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荷花》教学设计

【作者】 屈丹丹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九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词,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齐读。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板书:莲叶)荷花的果实就是“莲蓬”。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形象,学生容易理解荷花是什么样的,联想荷花给人有视觉,嗅觉等方面的体验。】
  二、观察图画,走进文本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
  指导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荷花图,有条理的说出荷花样子,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考。学生初步感受荷花之美。】
  三、轻读课文,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理解课文脉络,理清层次,整体感受课文。】
  四、讲读课文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导朗读。有感情的读。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训练句式。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荷叶();又看到()荷花();还看到()花骨朵()。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有表情朗读第四节。
  9.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看荷花的?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好奇地看着;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再读一遍。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运用讨论式教学,通过句式训练,展示荷花色彩,学生体验荷花色彩美,姿态美,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五、填空练习 复述课文 认读生字
  1.完成练习:
  (出示课件:练习)
  荷叶___________的,像一个个______________。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出_______________。有的还是____________,看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个片段描写荷叶的句子是第____句。其中,_________写出了荷叶多,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和形状美。
  ②这个片段描写了荷花哪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复述课文。
  3.认读生字,出示生字词卡片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读背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六、总结全文
  七、教学反思
  1、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两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是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二是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白荷花的不同姿态,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2、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3、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教师的配乐诵读,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给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我站在荷花池边,我看到了(    )的荷叶,又看到了(     )的荷花,还看到了(     )的小莲蓬。”霍姆林斯基还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本节课我利用各种手段,从听觉、视觉等方面让学生感知荷花的美,最后通过反复品读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