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以人为本,以爱为魂,努力打造班级管理新常态
【作者】 刘自昌
【机构】 山东省宁阳第二十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建设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优秀班集体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承担班级管理主要职责的班主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在社会关注度高、家长期望值高、学生管理困难程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走出一条班级管理的新路子,实现班级管理新常态呢?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都必须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教育命题。
一、实施民主管理,切实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逐步增强,表现自我、强调自我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一言堂”、“家长制”的传统管理方式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必须顺势而为,主动适应学生的心理变化,切实转变管理方式,做到“目中有人”,从“台前”走到“幕后”,让学生自己“当家作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班级计划集体研究,班级制度集体制定,班级机构集体选举,班级活动集体策划,班级大事集体决策,切实增强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管理热情,形成民主、开放、包容、和谐的班级生态,推动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的目的。
要实现民主管理的预期效果,必须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班主任应该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兄弟姐妹甚至是知心爱人,工作中必须牢记八字箴言: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因为学生的个性日益突出,需求日益多元,自主意识逐步增强,尊重、理解、信任、宽容越来越成为学生强烈的心理发展需要。班主任应该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加强道德养成和人格修炼,把尊重、理解、信任、宽容作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努力转化为自身具备的重要素质和人格魅力。同时在育人实践中充分运用这一伟大的教育力量,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信任学生的能力,包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宽松和谐的班级环境,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爱心管理,切实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
教育是一项“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更不可能成为好班主任。一个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可以千差万别,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和煦阳光,是滋润学生心灵的春风化雨,爱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班主任一定要把爱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用爱温暖学生、激励学生、成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洒满爱的班级里享受爱的喜悦,体验爱的幸福,感受爱的力量。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做到“以爱育爱”,让每一个学生具备懂爱、肯爱、会爱的美好情感,让爱的阳光洒满校园,照亮社会。
仁爱乃生命之本,智慧之源。爱是最高层次的教育智慧,班主任必须用心修炼、倾心体验、逐步内化方可沉淀而成。要真正实践爱的教育,班主任必须做到“四有”:有爱的情感、有爱的行为、有爱的能力、有爱的艺术。有爱的情感就是要求班主任要胸中有爱、心中有情,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自觉融入到学生中间;有爱的行为就是要求班主任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状况,关注学生的举手投足,留意学生的一颦一笑,洞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对一些问题学生和特殊家庭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有爱的能力则需要班主任不断学习、强化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有爱的艺术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班主任要有做教育家的理想信念,有献身教育的使命担当,有爱生如子的教育情怀,要把学习、实践、反思、创新贯穿教育全过程,要具备精深的教育理论素养、高超的教育管理技巧、丰厚的文化知识储备,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药到病除。
三、实施文化管理,切实让文化的因子唤醒学生的管理自觉
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影响深远、融入血脉的教育力量,具有唤醒潜能、塑造灵魂、蓬勃生命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应把建设先进的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抓手,认真思考,精心谋划,用心落实,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健康成长。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育核心价值观。价值是行为的导向,班级核心价值观是班级全体成员精神行为的风向标,它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核心价值观应体现师生的价值追求,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符合班级实际,体现时代性、独特性,为班级全体成员所认可并自觉践行。在此基础上,按照激励性和人性化的要求,认真研究具体的班级文化设计,包括班级愿景、班风班训、班级精神、班规班纪、班级制度等,把她作为班级全体成员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张贴悬挂于教室内,要求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能认真遵守,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这样全班学生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行为就会逐步规范,班级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强,班级管理水平和教学成绩就会越来越高。
二是培育行为文化。行为是思想的外化,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文化水平的综合体现。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判断这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专心致志、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节俭规律、讲究卫生的饮食习惯,朴素整洁、健康干净的卫生习惯,活泼阳光、风雨无阻的锻炼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和依据,运用各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约束和规范,着力抓细节、抓长效、抓常态、抓反复,综合运用示范引导、表彰激励、批评惩戒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树立文明守纪的学生形象。
三是培育活动文化。教育靠体验,体验靠活动。道德在活动中成长,情感在活动中升华,能力在活动中形成。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必须要开展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活动,让班级在活动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的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诸如运动会、艺术节等,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还要主动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如班级文化策划、劳动卫生评比、课前三分演讲、班级环境创设等,活动要注重参与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全员参加,尽量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评比。要特别注重活动的系统设计和科学组织,做好积累总结,推进活动课程化。
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充满创造性和人文性,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一位班主任付出全部的心血和智慧,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对学生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殚精竭虑,尽职尽责,才能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
作者简介:韩旭灵 山东省宁阳第二十中学 副校长 已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
一、实施民主管理,切实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逐步增强,表现自我、强调自我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一言堂”、“家长制”的传统管理方式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必须顺势而为,主动适应学生的心理变化,切实转变管理方式,做到“目中有人”,从“台前”走到“幕后”,让学生自己“当家作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班级计划集体研究,班级制度集体制定,班级机构集体选举,班级活动集体策划,班级大事集体决策,切实增强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管理热情,形成民主、开放、包容、和谐的班级生态,推动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的目的。
要实现民主管理的预期效果,必须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班主任应该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兄弟姐妹甚至是知心爱人,工作中必须牢记八字箴言: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因为学生的个性日益突出,需求日益多元,自主意识逐步增强,尊重、理解、信任、宽容越来越成为学生强烈的心理发展需要。班主任应该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加强道德养成和人格修炼,把尊重、理解、信任、宽容作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努力转化为自身具备的重要素质和人格魅力。同时在育人实践中充分运用这一伟大的教育力量,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信任学生的能力,包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宽松和谐的班级环境,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爱心管理,切实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
教育是一项“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更不可能成为好班主任。一个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可以千差万别,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和煦阳光,是滋润学生心灵的春风化雨,爱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班主任一定要把爱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用爱温暖学生、激励学生、成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洒满爱的班级里享受爱的喜悦,体验爱的幸福,感受爱的力量。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做到“以爱育爱”,让每一个学生具备懂爱、肯爱、会爱的美好情感,让爱的阳光洒满校园,照亮社会。
仁爱乃生命之本,智慧之源。爱是最高层次的教育智慧,班主任必须用心修炼、倾心体验、逐步内化方可沉淀而成。要真正实践爱的教育,班主任必须做到“四有”:有爱的情感、有爱的行为、有爱的能力、有爱的艺术。有爱的情感就是要求班主任要胸中有爱、心中有情,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自觉融入到学生中间;有爱的行为就是要求班主任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状况,关注学生的举手投足,留意学生的一颦一笑,洞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对一些问题学生和特殊家庭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有爱的能力则需要班主任不断学习、强化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有爱的艺术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班主任要有做教育家的理想信念,有献身教育的使命担当,有爱生如子的教育情怀,要把学习、实践、反思、创新贯穿教育全过程,要具备精深的教育理论素养、高超的教育管理技巧、丰厚的文化知识储备,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药到病除。
三、实施文化管理,切实让文化的因子唤醒学生的管理自觉
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影响深远、融入血脉的教育力量,具有唤醒潜能、塑造灵魂、蓬勃生命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应把建设先进的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抓手,认真思考,精心谋划,用心落实,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健康成长。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育核心价值观。价值是行为的导向,班级核心价值观是班级全体成员精神行为的风向标,它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核心价值观应体现师生的价值追求,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符合班级实际,体现时代性、独特性,为班级全体成员所认可并自觉践行。在此基础上,按照激励性和人性化的要求,认真研究具体的班级文化设计,包括班级愿景、班风班训、班级精神、班规班纪、班级制度等,把她作为班级全体成员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张贴悬挂于教室内,要求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能认真遵守,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这样全班学生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行为就会逐步规范,班级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强,班级管理水平和教学成绩就会越来越高。
二是培育行为文化。行为是思想的外化,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文化水平的综合体现。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判断这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专心致志、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节俭规律、讲究卫生的饮食习惯,朴素整洁、健康干净的卫生习惯,活泼阳光、风雨无阻的锻炼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和依据,运用各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约束和规范,着力抓细节、抓长效、抓常态、抓反复,综合运用示范引导、表彰激励、批评惩戒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树立文明守纪的学生形象。
三是培育活动文化。教育靠体验,体验靠活动。道德在活动中成长,情感在活动中升华,能力在活动中形成。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必须要开展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活动,让班级在活动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的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诸如运动会、艺术节等,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还要主动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如班级文化策划、劳动卫生评比、课前三分演讲、班级环境创设等,活动要注重参与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全员参加,尽量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评比。要特别注重活动的系统设计和科学组织,做好积累总结,推进活动课程化。
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充满创造性和人文性,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一位班主任付出全部的心血和智慧,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对学生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殚精竭虑,尽职尽责,才能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
作者简介:韩旭灵 山东省宁阳第二十中学 副校长 已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