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制约藏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因及有效策略
【作者】 鲍玉莲
【机构】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我国民族地区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以来,"三语教学"就成为民族地区英语课堂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并日益引起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关注。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对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落后的经济状况的改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制约藏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因
1.语言环境的影响。藏族学生从小认知藏语,藏语作为他们的母语,不管在家还是当地学校中,他们主要用做藏语来交流 ,但在这个以汉语为主的国家里,要想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藏族孩子从小就要学习汉语,但由于地区环境原因,汉语在藏区学习生活中并不实用,在学校里学习汉语也是为了考试,那么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再学习第三门语言——英语,其难度可想而知。三语的学习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之间的互相转换。而这三种语言的语法结构都不一样,很多时候学生学习英语首先是通过是将英语的读音,句子结构,意思等都先转化成藏语,再转换成汉语,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会出现厌学。
2.教学环境的影响。如今在藏族地区,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当地的教育,近几年藏区英语老师以汉族老师为主,在学习英语的起初,老师用英语讲解,学生完全听不懂,用藏语解释,老师自己又不会说,只能以汉语为主进行讲解,而对于藏族学生来说,汉语讲解的内容他们的理解也是有限的,毕竟汉语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是很少用的,英语只能说是课本中那些用字母拼写的独立的文字。
3.课本内容较难。对于这些小学基本没有任何接触英语的学生,加上汉语水平的限制,这样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基本除了藏语课之外其余科目都是汉族老师讲授,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学生想要学好英语是难上加难,对于他们来说,英语课堂纯粹是一节催眠课或者是游戏课堂。那么英语课本的内容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纯粹是天方夜谭,无法触及。
4.实用性不强。在青海牧区的有些地方,在初中毕业考试时,英语不参加中考,所以在学生及家长的眼里,英语学不好也无所谓,反正不考。在这种无形的不重视下,学生也对英语学习不重视。
二、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下面是几个相应的策略
1.加大对英语的认知。对于上初中的藏族孩子来说,英语对于他们是第三语言,没有相应的交流环境,没有基础,那么在初中阶段首先要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在初学阶段,课堂多用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来设定课堂内容,单词的记忆也通过一些卡通图片或者动画图片来帮助记忆,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课堂中多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多用简单的口语和孩子们打招呼和发号指令,久而久之,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培养兴趣爱好,加大对英语语言的理解,通过玩从中学会对英语的听,说,读和写。
2.实行课改并整合教学目标。面对一群几乎连“Hello,How are you ?”都不明白的学生,我们初中的教材内容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纸上谈兵。所以面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历史性的课改模式是很有必要,让学生动起来。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授课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出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整合后的学习内容简明,目标明确,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具体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不会像以前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懂。例如其中一节英语课的学习目标是1.学习并记住5-7个新单词,2.小组内练习对话。这样的学习目标很明确,那么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对话。通过小组练习对话来加深对单词的记忆。同时也让学生张嘴说英语,这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减轻了学生枯燥的记忆单词的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3.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对一件事感兴趣时,我们不管花多大的功夫都愿意去做,直到成功。那么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所有的老师都在讨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将是一个永远不会成为过去式的目标。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小组学习模式,小组间的竞争,小组内成员间的竞争。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因为组组间的竞争而提高,只要对这门课的兴趣度有了,那么读单词,读课文也会成为一种习惯,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学习水平。那么老师在平时的点滴进步中要及时的,不吝啬的给予他们鼓励,课堂中点滴的进步,即使以前不开口说话的学生说了一句简单的英语句子,也要给予肯定,孩子们都是需要被鼓励的。我始终相信一句话,那就是,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我也更加深知这句话的含义。
总之,藏族学生学习英语是在三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他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三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但在现实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藏族学生实际上更多地习惯性运用教学语言汉语来帮助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但是由于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往往较低,因此无法取得预期的实现促进英语学习的效果,加上藏语作为母语在藏族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藏族学生反而会习惯性运用藏语来帮助英语学习。继而形成复杂的三语网状结构,造成藏族学生常常将藏语语法句法、汉语语法句法和目标语英语的语法句法规则混淆,极大地导致学生错用语法,阅读速度缓慢,翻译表达发生结构性错误等现象。这种现象也是目前我们课堂中出现的最频繁的问题,而对于简单的目标语言信息,藏族中学生可以直接将之与已经建立起的英语知识和认知系统联系,经过同化作用转化为长时记忆。但在大部分中学里,多数汉语水平较高的藏族学生更多地习惯用教学语言汉语来帮助对英语的理解和表达。所以汉语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英语水平的高低。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加强他们汉语水平的认知能力,毕竟我们是生活在一个以汉语为主的大国,只有在这基础上授课老师才能进行第三语言的输入和孩子的输出。
参考文献:
1. 陈月明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校本多元文化课程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刘全国;慕宝龙;;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课堂三语接触模式[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2期
3. 江巴吉才;潘建生;;藏族传统宗教思维方式初探[J];西藏研究;1992年01期
4.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一、制约藏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因
1.语言环境的影响。藏族学生从小认知藏语,藏语作为他们的母语,不管在家还是当地学校中,他们主要用做藏语来交流 ,但在这个以汉语为主的国家里,要想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藏族孩子从小就要学习汉语,但由于地区环境原因,汉语在藏区学习生活中并不实用,在学校里学习汉语也是为了考试,那么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再学习第三门语言——英语,其难度可想而知。三语的学习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之间的互相转换。而这三种语言的语法结构都不一样,很多时候学生学习英语首先是通过是将英语的读音,句子结构,意思等都先转化成藏语,再转换成汉语,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会出现厌学。
2.教学环境的影响。如今在藏族地区,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当地的教育,近几年藏区英语老师以汉族老师为主,在学习英语的起初,老师用英语讲解,学生完全听不懂,用藏语解释,老师自己又不会说,只能以汉语为主进行讲解,而对于藏族学生来说,汉语讲解的内容他们的理解也是有限的,毕竟汉语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是很少用的,英语只能说是课本中那些用字母拼写的独立的文字。
3.课本内容较难。对于这些小学基本没有任何接触英语的学生,加上汉语水平的限制,这样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基本除了藏语课之外其余科目都是汉族老师讲授,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学生想要学好英语是难上加难,对于他们来说,英语课堂纯粹是一节催眠课或者是游戏课堂。那么英语课本的内容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纯粹是天方夜谭,无法触及。
4.实用性不强。在青海牧区的有些地方,在初中毕业考试时,英语不参加中考,所以在学生及家长的眼里,英语学不好也无所谓,反正不考。在这种无形的不重视下,学生也对英语学习不重视。
二、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下面是几个相应的策略
1.加大对英语的认知。对于上初中的藏族孩子来说,英语对于他们是第三语言,没有相应的交流环境,没有基础,那么在初中阶段首先要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在初学阶段,课堂多用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来设定课堂内容,单词的记忆也通过一些卡通图片或者动画图片来帮助记忆,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课堂中多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多用简单的口语和孩子们打招呼和发号指令,久而久之,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培养兴趣爱好,加大对英语语言的理解,通过玩从中学会对英语的听,说,读和写。
2.实行课改并整合教学目标。面对一群几乎连“Hello,How are you ?”都不明白的学生,我们初中的教材内容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纸上谈兵。所以面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历史性的课改模式是很有必要,让学生动起来。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授课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出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整合后的学习内容简明,目标明确,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具体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不会像以前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懂。例如其中一节英语课的学习目标是1.学习并记住5-7个新单词,2.小组内练习对话。这样的学习目标很明确,那么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对话。通过小组练习对话来加深对单词的记忆。同时也让学生张嘴说英语,这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减轻了学生枯燥的记忆单词的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3.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对一件事感兴趣时,我们不管花多大的功夫都愿意去做,直到成功。那么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所有的老师都在讨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将是一个永远不会成为过去式的目标。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小组学习模式,小组间的竞争,小组内成员间的竞争。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因为组组间的竞争而提高,只要对这门课的兴趣度有了,那么读单词,读课文也会成为一种习惯,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学习水平。那么老师在平时的点滴进步中要及时的,不吝啬的给予他们鼓励,课堂中点滴的进步,即使以前不开口说话的学生说了一句简单的英语句子,也要给予肯定,孩子们都是需要被鼓励的。我始终相信一句话,那就是,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我也更加深知这句话的含义。
总之,藏族学生学习英语是在三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他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三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但在现实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藏族学生实际上更多地习惯性运用教学语言汉语来帮助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但是由于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往往较低,因此无法取得预期的实现促进英语学习的效果,加上藏语作为母语在藏族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藏族学生反而会习惯性运用藏语来帮助英语学习。继而形成复杂的三语网状结构,造成藏族学生常常将藏语语法句法、汉语语法句法和目标语英语的语法句法规则混淆,极大地导致学生错用语法,阅读速度缓慢,翻译表达发生结构性错误等现象。这种现象也是目前我们课堂中出现的最频繁的问题,而对于简单的目标语言信息,藏族中学生可以直接将之与已经建立起的英语知识和认知系统联系,经过同化作用转化为长时记忆。但在大部分中学里,多数汉语水平较高的藏族学生更多地习惯用教学语言汉语来帮助对英语的理解和表达。所以汉语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英语水平的高低。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加强他们汉语水平的认知能力,毕竟我们是生活在一个以汉语为主的大国,只有在这基础上授课老师才能进行第三语言的输入和孩子的输出。
参考文献:
1. 陈月明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校本多元文化课程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刘全国;慕宝龙;;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课堂三语接触模式[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2期
3. 江巴吉才;潘建生;;藏族传统宗教思维方式初探[J];西藏研究;1992年01期
4.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