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网络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

【作者】 熊彩宝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楼台乡沧浪九年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网络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备的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创立,把语文教育带进广阔的天地。由于语文课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本质特征,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整合正为深化素质教育中的一新亮点,从教学策略讲,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个必然的链接亮点、突破口,以此达到对学生立足于社会的神圣启蒙,成为一个人格锻造的过程。我校以多媒体网络为支撑开展《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的研究实验,旨在就地处西部地区农村小县的中心中小学如何运用先进的理念,用好现有设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研究和探索。经过3年的实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独立篇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内引出可探究的问题,进而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比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我由文中嫌贫爱富、认钱不认人的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破产后的冷漠无情地鄙弃与躲避的情节明确于勒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资本主义社会内涵,并进而提出基本问题:“小说所揭示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亲情的困惑’问题有什么普遍意义?”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看法,自由讨论,共同明确研究的方法: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自主研究。分组讨论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
  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神奇的克隆》这两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花、克隆技术等,课前我让学生从网上搜索资料,认识有关花的颜色与克隆技术的神奇之处。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很好奇都积极参与。课堂上让搜索到资料的学生介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给同学听。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在无形之中就学会了课文。
  这样的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而且特别受学生的欢迎。但是,这个模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老师要能精辟地从普通的教材中发现可探讨的问题,而且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既能将作品与时代牵连起来,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主题单元的归纳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因涉及的篇目多,所以,涉及的课程资源相对也较多,如果制作成一个单元教学也是很有内容的。在这方面,我尝试在教学了一个小说单元后增设计一个课程,即《小说的线索安排和悬念设置》。先是提出引导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三个方面,基本问题:这几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单元问题:1、你怎么看待人生命运的起伏?
  2、单元中的主人公他们的人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作者是怎样所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的?
  内容问题:1、《弱种子也要发芽》、《悠长的铃声》、《丰碑》、《窗》  四篇小说情节结构有何异同?
  2、小说的线索安排和悬念设置需要哪些技巧?
  3、小说情节结构技巧表达效果如何?(1)对展示情节有何效果?(2)对塑造人物有何效果?(3)对表现主题有何效果?
  三、网络的作文教学模式
  网络以其时空上的超越性,构成了一个生态式的学习环境,就像一个韧性的空间结构,
  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开放环境。在网络里,每个人的角色都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围中,大家都拥有话语权,平等的话语权促使学生尊重自我,释放自我。如结合小说教学来训练学生写作能力,让各小组收集名人生命历程资料,研究影响人物命运的各种因素,开展“命运”、“挫折”、“成功”、“成长”等系列话题作文训练,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激发学生营造美好人生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另一方面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对多媒体等硬件仪器的操作技能,以及word等软件技术的应用能力。
     网络教学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其他同学的文章。我利用班班通建立了“小精灵作文网”,分设“精彩赏析”、“日常习作”、“考场应试”、“技法指导”、“我眼观世界”等栏目,老师可以通过管理者平台直接进行文章与评语的管理,学生可以通过动态评语直接参与评论。另外,网络上还有很多原创文学网站,比如“榕树下”、“中国文学论坛”、“子归原创文学网”等等。这些网站都可以发表文章,而且能得到认真的审阅以及及时的评价。为了教学及管理的方便,我建立了一个网络写作平台。现在我班有好几个学生的作文就发表在网站上。
     四、课外自由的研究性学习
  语文学习就是阅读、积累、交流、表达的过程,谁能占有丰富的资源,谁就能获取语文学习的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图书、杂志、电视等媒介虽含有丰富的信息资料,但都不及网络的容量,也比不上其更新速度,利用网络资源教会学生去搜集、整理和使用资料,自然就会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自我校网络普及之后,我尝试两种研究性学习辅导模式,一是利用自习时间,布置课题,如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文学的博大精深,了解他人的评价,再写出自己的心得,周末收集研究性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价。二是利用寒暑假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如小论文、调查报告、小文学创作等开学初收回作品进行展示。第一种模式容易监控,效果良好;第二种学生完全自主研究学习,引导得法的话,范围会更广,更深入,但也有学生直接抄袭网络作品。
  五、综合性学习模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范围比较广、要求比较高、难度比较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依靠同伴间的合作达成学习目标。如利用五一长假开展《到沧浪民间采风》的活动,学生进行了分工,通过走访、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各种途径,了解到家乡“沧浪”这个地名有着800多年的悠久历史,沧浪特有的民风民俗像《花鼓歌》、庙会等流传至今,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汇总成册;学生还通过故事会、编报、做贺卡、写倡议书、网上发表评论等活动来展示成果,从而更加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总之,网络课程资源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为学生更好地走进自然、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搭建起一个平台,为语文教学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使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达到空前的水平。语文教师要正确树立全新的大语文教学观,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引领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中遨游,播种学习幸福,让语文教育成为愉悦身心的一片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