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手能力

【作者】 刘 婷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16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其独有的形式,出现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它多以地方教材或校本教研为主阵地,各校各自为战的方式铺开。在各校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编印了《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推动此课程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重要策略之一。它不像电脑、体育等学科那样有激性,甚至常失败,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活动的意义,积极动手参与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创新能力 课 学生动手能力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
  刚开始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跟学生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如上语文课一般。这样做实在是滑稽之极,学生面无表情,教师声嘶力竭;如此丰富的内容,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这一屋檐下“畅所欲言”而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那简直愧对开发这门学科的智者们,也失去了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动手与动脑。 动手与交流的统一,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上课之道。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于是,我和学生选择性地确定了几个主题(例如,《安全与自护》、《静电于磁》等),让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也就可以“退居二线”了。
  安全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安全很重要。如果能留心观察,就能收集、整理到许多与安全息息相关的信息。安全对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极强的召唤性。所以培养学生模仿,创作一些安全措施,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安全与自护》为主题的一个综合活动。活动设计如下:1、活动准备阶段。以博采众长为目的,我与学生们融入到生活中去,让他们涉及到各种场所收集第一手资料。2、初识安全阶段。让学生们通过口头交流、汇报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资源共享。同时使学生初知安全与自护的方法等。3、再识安全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汇报、总结,使学生更全面的明白安全的重要性。4、创作安全措施阶段。在全面了解安全措施的基础上,让学生或单独或小组创作安全措施。5、活动延伸阶段。通过“安全防护大比拼”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脑动手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以上整个活动过程都围绕学生的“说”与“动”并行的原则。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革新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
  综上所述, 动脑与动手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天能形成的,它取决于个人的兴趣、老师的引导、环境的影响,而教师的重任之一就在于抓住新程改革的良机,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手能力是其中一个方面,也是实现活动育人的一个良策。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动”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对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课程落在实处!这也是传统的课程所缺少的,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中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郭元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