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教出语文味,学出语文味

【作者】 李 群 刘连兵

【机构】 山东省龙口经济开发区龙口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魅力,语文老师要尽力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使“语文味儿”充盈课堂、充溢课堂。折射、挖掘、创设出人性美和人情美。主要通过以下三点来体现:炽烈的情感、鲜明的美感和丰富的语感。
  一、语文课要有炽烈的情感
  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语文课要使学生越来越善良,就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要让学生学会有魅力地流泪。这是语文独特的任务。鉴于此,1.教师备课要备情感,即要找出教材的情感点。语文课本中的所有课文,都渗透着作者的爱憎情感或七情六欲。找准课文即作者的情感点,是教出情感的基础。2.教师要用整个身心去体验课文的情感。教师只有自己先热爱每一篇课文,才能把自己的热爱传递给学生。但是,语文课的“语文味儿”并不只是由课文本身所决定,甚至可以说,课文本身并不是影响语文教学过程是否具有“语文味儿”的决定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本人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对每一篇课文最好是情深似海,对新课文要爱不释手,对旧课文要回味无穷,还必须摸清学生的情感点。如果说把握教师自己的情感点是“知己”,那么,把握教材和学生的情感点则是“知彼”。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3.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和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使之贯通,从而形成共鸣。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语文教师要有激情。不过,语文教师的激情最好是一种内在的充满张力的激情,即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保持一种含蓄的有节制的奔放,绝不能滥情,不能夸张,不能张狂,更不能嚣张。语文教师教学情感的最好状态应是不温不火,有如太极图,阴阳协调,刚柔并济。语文教师要热心肠,冷头脑。语文课要让听者沉浸在一种审美愉悦之中,如沐春风,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情感最好是“文”一点、温和一点、清淡一点、轻松一点,甚至古典一点。我以为古典一点的情感是最美的情感,是最耐久的情感,古典美得看久点,体味久点,因而也是最有“语文味儿”的情感。
  二、语文课要有鲜明的美感
  情感本是美感的重要因素,教出了情感的语文课也就是有美感的语文课。但是,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是丰富多彩的。1.语文课要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与文化美。2.语文课堂上要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语文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许多时候需要一种感应,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特别需要一种心理环境。课堂教学的氛围美就是这样一种心理环境,它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感情和信息的无障碍交流。这种心理环境主要体现在一种师生关系美。在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致高涨,师生双方都全身心投入,这时课堂上就会出现“庄周梦蝶”般的现象: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生,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教师,不知道是学生变成了教师,还是教师变成了学生,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教学环境之间融为一体。此时此刻,如果把教师与学生当成是教学过程中的“人”的因素,而把教材、教法、教学环境当成是教学过程中“天”的因素,那么弥漫着“语文味儿”的语文课,就会出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优美意境,就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在教学中的最佳体现。在这里,语文教学也就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这样的教学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教学,而且也是发展教师自身的教学,即使师生共同得到发展。这样的教学当然是美的,这样的课使教师自己课后觉得回味无穷。3.教师要教出自己的个性美。教师要教出自己的教学个性,首先是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教课文,或者说要教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比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笔者所见资料都认为它的主旨是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和对家庭变迁的感慨。但实际上这篇文章也可以理解为归有光对人生中种种美好的东西飘忽易逝所抒发的一种感慨,甚至可以理解为是在写“人”的一种困境,写“人”的一种生存状况――即“多可喜,亦多可悲”(如弘一法师所言的“悲欣交集”)。这样的解读,就是一种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阅读。教师要教出自己的教学个性,还应该敢于把自己的情感冲动经常传递给学生。语文教师缺乏教学个性,一个重要原因是从不敢把自己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中的情感冲动、情感体验告诉学生。4.要教出幽默美。语文课堂要有笑声。除了特殊内容的语文课以外,一般说来,没有笑声的语文课不能说是美的课,也不能说是有“语文味儿”的课。有“语文味儿”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学会有魅力地哭,也要让学生学会美丽地笑。
  三、语文课要有丰富的语感
  所谓教出语感,即教出对语言的敏感,包括对文体、语体和字、词、句的敏感。所谓教出文体感和语体感,从教师角度说,是不同的文体和语体有不同的教法;从学生角度说,是不同的文体和语体有不同的学法,具体说是有不同的读法和写法。同时还要让学生领会现代语体与文言语体、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表达功能。所谓教出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意义或字典意义,读出字、词、句的深层含义或象征意义。这三者之中,教出对字、词、句的敏感为最基础最核心。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而不是靠分析出来的。因此,语文课上要书声琅琅,书声琅琅本身就是“语文味儿”的重要体现。
  语文是交际工具,是让人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对话的学科,汉语言特别具有这样的优势。因此,有“语文味儿”的语文课,应该注重启迪学生的思想和生存智慧。具体方法是要用现代意识观照每一篇课文,特别是古诗文。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枯燥的变得有趣,使遥远的变得亲切;另一方面,可以使现代人的思考沉淀到经典作品中去,沉淀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哲理性的课文或课文中的哲理,以及课文中的人生智慧,都可以达到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生生存智慧的目的。从文言文课文中可以读出生存智慧,从现代文当中也可以读出生存智慧。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要学生学习的生存智慧,是人类生存智慧中的精华。一句话,语文课要点亮学生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