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幽默艺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罗 坚
【机构】 广西省桂平市木根针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艺术含蕴深远,门类纷繁:文学艺术、园林艺术、人体艺术、表演艺术……艺术给人美化美焕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最彻底的人生乐趣,启迪人以思索并为之不懈追求。艺术在时尚潮流飞速更新中发展进步。自始自终,飞奔在时代浪潮前沿的弄潮儿们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队伍庞大的教师队伍顺应艺术潮流,一改严肃、冷峻的面容,将微笑挂在嘴角,时不时开怀大笑,甚至手舞足蹈。
在师者新的教学艺术熏陶下,无数懵憧的少男少女抛却学习中沉重繁屑的包袱,随着笑的音形荡漾起舞—毫无疑问,此乃教学艺术中的幽默因子在作崇。幽默不失为一剂良药,百“病”于其中皆见其效。而它却不足以根治顽疾,甚至会有副作用:滥用将使人的行为举止轻浮,淡忘幽默亦会让生活缺乏色彩。只有在学习幽默时讲究方法、讲究艺术,艺术地恰用幽默,才能竭尽幽默的功效,令其俯首甘为所用。在枯燥乏味的讲台,我们敬爱的师长们应如何真诚地与幽默交友呢?这需要探究幽默艺术。幽默艺术自古皆有之。孔子东游时遇两小儿辩日竟无解答,岂非幽默哉?黄老之学以“无为而治”倡于天下才子,不令人发笑吗?秦时奸臣赵高竟于殿上“指鹿为马”不也可笑之极?醒目而意义深隽的幽默历代传遗,不正为后人从生动的案例中汲取幽默所备吗?
近代诸多文学大师亦是运用幽默艺术的能手。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辛辣而耐人寻味的幽默;孔子已历数“茴香豆”繁冗写法不令人笑其迂腐吗?曹禺先生话剧《雷雨》中畸形的情欲既发人深省又令人发笑;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粮农喜与忧的对比是在饱含辛酸的幽默中直指时弊。而令人倍感困惑的是,现代的教学艺术工作者们却义无反顾地摒充了幽默,沿袭古人严教之风,令课堂远离了欢笑与松弛。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如紧绷的弦弓,稍触即发。不可否认,传统教学模式也会是才人辈出,可他们亦会秉承遗风,周而复始地完成“历史”的交接。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节奏,西方文化冲荡并震撼了五千年文明古国僵死的教育体制—幽默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站在我们身边。青年学子们浩大的呼声迫切促使我们的教者:是该认识幽默并与之相拥的时刻了。
教师该如何融通幽默于学习之中呢?这是教师迈进幽默的第一道务必跨越的门坎。“幽默”即“有趣或可笑而又意义深远”之意。俗媚的幽默永远不会走进神圣的“教堂”。学生渴求一份笑的礼物,教者则需给予他们真实、高雅且脱媚离俗的“笑资”:‘9’遇到了‘6’,戏言:“噫,别以为你跟我玩倒立,我就不认识你了。”‘0’嘲讽‘8’道:“系了根腰带就了不起了?”学生乐于融学习于这种幽默中,因它不失风趣,亦融汇无究知识。
知识源于积累,学习幽默的艺术也不失此道。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广泛的阅读。能找到与知识点恰巧链接的幽默吗?显然,要做到此很重要,也很难!幽默源于阅读:著名美国作家大仲马先生在收到一读者带恶作剧的礼物后如此回信:“今收到你的来信,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顺附此物)”;幽默源于生活:两酒鬼吹嘘各自海量。甲说:“672954。”(六七两酒无事)乙回敬道:“517929。”(我要吃九两酒);幽默同样源于创造:某商家推销彩棉线,打出“包不褪色”的招牌以招来顾客。后顾客因线褪色去退货,此商家辩曰:“我已言明—色褪不包。”幽默的艺术用于课堂之内则应注意取舍。教师应当将学习幽默艺术与学习知识内容紧密电码结合来展开,既活跃气氛,又巩固知识。以教学杜牧的七绝《清明》为例,让学生用标点符号为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或鼓励学生将《清明》改为剧本:
[时间] 清明时节
[布景] 雨纷纷
[地点] 路上
[人物]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同样,幽默的艺术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延伸。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切中病,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既不伤学习自尊,又要更新学生的观念。某生会仿写比喻句时这样比喻:我的妈妈肥得像一只猪;另有生仿写杨朔的《荔枝蜜》一文时写《狗》,在文中,该生历数了狗的优点,文末时他这样构思:“在梦里,我梦见自己变成一条狗。”针对此类幽默,师者应首先肯定学生的模仿能力,然后单独与生探讨,指出这属于类比不当,并提醒学生注意类比对象应恰当,注意事物感情色彩的好恶,表意应准确些。师者在教导学生过程中应当适当而作幽默之态。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故意在重点内容环节出出错,让学生来补充或订证,以加深印象。哪怕让学生轰然一笑,也不失为一种技巧。
该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到幽默的艺术体验中来呢?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参于其中,具有与学生同样年轻滚烫的心;应当从孩子们的目光中撷取有价值的信息,再以幽默的方式进行引导,艺术地加工学生心目中的信息;多给予学生鼓励、支持,多创设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喜欢幽默的艺术,参与进来,勇敢地再现自我。学生如何在教师指导下汲取幽默的养分,并学会运用幽默于学习生活呢?这需要超越自我的精神。
首先学生应当形成乐观、开朗的健康心态。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琐屑时,应胸襟开阔。如果某生不小心踩上你的脚,不如笑笑:“对不起,我将你的鞋底给弄脏了!”如果你的同桌自尊心极强,又因难题弄得焦头烂额,不妨走近他:“让我俩齐心协力来消灭它吧!”倘若你受到莫大的打击,流泪了,何不喃喃自语:“瞧,这晶莹的无价的珍珠。你怎忍心让它碎在你的眼前?”
其次要学会从书本知识和生活体验中获取智慧,积聚幽默素材。我们要拓展学生视野,充分养成学生自学习惯,鼓励学生完成各科学习任务基础之上开展阅读报刊杂志的活动,从中猎取幽默材料,养成作笔记的习惯;合理地欣赏电影电视节目,在幽默滑稽中感悟生活;批判地接受生活中的笑料:对那些庸俗、低级的网络笑料应当置之一笑,应抛弃开有损他人尊严或稳私的侮辱性笑料,应本着从书本中来,在生活中体验加工的原则,加深对幽默内涵的颖悟。
再次,要将积蓄的幽默内容融入到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口语、肢体、演示来展显幽默的魅力。只要树立了自信心,敢于表现自己的才艺,就能诠释好知识,并将知识与幽默有机合为一体。在文娱表演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自编自演小品、相声、双簧等,展示自己的幽默天赋;可通过塑造话剧、戏剧人物方式体现自己过人气质,既令自己快乐,也带给别人欢笑;可以在与人交流过程中淋漓再现自己的搞笑才华。在气氛沉郁时刻一句轻松的搭讪会如炙热中的一缕微风,在父母严厉的训斥面前,本色的稚幼定会让阴云消散,在可亲可惧的教师跟前,一句“负荆请罪”或能改这尴尬的会悟为一次亲密的接触。积蓄幽默,运用幽默足以让乏味的生活重燃希望,焕发青春的自我风采,让教者、受教者在愉悦轻松中畅游知识的海洋。
幽默中的艺术将对我们的情感生活有巨大的冲击,学习它将极大显现其超凡的价值。学习幽默的艺术,势必营建起合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幽默的艺术中,学生能和谐地发展,全面进步,彻底卸下心灵的枷锁,激活自身潜能,具有勃郁的创造力。学生会因此而灵气逼人。如果学生成了木偶、容器、书呆子,只会机械地接受与应诺,将是毁灭性的教育。我们需要乐观开朗的新一代,而非知识书柜、考试机器。
学习幽默的艺术,能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进程中所必需的种种能力。幽默在学生“语”与“文”的能力培养方面举足轻重。一个既诙谐又健淡的学生,易与他人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必然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进而树立自信心,具有杰出的口语表达能力,亦能提高写作能力。他同样能抓住一切表演展示自己的机会,更会是思维敏捷、巧言善辩。记得有位老总,亲自面见了三位应征经理一职的小伙儿。面试前,老总故作大意,忘了上长裤的拉链。甲面试时对本职位的相关知识是口若悬河,显示出高级知识分子的风范,而他发现老板这一粗心举动后,热心地说:“老板,您忘了拉上拉链了!”乙面试时表现出工作经验丰富,他也发现老总忘了的事,可自始自终他都感觉说不出口,甚至目光几乎一直盯着天花板;丙在应征条件上不如甲、乙,丙一进办公室就发现老总的疏漏,他马上转身做了一个向上提的动作,又对老总说:“对不起,我忘了拉拉链了。”老总后来录用了丙,原因很简单—他懂得含蓄的幽默。
学习幽默的艺术能激燃教师的热情。教师的幽默是把握知识的法宝。我们主张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师者接触,以真情感染教师,与老师相融,让教师感悟到学生的纯真无邪。教师应运用智慧去传授知识。某数学老师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时,组织学生游戏,给圆柱体的衣服进行“三步曲”:裁—穿—脱,借此让学生清楚其面积的计算方法;某化学老师分析CO、CO2的形成过程时这样打比方:你是碳、我是氧,我们矛盾未白热化时就形成了CO我们对撞,矛盾燃烧化时则两败俱伤,成了CO2。极富煽动性的幽默的教与学,能够荡去一切的无知,让学深奥玄妙的知识轻轻松松步入学生记忆。
学习幽默的艺术,将成为学生良好心理特性的催化剂。学生如果放弃了自己的欢乐,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与个性,就会失去自我。要让自己微笑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的悲伤。享有“含泪的微笑”风格的欧?亨利曾是银行出纳员,命运的玩笑曾令他误捕入狱,可他在挫折中微笑,步入了文学殿堂的深入;“派克笔”的制造者本是一名寿险推销员,曾因自来水笔漏墨而沾染合同失出订单,但他后来却津津乐道于制造出不漏墨的自来水笔。让学生学会幽默的艺术,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现在,也将在其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起不可磨灭的功效。
在学习幽默艺术的漫漫长途中,教师不应当只是蜡烛般牺牲,而应当像火柴般创造;学生不应当成为定制的机械任人摆弄,只有用脑去思索,用行动来体验,才会真正地在学中乐、乐中学。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应当有勇气、有魄力,永远行进在最前沿。敢把笑声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师定是幽默之人,更是位敢于创新、敢吃螃蟹的优秀工作者。教师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教育者,还应当是学生的引导者、伙伴、朋友、助手。知名教师魏书生这样引导孩子写作文:第一天布置日记—写一句话,第二天写日记写两句话,第三天写三句话……这样坚持写作,几乎每个学生们在一学期后惊喜地发现:自己能写出六百字左右的作文了。学生们也不应消极被动地等待,应当主动勇敢:既找自己的缺点,更要找自己的优点,要看到希望,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写的人。海伦?凯勒不正是由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幼儿成长为通晓5种语言、拥有十四部著作、会骑马、游泳、滑雪、下棋的学者吗?
教师与学生有必要也必须学习幽默中的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更应在更广阔的领域展开学习与思考,不只“上下而求索”,还应“左右、前后而求索”。只要我们勇于更新观念,勤于付诸实践,我们就一定会成会教育学习的常青树,一定会有更为令人快乐的精彩在等着我们。学习幽默的艺术,世界将尽在我等行囊。
参考文献:
①鲁迅 《鲁迅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出版
②胡吉成 《现代汉语综合复习》 中央广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3年出版
③张先华 《教育思想的革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出版
在师者新的教学艺术熏陶下,无数懵憧的少男少女抛却学习中沉重繁屑的包袱,随着笑的音形荡漾起舞—毫无疑问,此乃教学艺术中的幽默因子在作崇。幽默不失为一剂良药,百“病”于其中皆见其效。而它却不足以根治顽疾,甚至会有副作用:滥用将使人的行为举止轻浮,淡忘幽默亦会让生活缺乏色彩。只有在学习幽默时讲究方法、讲究艺术,艺术地恰用幽默,才能竭尽幽默的功效,令其俯首甘为所用。在枯燥乏味的讲台,我们敬爱的师长们应如何真诚地与幽默交友呢?这需要探究幽默艺术。幽默艺术自古皆有之。孔子东游时遇两小儿辩日竟无解答,岂非幽默哉?黄老之学以“无为而治”倡于天下才子,不令人发笑吗?秦时奸臣赵高竟于殿上“指鹿为马”不也可笑之极?醒目而意义深隽的幽默历代传遗,不正为后人从生动的案例中汲取幽默所备吗?
近代诸多文学大师亦是运用幽默艺术的能手。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辛辣而耐人寻味的幽默;孔子已历数“茴香豆”繁冗写法不令人笑其迂腐吗?曹禺先生话剧《雷雨》中畸形的情欲既发人深省又令人发笑;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粮农喜与忧的对比是在饱含辛酸的幽默中直指时弊。而令人倍感困惑的是,现代的教学艺术工作者们却义无反顾地摒充了幽默,沿袭古人严教之风,令课堂远离了欢笑与松弛。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如紧绷的弦弓,稍触即发。不可否认,传统教学模式也会是才人辈出,可他们亦会秉承遗风,周而复始地完成“历史”的交接。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节奏,西方文化冲荡并震撼了五千年文明古国僵死的教育体制—幽默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站在我们身边。青年学子们浩大的呼声迫切促使我们的教者:是该认识幽默并与之相拥的时刻了。
教师该如何融通幽默于学习之中呢?这是教师迈进幽默的第一道务必跨越的门坎。“幽默”即“有趣或可笑而又意义深远”之意。俗媚的幽默永远不会走进神圣的“教堂”。学生渴求一份笑的礼物,教者则需给予他们真实、高雅且脱媚离俗的“笑资”:‘9’遇到了‘6’,戏言:“噫,别以为你跟我玩倒立,我就不认识你了。”‘0’嘲讽‘8’道:“系了根腰带就了不起了?”学生乐于融学习于这种幽默中,因它不失风趣,亦融汇无究知识。
知识源于积累,学习幽默的艺术也不失此道。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广泛的阅读。能找到与知识点恰巧链接的幽默吗?显然,要做到此很重要,也很难!幽默源于阅读:著名美国作家大仲马先生在收到一读者带恶作剧的礼物后如此回信:“今收到你的来信,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顺附此物)”;幽默源于生活:两酒鬼吹嘘各自海量。甲说:“672954。”(六七两酒无事)乙回敬道:“517929。”(我要吃九两酒);幽默同样源于创造:某商家推销彩棉线,打出“包不褪色”的招牌以招来顾客。后顾客因线褪色去退货,此商家辩曰:“我已言明—色褪不包。”幽默的艺术用于课堂之内则应注意取舍。教师应当将学习幽默艺术与学习知识内容紧密电码结合来展开,既活跃气氛,又巩固知识。以教学杜牧的七绝《清明》为例,让学生用标点符号为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或鼓励学生将《清明》改为剧本:
[时间] 清明时节
[布景] 雨纷纷
[地点] 路上
[人物]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同样,幽默的艺术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延伸。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切中病,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既不伤学习自尊,又要更新学生的观念。某生会仿写比喻句时这样比喻:我的妈妈肥得像一只猪;另有生仿写杨朔的《荔枝蜜》一文时写《狗》,在文中,该生历数了狗的优点,文末时他这样构思:“在梦里,我梦见自己变成一条狗。”针对此类幽默,师者应首先肯定学生的模仿能力,然后单独与生探讨,指出这属于类比不当,并提醒学生注意类比对象应恰当,注意事物感情色彩的好恶,表意应准确些。师者在教导学生过程中应当适当而作幽默之态。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故意在重点内容环节出出错,让学生来补充或订证,以加深印象。哪怕让学生轰然一笑,也不失为一种技巧。
该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到幽默的艺术体验中来呢?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参于其中,具有与学生同样年轻滚烫的心;应当从孩子们的目光中撷取有价值的信息,再以幽默的方式进行引导,艺术地加工学生心目中的信息;多给予学生鼓励、支持,多创设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喜欢幽默的艺术,参与进来,勇敢地再现自我。学生如何在教师指导下汲取幽默的养分,并学会运用幽默于学习生活呢?这需要超越自我的精神。
首先学生应当形成乐观、开朗的健康心态。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琐屑时,应胸襟开阔。如果某生不小心踩上你的脚,不如笑笑:“对不起,我将你的鞋底给弄脏了!”如果你的同桌自尊心极强,又因难题弄得焦头烂额,不妨走近他:“让我俩齐心协力来消灭它吧!”倘若你受到莫大的打击,流泪了,何不喃喃自语:“瞧,这晶莹的无价的珍珠。你怎忍心让它碎在你的眼前?”
其次要学会从书本知识和生活体验中获取智慧,积聚幽默素材。我们要拓展学生视野,充分养成学生自学习惯,鼓励学生完成各科学习任务基础之上开展阅读报刊杂志的活动,从中猎取幽默材料,养成作笔记的习惯;合理地欣赏电影电视节目,在幽默滑稽中感悟生活;批判地接受生活中的笑料:对那些庸俗、低级的网络笑料应当置之一笑,应抛弃开有损他人尊严或稳私的侮辱性笑料,应本着从书本中来,在生活中体验加工的原则,加深对幽默内涵的颖悟。
再次,要将积蓄的幽默内容融入到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口语、肢体、演示来展显幽默的魅力。只要树立了自信心,敢于表现自己的才艺,就能诠释好知识,并将知识与幽默有机合为一体。在文娱表演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自编自演小品、相声、双簧等,展示自己的幽默天赋;可通过塑造话剧、戏剧人物方式体现自己过人气质,既令自己快乐,也带给别人欢笑;可以在与人交流过程中淋漓再现自己的搞笑才华。在气氛沉郁时刻一句轻松的搭讪会如炙热中的一缕微风,在父母严厉的训斥面前,本色的稚幼定会让阴云消散,在可亲可惧的教师跟前,一句“负荆请罪”或能改这尴尬的会悟为一次亲密的接触。积蓄幽默,运用幽默足以让乏味的生活重燃希望,焕发青春的自我风采,让教者、受教者在愉悦轻松中畅游知识的海洋。
幽默中的艺术将对我们的情感生活有巨大的冲击,学习它将极大显现其超凡的价值。学习幽默的艺术,势必营建起合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幽默的艺术中,学生能和谐地发展,全面进步,彻底卸下心灵的枷锁,激活自身潜能,具有勃郁的创造力。学生会因此而灵气逼人。如果学生成了木偶、容器、书呆子,只会机械地接受与应诺,将是毁灭性的教育。我们需要乐观开朗的新一代,而非知识书柜、考试机器。
学习幽默的艺术,能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进程中所必需的种种能力。幽默在学生“语”与“文”的能力培养方面举足轻重。一个既诙谐又健淡的学生,易与他人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必然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进而树立自信心,具有杰出的口语表达能力,亦能提高写作能力。他同样能抓住一切表演展示自己的机会,更会是思维敏捷、巧言善辩。记得有位老总,亲自面见了三位应征经理一职的小伙儿。面试前,老总故作大意,忘了上长裤的拉链。甲面试时对本职位的相关知识是口若悬河,显示出高级知识分子的风范,而他发现老板这一粗心举动后,热心地说:“老板,您忘了拉上拉链了!”乙面试时表现出工作经验丰富,他也发现老总忘了的事,可自始自终他都感觉说不出口,甚至目光几乎一直盯着天花板;丙在应征条件上不如甲、乙,丙一进办公室就发现老总的疏漏,他马上转身做了一个向上提的动作,又对老总说:“对不起,我忘了拉拉链了。”老总后来录用了丙,原因很简单—他懂得含蓄的幽默。
学习幽默的艺术能激燃教师的热情。教师的幽默是把握知识的法宝。我们主张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师者接触,以真情感染教师,与老师相融,让教师感悟到学生的纯真无邪。教师应运用智慧去传授知识。某数学老师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时,组织学生游戏,给圆柱体的衣服进行“三步曲”:裁—穿—脱,借此让学生清楚其面积的计算方法;某化学老师分析CO、CO2的形成过程时这样打比方:你是碳、我是氧,我们矛盾未白热化时就形成了CO我们对撞,矛盾燃烧化时则两败俱伤,成了CO2。极富煽动性的幽默的教与学,能够荡去一切的无知,让学深奥玄妙的知识轻轻松松步入学生记忆。
学习幽默的艺术,将成为学生良好心理特性的催化剂。学生如果放弃了自己的欢乐,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与个性,就会失去自我。要让自己微笑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的悲伤。享有“含泪的微笑”风格的欧?亨利曾是银行出纳员,命运的玩笑曾令他误捕入狱,可他在挫折中微笑,步入了文学殿堂的深入;“派克笔”的制造者本是一名寿险推销员,曾因自来水笔漏墨而沾染合同失出订单,但他后来却津津乐道于制造出不漏墨的自来水笔。让学生学会幽默的艺术,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现在,也将在其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起不可磨灭的功效。
在学习幽默艺术的漫漫长途中,教师不应当只是蜡烛般牺牲,而应当像火柴般创造;学生不应当成为定制的机械任人摆弄,只有用脑去思索,用行动来体验,才会真正地在学中乐、乐中学。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应当有勇气、有魄力,永远行进在最前沿。敢把笑声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师定是幽默之人,更是位敢于创新、敢吃螃蟹的优秀工作者。教师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教育者,还应当是学生的引导者、伙伴、朋友、助手。知名教师魏书生这样引导孩子写作文:第一天布置日记—写一句话,第二天写日记写两句话,第三天写三句话……这样坚持写作,几乎每个学生们在一学期后惊喜地发现:自己能写出六百字左右的作文了。学生们也不应消极被动地等待,应当主动勇敢:既找自己的缺点,更要找自己的优点,要看到希望,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写的人。海伦?凯勒不正是由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幼儿成长为通晓5种语言、拥有十四部著作、会骑马、游泳、滑雪、下棋的学者吗?
教师与学生有必要也必须学习幽默中的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更应在更广阔的领域展开学习与思考,不只“上下而求索”,还应“左右、前后而求索”。只要我们勇于更新观念,勤于付诸实践,我们就一定会成会教育学习的常青树,一定会有更为令人快乐的精彩在等着我们。学习幽默的艺术,世界将尽在我等行囊。
参考文献:
①鲁迅 《鲁迅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出版
②胡吉成 《现代汉语综合复习》 中央广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3年出版
③张先华 《教育思想的革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