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班班通”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王 垚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金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班班通”资源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绚丽多彩的图片展示,入情入景的课文范读,融图、文、声、像与一体,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即达到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班班通  激趣  优化教学  情感  美育
  随着现代信息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现代化已经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班班通”资源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绚丽多彩的图片展示,入情入景的课文范读,融图、文、声、像与一体,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即达到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熟练掌握和应用“班班通”这一现代化教学资源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下面,本人就如何有效应用“班班通”资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教师教学方式需要转变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导者,其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很深的影响。“班班通”等信息技术的实施,在给我们带来教育装备条件改善的同时,更带来的是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首先他实现了教师备课方式的改革,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文本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班班通”登陆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系统可以集教案、课件、课堂练习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但“班班通”设备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过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师只有以此为契机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班班通”资源的作用。因此,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而且是必须成为广大教师必不可少的技能。
  二、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的使用网络、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查找与新授课相关的资料,做好预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自主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讨论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苦学变为乐学,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接受新知识,从而为今后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充分发挥“班班通”的激趣功能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班班通资源集声、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它以声音、色彩、动画、图形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就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把学生带入特定教学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凭借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概念,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鲸》这一课时,我先出示了关于鲸的图片和鲸活动时的视频资料,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介绍,然后我问同学们:想知道作者是怎样介绍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吗?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立刻高涨起来。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巧用“班班通”,突破课文重难点
  有些课文的难点,不论教师怎样讲解,学生听得总是似懂非懂,但如果用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向学生展示事物的原形和原貌,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上《詹天佑》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人”字形线路,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火车爬上陡坡的过程,使学生对“人”字形线路火车的走法一目了然,很快就突破了难点。
  五、巧用“班班通”,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课应重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鉴于语文的这一教育特点,合理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时,由于文章描写的内容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看到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不仅理解了大峡谷的诡秘迷人,同时也对大峡谷及祖国的壮丽山河由衷地产生了热爱及赞美之情。
  六、巧用“班班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七、巧用“班班通”,提高小学生识字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记忆比较短暂,注意力不够集中,他们在写生字时常常写到一半时就出去玩了,回来时忘记了这个字怎么写了。如何让学生轻松快乐识字呢?教师可以播放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动画:让汉子的笔顺依次出现,并把汉子的部首用不同颜色区分, 这样学生看着动画就会在无意中学习了字的笔顺,记住了字的部首。在低年级的语文课里经常会有一些象形字出现,例如在教学“火”字时,学生认识了“火”的读写,但是很难理解火字是如何演变而来的,有了“班班通”,多媒体课堂,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火”字演变的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认知“火”字的演变过程。
  总之,“班班通”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多媒体技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好学、乐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根据教学实际,科学、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使语文教学达到美不胜收的效果。但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一个合适的度,不要只注重耍花样,流于形式,要根据语文课本中教学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合理应用,以便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以调动和运用,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语文课堂。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