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作者】 刘艳宏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高低凸显着英语教学成绩的好坏,因为阅读是帮助学生扩大视野、获取新知识、运用旧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不是太高,理解能力较差,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一直是我们英语教师很头疼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些年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总结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扩大积累,丰富词汇,排除学生在阅读中的障碍。
  词汇是语言表达中最小的单位,无词不成句,无句不成文。读懂句子,首先得理解词义;读懂文章,必须得理解句意。研究结果表明,当一篇文章的生词量超过5%时,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排斥。因此,必须做好学生的词汇积累,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以便扫除学生阅读中的障碍。
  2.灵活掌握句子结构分析,以便学生快速了解句意。
  英语句子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要读懂文章,必须让学生了解英语句子的种类和特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和几种复合句(如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学生学会了辨析不同的简单句型,就能排除各种修饰语的干扰,准确地找出句子的主干,把握句子的大意。教会学生辨析运用各种复合句,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同时,要引导学生对中英文语法规则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自觉运用英语习惯去思维和阅读。特别是非谓语形式作定语后置或定语从句后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加强练习和比较。
  3.阅读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在教材中,既介绍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又介绍了我国民族文化同时还介绍了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对文章的背景知识的了解,会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熟悉感,在阅读的理解上,也能从背景知识中找到相关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会影响学生的理解,造成阅读的障碍。
  4.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
  用多媒体制作的图片直观形象,能迅速地唤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使他们乐学、爱学,多媒体课件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其求知欲望,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并发展想象力。
  二、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视野。
  课文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语言素材,但教材中提供的还远远不够,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在搞好课文教学的基础上,增加阅读材料,拓宽阅读范围。在选材方面要特别注意:开展阅读活动应注重实际,讲求实效,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标准;其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再次,要与教材内容相配合,要成为教材的补充或延伸。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巩固课本中所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利用课本的知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以便学生敢于大胆地朗读,增强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团队活动会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效率,且能弥补彼此的不足。通过小组的合作,小组成员能够集思广益,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能开拓思维,总结出更多的知识和问题,并加以处理和解决,并且能学会将自身生活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不再是一个课本的旁观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更自由不受约束的说出自己的见解,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理解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鼓励和激励方式。如,初一可以将英语朗读较准确、胆子较大的同学树为“小老师”,让其领读;为英语朗读做得好的同学发奖状、戴红花,给英语朗读有进步的同学插红旗等。这样久而久之,必定会由英语朗读带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必定会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英语教学。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兴趣和效率。如果学生的阅读习惯好,那么在阅读中就能减少难点,自然能够有兴趣,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
  五、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
  1.复读法。第一遍通读全文,在通读全文时抓住文章的关键性词语、主题句或是结论性的句子,对于自己生疏的词句先画出来。第二遍阅读要逐句细读,根据问题,找出能回答问题的关键词,对文章的生词要善于通过上下文的意思和某些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猜出生词的含义。这种通读与细读相结合的方法是阅读中最普遍的方法。
  2.抓点法。就是在阅读文章时处理好文章的几个主要部位:一是文章开头的一部分,力求抓住文章主题;二是每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抓住主题句就掌握了段落大意,然后略去细节不读,以求得略读速度;三是注意转折词和序列词,以此来抓住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3.反读法。这是应试中常用的,就是先看后面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查找阅读,就是一种从阅读的文章中迅速查找问题中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掠过尽可能多的内容,找到最需要的信息。
  六、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要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阅读中的主体,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制定迎合学生兴趣的阅读内容。教师还要不断地向学生灌输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学会学习的道理,懂得了道理、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培养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投入其中,仔细阅读、深入思考,调动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这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有了动力。
  总之兴趣是成功的基础,是学习的动力,是使学习变得容易的前提。在英语教学中,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解除学生心理和阅读方面的压力,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供与时俱进的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技巧,学生一旦对英语阅读产生了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他们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他们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信心百倍,才能爱上英语阅读,学习成绩才能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