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挫折教育

【作者】 赛爱玲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房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体育教学是按照教育计划与教学纲要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道德意志品质。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必然需要学生通过身体的各式各样活动与神经思维活动相结合,才能有效的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同时也必然会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件或教学中有意识安排的某些事件出现。这些事件会使一些学生产生难度或畏惧感,心理上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干扰。这也就恰恰体现了体育教学中对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教育问题,也就是如何克服挫折的能力培养问题。挫折并不是单纯的畏惧或失望,它是由外在的感官意识和内部的思维情绪共同造成的,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遭遇到难以克服的干扰或阻碍,使其心理动机不能获得满足而造成的紧张或消极的情绪的反应。那么如何改进体育教学与挫折教育的关系,使其成为一种良好向上的积极推动力呢?这是急待解决的教育问题之一。体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克服困难,培养竞争意识,在逐渐学会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也学会感受挫折,克服挫折,并不断从挫折中学得生活的真谛,从而不断发展自我。
  那么,体育教学与挫折教育有哪些主要关系呢?又如何来克服挫折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积极的态度是克服挫折的心理前提
  体育活动能否顺利完成与学生个体的参与积极性直接相关。而进行运动的能力又与平时的体育活动的质量相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活动,势必在心理和生理上获得较快的和较熟练的动作技能。如在初学排球时,在初次进行800M跑时等,表现的积极肯学,吃苦耐劳,进而逐渐认识并掌握一些基本要领,就会慢慢形成一定的运动能力,从而使我用更积极的态度去参与体育活动。教师与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对实现目标的初步行为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尤其是教师更应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建立运动前的良好的精神准备状态。积极的态度对体育教学与挫折教育的关系应理解为:
  学生
  ↓
  教师→准备状态→尝试行为→遭遇挫折→积极克服
  →完成目标
  ↓
  消极畏惧→放弃目标
  二、 正确认识自我是进行克服挫折的尝试
  能力包括心理承受能力与运动水平能力两方面,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心理承受能力强而运动能力水平低,或是运动能力水平高而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都有。但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差而运动能力水平又低的往往对自我能力的认识会产生自卑感。这种个体的出现通常是过于瘦弱或过于肥胖的比例占多数。一方面,与其他同学的相关活动中经常被排斥在外或不引人重视,常常充当旁观者,甚至连替补队员都轮不上;另一方面,本身的能力使内在的情感产生障碍,观念上就觉得自己的能力低于他人,与同学不能同场竞技,不能客观的评价自我,造成不合群、孤僻、甚至厌恶活动的心理情绪。事实上,运动能力是在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发展中逐渐提高的。而这种发展恰恰需要更多的机会激励自己去参与、去体会。而心理承受力抑或是承受挫折的能力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帮助下通过自我的激奋去不断得到增强。因此,当学会了一定的体育技能时,就要有意识的安排这种个体参与集体的活动,或者现有目的的组织一些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一起竞赛。让这些个体去享受竞赛的快乐,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鼓励他们不断努力,相信自我,挖掘潜意识里的好胜积极因素,从而可以不断地激励自我提高运动能力。当这些个体获得初步成功后,可以再有意识的安排一些难度更大的竞争活动,让他们有某些不断冲击成功的成就感。正确认识自我能力k可以对体育教学与挫折教育构成以下关系:
  个体→认识自我→参与活动→产生挫折或发现自我→正确评价引导→重新参与→克服挫折→实现目标
  三、自信是克服挫折的成功良药
  有了积极的态度和正确认识自我外,自信是消除恐惧、克服挫折的成功良药。自信的表现往往是对外在的变化与内部的情绪控制稳定,对实施行为充满信任。表现在体育活动中常常是动作发挥正常、心理稳定、目标坚定,相信自我能获得目标的满足。体育教学中不仅身体素质较差的个体需要培养自信,就是身体素质好的个体也需要培养自信。素质好的个体通常对一般要求都能轻松达到,但对特定的或有难度的要求则有区别。体育教学与挫折教育体现于自信的关系:
  个体→实施行为→怀疑自我→产生挫折感→无法克服→不能满足甚至放弃目标→自信→排除干扰→满足实现目标
  四、挖掘潜力,开拓自我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总是有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与目标,同时也有不断的挫折与克服相伴。学生在达到一定的目标后,满足感会油然而生。这是一种心理情绪得到满足后自然出现的感情反应,它会或多或少的制约人们对事物发展的脚步,甚至会造成一些被动性的情绪和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个体,提出更高的目标方向,使被动性的行为向主动性的行为转化,以此来克服挫折,不断挖掘自我潜力,发展开掘自我。深挖潜力,不断开拓自我也是体育教学中取得克服挫折、培养良好的精神意志所不可缺少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个体→实施行为→不断受挫→克服→取得成功→产生满足感→产生怠慢
  实现更高目标←克服心理挫折
  退后或放弃更高目标←无法克服挫折
  教学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关系。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下转第13页)(上接第92页)发展认识能力,解决问能力,也培养思想品德。而教育是按一定的目的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以德、智、体等诸方面的一种有计划有影响活动,两者之间都有发展学生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积极要求。因此,体育教学与挫折教育也应该人微言轻一种师生思考,教育部门认真研究的课题,这不仅是学生个体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学中加强克服挫折能力的接着也以展示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感。良好的自信与能力反过来在面对挫折时,又可以极大地克服挫折,排队干扰,实现目标。体育教学中加强克服挫折能力的培养可以产生举一反三,齐头并进的局面,面对挫折而产生产生的心理恐慌、焦躁,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而培养了克服挫折的能力,就等于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鉴于这种精神,对其他学科的态度与学习,也会形成努力向上,争创佳绩的局面。这对学生、学校而言都将是一种值得积极推动的主动行为。体育教学中加强克服挫折的培养可以更好地造就人才,适应社会。挫折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心理也是可以调节的。阻碍学生正常稳定的心理发展不仅来自内存因素,也受到外部因素的时时干扰。及时地适度地进行一些挫折教育,能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受挫折,适应挫折,解决挫折,教育,能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受挫折,适应挫折,解决挫折,逐渐形成有益的心理趋向。学生正确地评价他人与自我,不断激励自我,创造更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