图配故事,提高你兴趣
在新课改中,不管方式如何创新,备教案,备教材,备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
例如要上唐朝的科技文化史,我指着赵州桥对学生说“你们今天看见的桥刚过完它1400岁的生日,据说桥是鲁班设计的,还吸引了神仙来过桥,在桥面上留下了神仙足迹,不过是哪位神仙我不记得了,你们看一下书或下去问下 “度娘”吧,下节课我们一起聊一下。”在第二次课上,学生就有反对说“老师,设计者是李春,神仙是八仙中的张果老。我还能对桥进行介绍。”所以利用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例如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我先告诉学生“这图用十字绣绣好要一年多,市场拍卖价20万,但它意义不在钱,在于它所体现出的“神”,你们能看出来吗?我感觉你们能看出来有点难。”这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了解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只讲知识点过于枯燥,不能增强学生记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与好胜心理,自己归纳知识点,就能完成教学知识点的识记与总结。所以把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向学生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 。
四、巧妙设疑问,激发兴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在上清朝史,我引用了网络上的语言“有位四爷有点忙,穿越、恋爱、宫斗、拍电视剧,今天还想和你们见一面,请在书中找找看。”学生回答后,又接着问四爷真的不忙吗?他还做了什么?文字狱是怎么会事?军机处干嘛的?我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 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一次一次的 “谎言”中,学生在改变,我也在改变。我的“不会,没有时间”,在他们眼中的示弱,成功挑起了他们的战斗欲望。 “我行,我可以,我比老师棒。”成功的成为了他们的信条。
五、管好一亩三分地,战个天昏地暗
就在一次又一次下套中,他们居然把下一章的内容整理好想挑战我的权威。可是过多的自信,也让他们会盲目自大。又一次打击了我,怎么办?既要解决学生盲目自大的缺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呢?
一次复习课文上个别学生不答理,我就借机会,故技重施说“今天为了给大家复习,换种方式玩,你们用历史提问,我来回答,错的你们指出来,为了公平起见,我们把内容就定在开学前上完的五单元,看谁难到我,我请吃东西”。在他们幸灾乐祸,集体团结起编写题目及答案刁难我的时候,他们又一次成功的被我俘虏。当然“放水”是也必须的,答案不全或是模棱两可时,就叫他们翻书对一下,让主动权给学生来回答。活动的重点在于他们动手,当然对错不能批评,只能指正。这样做的前提一是备好课,多做试卷:二有充足的时间(晚自习最佳),三给他们准备的时间不能过长,不然就没有意义了;四是把握节奏,保证每组都有参与。即纠正学生学习态度,又达到了复习课文的目的。
总之,就是多发现多理解多探讨(学生与你之间的交流),这会帮助我们理解学生的思维,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而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还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创造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并让历史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同时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的教学,组织开放式的教学,也要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顾问”、“参与者”、“协作者”,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些,尽可能让学生在我们历史课堂中行动起来,自信起来,完成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的历史教学中心任务护航。
参考文献:
(l)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冯秀芹,《浅析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第6期
作者简介:罗霖莹,1986年生。2009年毕业于贵州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政史系历史与社会专业,2009年取得贵州师范大学历史教学本科学历。2009年参加工作,2010年开始担任初中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