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家访应该在和谐的氛围中实施
【作者】 齐现亮
【机构】 山东省宁阳第二十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家访是教师做学生工作经常采用的方法。通过家访可以实现教师、家长,学校、家庭的有益沟通,不但有利于教师的管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家访中掌握一些营造和谐氛围的技巧,能让教师、家长的交流更顺畅,进而实现家校共育的目的。采取下面的形式进行家访,如何呢?
一、夸家长,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
张俊豪的家长是做生意的,工作很忙。班主任赵老师想和他谈谈孩子的“早恋”问题,几次打电话他都显得不耐烦,只是说:“我工作很忙,老师费心教育孩子就是了。”赵老师决定去家访。赵老师来到张俊豪家时,家长正忙着整理货物。赵老师在院子里转了转说:“哎呀,大哥你可真行,侍弄的花草,真好!你看这君子兰,可不容易养了,看让你弄的,多俊!家里的布置协调、美观、大方,也很干净、整洁啊,一看你就是个做事细致、讲究,有办法的好把式,这方面我可要好好向你学习啊。”家长听了赵老师的赞誉很高兴,停下手中的活慢慢的就张俊豪的教育问题和老师谈的不亦乐乎了。
赵老师针对学生家长的情况,通过适度的“夸奖”融洽了氛围,家长接纳了老师的来访,愉快地进行交流。家长忙着做生意,赵老师没有直接谈孩子“早恋”的事,而是去夸家长会侍弄花草、家庭布置,这无疑满足了学生家长正常的虚荣心,拉近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和力,这样融洽的氛围下老师就容易被接受,交流也就容易多了。学生家长什么性格的都有,教师只有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夸学生, 让家长对孩子有信心
王涛的学习成绩在班内一直处于下游,家长提出让孩子辍学,郑老师和家长交流了几次都没有效果。郑老师决定去家访一次,再做一下家长的工作。郑老师握着家长的手笑着说:“感谢你培养了个好孩子,王涛离开我们班我们可是不会答应的啊。”“瞧您说的,王涛学习这么差可没少给你们班扯后腿,还是让他回家吧,”家长有点羞愧地说。“老王同志,你太‘官僚’了吧,当然也怪我没有告诉你。王涛的学习成绩是差了一点,但是他在同学们中间挺有人缘的,他还参加了几个兴趣小组,很有上进心,他的书法作品在《小记者报》上发表两次了,这孩子的写作水平真不错。我们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应该的,但是我们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不能轻言放弃啊!”这次家访,家长对孩子增强了信心。后来又通过对成绩差的原因进行共同分析,采取了对应措施,王涛的成绩也慢慢有了提高。
关注孩子的成绩是必要的,可更重要的是应该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老师通过风趣地介绍学生的好人缘、参加兴趣小组的上进心以及书法作品的发表,使家长对孩子有了信心。老师通过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了解了孩子的长处,感觉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也就认识到仅凭成绩差一些就让他辍学的想法是错误的了。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确比只关心他们的成绩更重要。教师教育学生有自信心的同时,也应该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增强自信心。
三、说原因,消除家长的误会
班长李伟豪和张波发生了纠纷,结果打了起来。课堂上王老师狠狠地批评了张波,对李伟豪没有过多的批评。张波不服气回家告诉了家长,家长对此不理解认为老师偏袒李伟豪,一样的学生怎么能两种对待?王老师了解情况后来到张波家。王老师首先向张波家长道歉,承认自己没有及时和家长沟通。然后说:“李伟豪是班长,他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很负责的,这次纠纷是因为张波违反纪律,不服从班长的管理引起的。因为李伟豪是班长,我想维护他的威信,所以当时没有过多地批评。在办公室我还是对他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批评,他也表示一定改正。”家长听了老师的话,乐呵呵地说:原来是这样啊,老师你做得对。
因为老师的处理方式,家长产生误会,通过老师说明原因就消除了误会。发生误会如果不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也会对班级管理产生负面影响,正是因为王老师能够诚恳的向家长道歉并且说明自己的想法,也就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同时也会赢得尊重。所以,老师通过家访做些管理上的补救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四、讲道理 ,打开家长的心结
临近中考,李老师建议杨蕊不要报考高中了。“我们不报职教中心,孩子成绩再差,也要读高中上大学!”杨蕊的家长撩下这句话就气呼呼地挂了电话。李老师猜想家长一定有心结,自己必须去和家长好好谈一谈。“俺孩子学习差,可也不能这样对待吧?”见面家长就表示了不满。李老师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啊,如果杨蕊适合考高中,老师们一定会支持的,可是按照杨蕊现在的学习成绩说实话考高中特别难,杨蕊在综合实践课上表现出了特别突出的服装设计天赋,她和同学合作设计的学生装样式已经被县教育局确定为学生装待定样式了。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前途,建议她上职教中心绝对不是认为她不好,而是认为这样选择也许更适合她将来的发展。我们县的职教中心服装班办得比较好,再说杨蕊自己也挺喜欢的,希望你和孩子再谈谈,好吗?”听了李老师这番话,家长表示一定会和孩子再谈谈、配合老师工作。
正是因为李老师找到了家长的心结,才会通过家访让家长知道了老师不是看不起学生,而是因为孩子成绩、特长的原因,做出的明智的、对孩子发展有好处的建议。针对家长的疑惑,教师找准症结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就容易做通家长工作让学生不至于错过良好的机会,从而得到最好的发展。
家访是教师、家长双方的事,只有配合好才能交流、沟通好,才能实现家访的目的。教师在家访的时候就应该营造和谐的氛围去实施,在融洽的氛围中设身处地的替家长想一想、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增进双方的信任,这样,家访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一、夸家长,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
张俊豪的家长是做生意的,工作很忙。班主任赵老师想和他谈谈孩子的“早恋”问题,几次打电话他都显得不耐烦,只是说:“我工作很忙,老师费心教育孩子就是了。”赵老师决定去家访。赵老师来到张俊豪家时,家长正忙着整理货物。赵老师在院子里转了转说:“哎呀,大哥你可真行,侍弄的花草,真好!你看这君子兰,可不容易养了,看让你弄的,多俊!家里的布置协调、美观、大方,也很干净、整洁啊,一看你就是个做事细致、讲究,有办法的好把式,这方面我可要好好向你学习啊。”家长听了赵老师的赞誉很高兴,停下手中的活慢慢的就张俊豪的教育问题和老师谈的不亦乐乎了。
赵老师针对学生家长的情况,通过适度的“夸奖”融洽了氛围,家长接纳了老师的来访,愉快地进行交流。家长忙着做生意,赵老师没有直接谈孩子“早恋”的事,而是去夸家长会侍弄花草、家庭布置,这无疑满足了学生家长正常的虚荣心,拉近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和力,这样融洽的氛围下老师就容易被接受,交流也就容易多了。学生家长什么性格的都有,教师只有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夸学生, 让家长对孩子有信心
王涛的学习成绩在班内一直处于下游,家长提出让孩子辍学,郑老师和家长交流了几次都没有效果。郑老师决定去家访一次,再做一下家长的工作。郑老师握着家长的手笑着说:“感谢你培养了个好孩子,王涛离开我们班我们可是不会答应的啊。”“瞧您说的,王涛学习这么差可没少给你们班扯后腿,还是让他回家吧,”家长有点羞愧地说。“老王同志,你太‘官僚’了吧,当然也怪我没有告诉你。王涛的学习成绩是差了一点,但是他在同学们中间挺有人缘的,他还参加了几个兴趣小组,很有上进心,他的书法作品在《小记者报》上发表两次了,这孩子的写作水平真不错。我们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应该的,但是我们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不能轻言放弃啊!”这次家访,家长对孩子增强了信心。后来又通过对成绩差的原因进行共同分析,采取了对应措施,王涛的成绩也慢慢有了提高。
关注孩子的成绩是必要的,可更重要的是应该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老师通过风趣地介绍学生的好人缘、参加兴趣小组的上进心以及书法作品的发表,使家长对孩子有了信心。老师通过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了解了孩子的长处,感觉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也就认识到仅凭成绩差一些就让他辍学的想法是错误的了。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确比只关心他们的成绩更重要。教师教育学生有自信心的同时,也应该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增强自信心。
三、说原因,消除家长的误会
班长李伟豪和张波发生了纠纷,结果打了起来。课堂上王老师狠狠地批评了张波,对李伟豪没有过多的批评。张波不服气回家告诉了家长,家长对此不理解认为老师偏袒李伟豪,一样的学生怎么能两种对待?王老师了解情况后来到张波家。王老师首先向张波家长道歉,承认自己没有及时和家长沟通。然后说:“李伟豪是班长,他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很负责的,这次纠纷是因为张波违反纪律,不服从班长的管理引起的。因为李伟豪是班长,我想维护他的威信,所以当时没有过多地批评。在办公室我还是对他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批评,他也表示一定改正。”家长听了老师的话,乐呵呵地说:原来是这样啊,老师你做得对。
因为老师的处理方式,家长产生误会,通过老师说明原因就消除了误会。发生误会如果不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也会对班级管理产生负面影响,正是因为王老师能够诚恳的向家长道歉并且说明自己的想法,也就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同时也会赢得尊重。所以,老师通过家访做些管理上的补救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四、讲道理 ,打开家长的心结
临近中考,李老师建议杨蕊不要报考高中了。“我们不报职教中心,孩子成绩再差,也要读高中上大学!”杨蕊的家长撩下这句话就气呼呼地挂了电话。李老师猜想家长一定有心结,自己必须去和家长好好谈一谈。“俺孩子学习差,可也不能这样对待吧?”见面家长就表示了不满。李老师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啊,如果杨蕊适合考高中,老师们一定会支持的,可是按照杨蕊现在的学习成绩说实话考高中特别难,杨蕊在综合实践课上表现出了特别突出的服装设计天赋,她和同学合作设计的学生装样式已经被县教育局确定为学生装待定样式了。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前途,建议她上职教中心绝对不是认为她不好,而是认为这样选择也许更适合她将来的发展。我们县的职教中心服装班办得比较好,再说杨蕊自己也挺喜欢的,希望你和孩子再谈谈,好吗?”听了李老师这番话,家长表示一定会和孩子再谈谈、配合老师工作。
正是因为李老师找到了家长的心结,才会通过家访让家长知道了老师不是看不起学生,而是因为孩子成绩、特长的原因,做出的明智的、对孩子发展有好处的建议。针对家长的疑惑,教师找准症结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就容易做通家长工作让学生不至于错过良好的机会,从而得到最好的发展。
家访是教师、家长双方的事,只有配合好才能交流、沟通好,才能实现家访的目的。教师在家访的时候就应该营造和谐的氛围去实施,在融洽的氛围中设身处地的替家长想一想、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增进双方的信任,这样,家访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