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单亲家庭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

【作者】 刘 川

【机构】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困境
        单亲家庭在此系广义的,包括两种情况:首先是指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离异,孩子只跟随其父(或母)生活,或孩子的父母均已死亡,孩子随其祖父(或祖母和其他亲属)生活;另外,因父或母或双方外出打工或经商,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只由一方或其它亲属照管孩子。
        单亲家庭的学生,有相当比例的身心发展不够健康,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和问题:
        第一,因缺乏应有的温暖、幸福而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多数单亲家庭学生由于自卑,感到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在集体活动中,他们的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爱说谎话,对集体漠不关心。在与同学交往时,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在跟长辈接触时,逆反心理严重,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在心理上,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灵深处常感到孤单。 
        第二,因缺乏必需的激励教育而导致学业荒废。单亲家庭的子女因缺乏必要的激励,往往贪玩,对学习不感兴趣。还有一些单亲子女的生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饮食不太正常,衣物没人清洗,生病时没人照顾,就更谈不上好好学习了。 
        第三,因缺乏必要的管束而变得放任、散慢。不少的父母不关心对子女的教育或相互推卸责任,或者是撒手不管,或将孩子交由祖父祖母隔代抚养。由于缺少管教,有相当单亲子女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打游戏机,泡网吧,看武侠小说,忘记自己的作业,甚至逃学。还有的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第四,因缺乏应有的母爱、父爱而喜欢交异性朋友,时间长了容易出现早恋现象,尤其是女生。 
        第五,因隔代教育过于溺爱而贪图安逸享乐,而在思想、学习上缺乏严格的要求,这样孩子们往往自己娇惯自己,怕吃苦,贪图安逸,学校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二、单亲家庭子女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形成“摸查——建档——教育——反思——提高”的一整套工作模式。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充分了解到特殊群体学生的详细情况,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名册、档案,制定具体的教育、帮扶措施,长期教育帮扶,观察效果,反思总结,调整提高。具体如下: 
        第一、调查分析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和现状,“对症下药”,寻找这类学生的需求点。 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变故,对孩子的刺激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心理障碍,正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源,因此,教育单亲子女,就要分析解决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这是关键。我对这类孩子的品行进行长期观察,及时引导,端正不良行为习惯,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说服家长对子女多关心,不放任,少粗暴,教育他们不与社会上品行不端的人交往,避免外在的“感染”。 人都有需求,这是人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点。所以抓住了需求点也就抓住了孩子心灵上的关节点。单亲家庭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的需求点无外乎有:需求家庭的温暖,需求成功的喜悦,需求别人的理解同情等。教育者要适时抓住孩子的需求点,在班级和家庭中创设亲情氛围,用亲情和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爱怜和温暖。
  第二、唤醒自尊,抓住闪光点,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自尊、信心和勇气是学生努力改正缺点积极向上的动力,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因而,应从尊重和爱护学生出发,帮助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发现进步,不用贬义字眼刺伤他们,多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自我观念的形成,唤醒孩子们的自尊,鼓励振作起来,自强不息。有了信心,就有了希望。对单亲家庭孩子应该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 
  第三、创设环境,倾注爱心,加强养成教育。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解决单亲学生的经济困难,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鼓励学生多与他们交往,谈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中形成关心和爱护他们的风气。另一方面,也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行为养成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在班级管理中,我曾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德育积分加减分准则,细化到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要求人人做到,克服懒散的习惯,讲究生活的秩序和规则。让所有同学都生活在一个井然有序的集体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良好的班风实现“环境育人”。 
  第四、作好计划,持之以恒。 学校可建立“一日生活制度”,帮助学生计划好每一天的生活,让学生从早到晚,活动有规律,学习有节奏,生活充实,情绪稳定、愉快。这样,他们就会感到每天都有收获,经常处于成功之中。在执行“一日生活制度”的过程中,学生们步学会认识自已、战胜自已,做生活的强者。要引导学生经常观察和解剖自己,使自己拭目以待言行始终在自己的支配之下,每日每时接受自己的检查。学校要建立学生写周记、日记和观察笔记的制度,引导学生经常观察社会,观察别人,观察自己,养成严于要求自己,严格解剖自己,善于吸收他人长处,勇于自我批评的习惯。 
  第五、讲方法,引导孩子走出迷失的泥潭。帮助孩子改掉恶习,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回乐趣。教育时要做到:给予真爱,晓之以理;拒绝训斥,力行宽容;发现闪光,成功教育;持之以恒,不怕反复。
  关心教育好学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每当教育好一个单亲家庭孩子,看到他们健康正常的成长,看到他们开心的笑脸,作为班主任,感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