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语文必修模块诗词有效教学策略:四有导学
【作者】 颜巧兰
【机构】 福建泉州九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诗词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较难的专题,本文从有序规划、指导学法、学科建模和师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四个方面,即“四有导学策略”探讨阐述诗词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必修模块诗词 有效教学策略 有序 有导 有模 有趣
诗词历来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感到费力不讨好的教学专题,一方面老师们费力尽心了,因为他们清楚认知诗词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在高中语文必修模块教学中占有很重的份量,是高考必考的专题,大抵不敢掉以轻心,因此每个必修学段会安排3-4周的教学时间,进行这个专题的教与学;另一方面,老师们费力的回报却是“不讨好”的现实:诗词不仅较难走进学生们日常的阅读视野,而且更让老师们错愕的是,进入高三总复习之后,面对一首首精美的诗词,一道道精心编制的诗词鉴赏练习题,学生们往往表现出无从下手的茫然,应答时的不着边际、答非所问以及作答时的机械应对。由此,我们不免反思:历经两年多的时间,近三十篇经典诗词篇目的教与学,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和热情却罕见激发?学生独立分析鉴赏教材篇目外古诗词文本的能力为何如此参差?
究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诗词文本的阅读难度远高于现代文,也高于古文,加上初中阶段基本止步于记忆能力的要求,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难以生发,鉴赏分析水平理所当然就非常有限了。而我以为,高中阶段学生诗词阅读能力培养的无序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呢?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和论证提炼,我发现不妨采用“四有导学策略”,即教师坚持有序、有导、有模、有趣地进行诗词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
那么,“四有导学策略”在必修模块诗词文体的阅读教学中该怎样开展呢?
首先是有序策略。教师摈弃笼统、无序的诗词教学,合理规划四个模块的诗词单元的教学安排,清楚界定每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有序推进教学要求,可以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水平,。必修模块诗词专题的学习目标的简略设计如下:
其次是有导策略。高中阶段的诗词教学应在初中诗词积累的基础上,立足每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建构本学段的诗词鉴赏知识体系,掌握多种诗词学习方法,这样到高三时学生就能建构起较为系统的诗词知识体系,逐步探索出掌握诗词专题的学习规律及解题规律,不仅能够轻松阅读,也能轻松应试。比如必修1就要引导学生建构品析意象和品读情感知识体系。见下表:
再次是有模策略。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学效率低的很大原因在于无序。当教师能够对一个学习专题按时间进度进行科学规划,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建构知识体系,就能摆脱无序状态,而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方法,由此教学效率就提高很多。在此基础上,我认为课堂教学还可以追求效益,也就是说还可以采取“有模策略”,即学科专题建模,教师不妨建构诗词专题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能够在持续的学习中,有章可循,有式可依,有法可得。比如,可以建构诗歌鉴赏课型的“看-读-析-品”教学模式,这具体说来就是首先通过观看与作家作品相关的音像资料,在情境画面中感受积累作家创作背景、创作经历和与与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接着通过指导学生诵读技巧诵读诗篇,初步感悟作品的情感内容;然后通过分析把握内容和手法,指导学生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最后深入品读作品,鉴赏评价诗歌深沉的情感内涵,探究作家的写作意图或创作风格等。
最后是有趣策略。诗词文本的阅读难度可以说是造成学生阅读兴趣难以激发或难以持久的原因之一。因此,有趣策略的实施可以较好地化解难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获得阅读成就感。那么,如何实施有趣策略呢?我以为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设计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探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教杜甫的《咏怀古迹》时,要求学生从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选取一联就内容和手法进行赏析。以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为例,有的同学只能判断出描写的是王昭君生长的地方;有的同学发现了上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但没办法进行分析;有的同学可以补充分析拟人手法,认为“赴”字将群山万壑拟人化,营造出一种惊天动地、气势雄壮的氛围,烘托了王昭君的坚强勇敢的形象特点;还有的同学能看出上句同时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这样小组成员互相补充和启发,就能形成小组的看法,然后全班展示交流和师生评价。在全班交流过程中,又有其他组的同学补充认为此联抒发了诗人对王昭君的赞美之情。显然,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化解个人疑惑,也可以分享个人成果,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充分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
总而言之,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较为艰难开展的专题,肯定有很多教师开展探索和实践,也会有很多的心得。本文提出的“四有导学”策略也是值得一试的。
作者简介:颜巧兰,福建省泉州第九中学,教务处主任.
关键词:高中语文 必修模块诗词 有效教学策略 有序 有导 有模 有趣
诗词历来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感到费力不讨好的教学专题,一方面老师们费力尽心了,因为他们清楚认知诗词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在高中语文必修模块教学中占有很重的份量,是高考必考的专题,大抵不敢掉以轻心,因此每个必修学段会安排3-4周的教学时间,进行这个专题的教与学;另一方面,老师们费力的回报却是“不讨好”的现实:诗词不仅较难走进学生们日常的阅读视野,而且更让老师们错愕的是,进入高三总复习之后,面对一首首精美的诗词,一道道精心编制的诗词鉴赏练习题,学生们往往表现出无从下手的茫然,应答时的不着边际、答非所问以及作答时的机械应对。由此,我们不免反思:历经两年多的时间,近三十篇经典诗词篇目的教与学,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和热情却罕见激发?学生独立分析鉴赏教材篇目外古诗词文本的能力为何如此参差?
究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诗词文本的阅读难度远高于现代文,也高于古文,加上初中阶段基本止步于记忆能力的要求,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难以生发,鉴赏分析水平理所当然就非常有限了。而我以为,高中阶段学生诗词阅读能力培养的无序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呢?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和论证提炼,我发现不妨采用“四有导学策略”,即教师坚持有序、有导、有模、有趣地进行诗词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
那么,“四有导学策略”在必修模块诗词文体的阅读教学中该怎样开展呢?
首先是有序策略。教师摈弃笼统、无序的诗词教学,合理规划四个模块的诗词单元的教学安排,清楚界定每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有序推进教学要求,可以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水平,。必修模块诗词专题的学习目标的简略设计如下:
其次是有导策略。高中阶段的诗词教学应在初中诗词积累的基础上,立足每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建构本学段的诗词鉴赏知识体系,掌握多种诗词学习方法,这样到高三时学生就能建构起较为系统的诗词知识体系,逐步探索出掌握诗词专题的学习规律及解题规律,不仅能够轻松阅读,也能轻松应试。比如必修1就要引导学生建构品析意象和品读情感知识体系。见下表:
再次是有模策略。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学效率低的很大原因在于无序。当教师能够对一个学习专题按时间进度进行科学规划,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建构知识体系,就能摆脱无序状态,而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方法,由此教学效率就提高很多。在此基础上,我认为课堂教学还可以追求效益,也就是说还可以采取“有模策略”,即学科专题建模,教师不妨建构诗词专题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能够在持续的学习中,有章可循,有式可依,有法可得。比如,可以建构诗歌鉴赏课型的“看-读-析-品”教学模式,这具体说来就是首先通过观看与作家作品相关的音像资料,在情境画面中感受积累作家创作背景、创作经历和与与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接着通过指导学生诵读技巧诵读诗篇,初步感悟作品的情感内容;然后通过分析把握内容和手法,指导学生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最后深入品读作品,鉴赏评价诗歌深沉的情感内涵,探究作家的写作意图或创作风格等。
最后是有趣策略。诗词文本的阅读难度可以说是造成学生阅读兴趣难以激发或难以持久的原因之一。因此,有趣策略的实施可以较好地化解难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获得阅读成就感。那么,如何实施有趣策略呢?我以为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设计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探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教杜甫的《咏怀古迹》时,要求学生从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选取一联就内容和手法进行赏析。以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为例,有的同学只能判断出描写的是王昭君生长的地方;有的同学发现了上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但没办法进行分析;有的同学可以补充分析拟人手法,认为“赴”字将群山万壑拟人化,营造出一种惊天动地、气势雄壮的氛围,烘托了王昭君的坚强勇敢的形象特点;还有的同学能看出上句同时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这样小组成员互相补充和启发,就能形成小组的看法,然后全班展示交流和师生评价。在全班交流过程中,又有其他组的同学补充认为此联抒发了诗人对王昭君的赞美之情。显然,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化解个人疑惑,也可以分享个人成果,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充分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
总而言之,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较为艰难开展的专题,肯定有很多教师开展探索和实践,也会有很多的心得。本文提出的“四有导学”策略也是值得一试的。
作者简介:颜巧兰,福建省泉州第九中学,教务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