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探析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其提升策略

【作者】 江莉萍

【机构】 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现代教育广泛的内涵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素养关乎新生一代的基本素质,这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它对学生的影响已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便对当代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以及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有效途径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主要体现在要有独立的人格,有精神追求,有平等的意识,有强烈的责任与操守。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教师自身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分析当代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探索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一、 现代教师的人文素养内涵及现状
  王栋生老师曾说过,“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教师的道德修养都必须高于社会的一般,如果不能保证教师具备这样的素养,整个社会的发展伦理必然会走向荒谬”。面对教育从传统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大变革,教师应具备与时代同发展,与变革相适应的重要素质,具有符合教育需要的人文素养便是其中之一。首先,体现在能理解素质教育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本”。其次,将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教育指导思想,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然而现阶段,教师都注重实用实际,对那些形而上的理念和追求考虑较少,这种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令人担忧。
  二、 在校本管理中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途径
   1. 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凸显教师人文素养的教育性
   我们的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实施的是“听话教育”,一些教师不知不觉地压抑学生的内在情感,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思想被束缚,思维变苍白,创新精神被扼杀甚至泯灭。因此,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重视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人文教育观,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
  2. 立足课堂主渠道,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课堂是学生获取真知的殿堂,是教师展现才华的舞台。教师的人文素养也表现在对课堂管理艺术的变通与创新上,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学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素质教育提出要把学校的教育工作从“知识中心”、“应试中心”转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上来,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教师教学的内容、方法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课堂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需求来展开。
  3. 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民主的学生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学生观。首先,学校要帮助教师放弃控制操纵学生,改传统依附式的师生关系为平等的朋友式关系。其次,学校要鼓励教师放下架子,改训导式的师生关系为相互对话的关系。
  4. 融教师队伍建设于人文主义的校园文化营造中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群体性,它引导着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深深地渗透到他们的心灵里。因此营造人文主义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助于教师约束自己的言行,完善教师的人格。
  三、立足教师本身,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途径
  1.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师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
  2. 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规范仪容仪表
  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是教师能够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而教师的仪容仪表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各个方面来配合语言技能,实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在课堂之外,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 注重对服饰及配饰等的选择与搭配,让学生觉得自己看上去庄重、大方、得体,就是成功的形象。
  3. 修炼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即个人的道德品质,包括能力、气质、爱好等,是在一定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巩固的。教师的人格是指教师的品德修养、学识水平、施教能力、个性追求等综合素质,他们共同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教师的欣赏、敬佩和尊重之情,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效教学。
  4. 张扬良好个性,提升教师教育魅力
  教师教育魅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人格、学识、举止风度、音容笑貌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教师独特而良好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智力发展,还影响着他们的非智力品质的形成、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争做魅力教师,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开阔前瞻的视野、推陈出新的魄力、坚守特色的原则。
  5. 以终身学习的理念,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
  身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就要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它是教师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基础。对于一位优秀教师来说除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湛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以及日新月异的网络知识。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不断学习,使自己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
  6 .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时代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会被淘汰。教师要紧跟时代脉搏,通过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使自己能够站在学科前沿,带领学生与时倶进,勇攀知识高峰。要培养思维型、能力型、创造型的学生,就要有思维型、能力型、创造型的教师。
  四、结语
  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社会和学校等的支持,也需要从教师自身出发。教师要将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作为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并将自己的知识和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改善、优化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日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