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 洛桑益西

【机构】 西藏定日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为课改主流的今天,我们必须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并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树立学生不惟师、不惟书只惟实的意识。同时在实践中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创新意识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于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钠与乙醇反应以及两个对比试验的现象、镁带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反应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
  二、 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比如在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时,把课本先后完成的两个实验,改为同时分别加热两种物质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得出: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而且分解产物之一为CO2的结论,还补充完成了将已变混浊的石灰水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学生看到浊液又变澄清,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使学生易于理解Ca(OH)2跟CO2反应时量不同产物不同的结论,同时也为讲碳酸的两种盐打下了基础.如学习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时(过氧化氢可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得到氧气),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实验室简易获得氧气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中讲过的其他气体的制备装置。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培养想象能力,要学会联想。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H2S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O2,NH3气体;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水垢的成分以及如何除去;讲到浓硫酸的性质时,要想到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脱水性以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如皮肤、眼睛、衣服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
  三、 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医院、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即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展现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只才"意识;树立不惟师、不惟书、只惟实的意识;树立敢想、敢说、敢于怀疑、敢于否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学生才会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