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作者】 赵 勋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16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以,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琅琅读书声赛琴声”。朗读,就是要用规范的普通话,声音清楚、响亮地把课本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 
  关键词:朗读  激发兴趣    发挥示范作用   形式多样   培养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当前的素质教育更要求“校园要有琅琅的读书声”,从而充分发挥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叶圣陶先生说过:“读书是地地道道的基本功,阅读教学中,不读书是千万不可以的。”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首先就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朗读。充分利用课堂的点滴时间让学生自由地朗读,或者一对一朗读,相互欣赏、指正,课后还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渐渐地,他们就会爱上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朗读水平不是很高,朗读时就没有自信,老师在让学生个别朗读时就要注意发挥他们朗读中每一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夸奖鼓励,如:“你这一句读得很有感情”,“这一句读得很美”,“这一段读出了主人公高兴的心情”,“这一次读得声音很洪亮”……当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时心里高兴,自信心油然而生,下次就有主动举手朗读的欲望了。读得特别好的同学,老师甚至说“太好了,老师都被你读的美景陶醉了!”同时给以掌声。这样的同学更是兴味盎然,下次想不让他举手争取来读都难了!
  在学习《美丽的小路》一课中描写小路样子的句子读得有滋有味时,教师真诚地夸奖:“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眼前真的看见了一条美丽的小路!”即便是要指出学生朗读的不足之处也要巧用评价用语。如在上《小壁虎借尾巴》时,一位学生在读小壁虎向牛伯伯借尾巴的话时声音比较小,教师就这样说:“读得很有感情,可惜声音有点小,牛伯伯可听不清,你能再大声地问牛伯伯吗?”结合语境对学生的朗读做出反馈,既不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升华朗读的情感。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就激发起来,平时活动时都想把书读得更生动些。 
  二、发挥教师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示范朗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教师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巧用多种朗读形式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达到朗读要求和“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但不能让学生一遍又一遍枯燥地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 领读。教师或学生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以小组内小组长领读。
  (2) 分小组读。小组全体组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 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指导调控作用。
  (3) 分角色朗读。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让孩子们扮演文中的角色朗读课文是他们特别愿意的一种朗读形式,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4) 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方法,要防止有的学生“充数”次数不能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
  (5) 表演朗读。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课文的某些段落。
   (6)想象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对以读熟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良好的朗读习惯,我们必须从小学一年级就要注意的。低段年级小朋友尤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教学生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字每句要读清楚,不丢字、不加字、不读错字、不重朗读。读书时让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如出现读错、加字时一定要令其纠正,直到他们读正确为止。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读的习惯,听别人朗读后能提出读错之处。其次,要教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朗读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朗读的要求越明确,他们的朗读思维也就越活跃、朗读的效果也就越强。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就个人的朗读教学经验谈谈体会。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情趣。学好语文,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朗读水平的提高,语文学起来自然会顺利许多。所以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必须把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