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网络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初探
【作者】 张继东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所谓网络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是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有助于师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练习和培养,适应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同时又提高了师生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实施网络模式下的教学还将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网络模式下的教学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现代教育所需,教师一定要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转变观念,投身于网络模式下的教学中。
关键词:网络模式 课堂教学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被推到新的重要高度,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的教育要求。网络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已经悄悄的登上了教育的历史舞台。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把网络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那么,如何将网络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网络模式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而且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了教学新的含义,而这一切,都源于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性。
1、探究生成性。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创造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局限于那点仅有的信息源,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还可以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意向,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2、友好互动性。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极为有限,教师无法有效的实施学生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多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广播式作用,学生很难有机会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极少的,更不用说和外地的学生交流与协作;网络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互助友好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以向提供网络服务的专家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学生不仅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消化和吸收;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有利于学生自己灵活整合所学知识。
二、网络模式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知识,因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或无从发挥。网络下的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他可根据网上资源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已的职责。
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式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与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网络模式下的教学形式
根据教学实际,网络模式下的教学形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演示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向学生演示各种教学信息,由于网络能够传递和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了一种可用于探索与发现的教学与情境。在一个教学主题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信息收集整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查询网络所提供的多样化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点,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4、个别化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和兴趣爱好,利用电脑软件和网络上的虚拟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类似于聘请高水平的家庭教师,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科学合理的教学应有一定的模式,但绝不能成为定式,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合理实施。网络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应在课堂教学中,以《纲要》精神为指导,以课改精神为依据,立足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把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落到实处,让我们的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2] 嘉格伦《网络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
[3]《教育技术研究》2001年第二期
关键词:网络模式 课堂教学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被推到新的重要高度,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的教育要求。网络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已经悄悄的登上了教育的历史舞台。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把网络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那么,如何将网络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网络模式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而且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了教学新的含义,而这一切,都源于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性。
1、探究生成性。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创造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局限于那点仅有的信息源,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还可以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意向,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2、友好互动性。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极为有限,教师无法有效的实施学生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多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广播式作用,学生很难有机会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极少的,更不用说和外地的学生交流与协作;网络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互助友好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以向提供网络服务的专家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学生不仅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消化和吸收;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有利于学生自己灵活整合所学知识。
二、网络模式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知识,因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或无从发挥。网络下的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他可根据网上资源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已的职责。
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式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与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网络模式下的教学形式
根据教学实际,网络模式下的教学形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演示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向学生演示各种教学信息,由于网络能够传递和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了一种可用于探索与发现的教学与情境。在一个教学主题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信息收集整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查询网络所提供的多样化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点,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4、个别化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和兴趣爱好,利用电脑软件和网络上的虚拟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类似于聘请高水平的家庭教师,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科学合理的教学应有一定的模式,但绝不能成为定式,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合理实施。网络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应在课堂教学中,以《纲要》精神为指导,以课改精神为依据,立足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把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落到实处,让我们的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2] 嘉格伦《网络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
[3]《教育技术研究》2001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