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语文教学中赏识性评价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作者】 袁瑞庆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自从课题申报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有关赏识性评价的理论:“人类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这是赏识性评价的根本出发点。随着我校“初中语文教学中赏识性评价的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赏识性评价日益为师生们理解、接受,并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广大师生切身感受到赏识性评价对教学的巨大促进作用。因此我们站在已有的高度进一步深化研究,力建一套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赏识性评价的理念、赏识性评价的特征、赏识性评价的原则、赏识性评价的策略和方法展开实质性的研究。现就我校省级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分工明确:
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织全校精兵强将投入到研究中来,学校的校长、主任都积极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把本次课题研究当作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于大力的支持。这一切都为课题的顺利研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组长袁瑞庆负责整个课题的组织协调工作,审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并负责开题报告的撰写、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课题实验论文的撰写及整个材料的修订;王民、王百潮、郝瑞彬、裴庆宝、陈继新负责课题实验过程中调查、案例等材料的搜集;叶维军、郑国波负责课题实验论文的撰写及整理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和档案材料。
二、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
赏识性评价理念告诉我们,赏识性评价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能够激发学生潜力,能够满足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经受挫折,而不是温室中的花朵。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孩子的成长是受环境影响的,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以满足孩子内在无形生命的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
赏识性评价在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学生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孩子无形的生命升华的同时,他们有形的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赏识是成功的良方,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的法宝,是融洽师生的感情,创建和谐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所要发展方向上表现出来的优点,进步给予客观公正的肯定和赏识,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课题组成员同时进一步明确我们开展研究的目的就是努力把赏识性评价应用到课堂,争取让每个孩子充满自信、自尊、自立、自强,达到乐观好学,最终学有所成。
三、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科研素质:
第一阶段研究既让老师们得到极大锻炼,又让老师们深深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尤其是关于科学评价理论方面的知识尤显缺乏。我校针对这些问题,在积极开展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老师们科研素质。
(一)理论学习,采取个人自学,集体交流的形式,认真学习《中国教育实验与改革》,《教育实验评价的研究》,《多元智能开发与评价的实验研究》,《构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模式》等现代教育专刊,集体交流学习理论内容,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赏识评价的认识。
(二)组织教师上网查阅,下载相关资料,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师进行网络应用和建立个人网页,专题学习网站制作,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坚持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各位课题组成员平时注重积累结合教学实践,写好教学随笔,撰写有质量的科研课题论文。
四、实验探索科学评价初成体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它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实现的主渠道。因此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努力创设赏识激励的教学环境,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人生观、世界观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一句话、一件事,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新课标的相关理念中,提到了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学会评价学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对赏识性评价把握不准,有过于注重表面化的赏识表扬之嫌。在实施课改的今天,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赏识性评价的理念,遵循赏识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赏识性评价。
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施赏识性评价,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也正是课题研究的的重点。由于工作关系到华尖中学后,在原课题研究成员的基础上,又扩充了一批年轻的骨干力量,继续深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先后讨论、总结、实践、验证了赏识性评价的特征、方法策略及操作原则的可行性。完成了一套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赏识性评价的理念、赏识性评价的特征、赏识性评价的原则、赏识性评价的策略和方法。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一)赏识性评价的研究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大,内容多,标准化程度低,主观性强等方面。
(二)教师时间的紧张和压力的增大,新的教学要求我们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业成绩的评价,促进其发展。现在教师本身工作繁重,还有很多其他事务工作,使得教师疲于奔命,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让其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展望
两年来,我们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支持关怀下,在我校领导的积极参与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播种了希望,付出了艰辛,收获了果实,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有很多不足和遗憾:教师投入课题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够多,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方面工作做得很好,但在理论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问卷调查只限于我校,没有走出去。另外,我们研究课题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是十分满意,我们将根据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反思,取长补短,力争使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迈上一新台阶。
一、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分工明确:
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织全校精兵强将投入到研究中来,学校的校长、主任都积极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把本次课题研究当作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于大力的支持。这一切都为课题的顺利研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组长袁瑞庆负责整个课题的组织协调工作,审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并负责开题报告的撰写、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课题实验论文的撰写及整个材料的修订;王民、王百潮、郝瑞彬、裴庆宝、陈继新负责课题实验过程中调查、案例等材料的搜集;叶维军、郑国波负责课题实验论文的撰写及整理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和档案材料。
二、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
赏识性评价理念告诉我们,赏识性评价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能够激发学生潜力,能够满足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经受挫折,而不是温室中的花朵。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孩子的成长是受环境影响的,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以满足孩子内在无形生命的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
赏识性评价在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学生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孩子无形的生命升华的同时,他们有形的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赏识是成功的良方,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的法宝,是融洽师生的感情,创建和谐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所要发展方向上表现出来的优点,进步给予客观公正的肯定和赏识,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课题组成员同时进一步明确我们开展研究的目的就是努力把赏识性评价应用到课堂,争取让每个孩子充满自信、自尊、自立、自强,达到乐观好学,最终学有所成。
三、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科研素质:
第一阶段研究既让老师们得到极大锻炼,又让老师们深深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尤其是关于科学评价理论方面的知识尤显缺乏。我校针对这些问题,在积极开展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老师们科研素质。
(一)理论学习,采取个人自学,集体交流的形式,认真学习《中国教育实验与改革》,《教育实验评价的研究》,《多元智能开发与评价的实验研究》,《构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模式》等现代教育专刊,集体交流学习理论内容,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赏识评价的认识。
(二)组织教师上网查阅,下载相关资料,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师进行网络应用和建立个人网页,专题学习网站制作,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坚持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各位课题组成员平时注重积累结合教学实践,写好教学随笔,撰写有质量的科研课题论文。
四、实验探索科学评价初成体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它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实现的主渠道。因此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努力创设赏识激励的教学环境,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人生观、世界观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一句话、一件事,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新课标的相关理念中,提到了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学会评价学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对赏识性评价把握不准,有过于注重表面化的赏识表扬之嫌。在实施课改的今天,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赏识性评价的理念,遵循赏识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赏识性评价。
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施赏识性评价,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也正是课题研究的的重点。由于工作关系到华尖中学后,在原课题研究成员的基础上,又扩充了一批年轻的骨干力量,继续深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先后讨论、总结、实践、验证了赏识性评价的特征、方法策略及操作原则的可行性。完成了一套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赏识性评价的理念、赏识性评价的特征、赏识性评价的原则、赏识性评价的策略和方法。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一)赏识性评价的研究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大,内容多,标准化程度低,主观性强等方面。
(二)教师时间的紧张和压力的增大,新的教学要求我们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业成绩的评价,促进其发展。现在教师本身工作繁重,还有很多其他事务工作,使得教师疲于奔命,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让其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展望
两年来,我们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支持关怀下,在我校领导的积极参与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播种了希望,付出了艰辛,收获了果实,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有很多不足和遗憾:教师投入课题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够多,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方面工作做得很好,但在理论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问卷调查只限于我校,没有走出去。另外,我们研究课题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是十分满意,我们将根据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反思,取长补短,力争使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迈上一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