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学科教改促进卓越人才培养——药学分子生物学教改探索

【作者】 黄 霄

【机构】 山东临沂大学药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卓越人才的教学培养,需要树立卓越目标,卓越目标的树立离不开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卓越能力,任课老师要以研究型教学为主,提供卓越教育,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完成卓越目标。
  关键词:卓越人才 卓越目标   学习兴趣   卓越能力  卓越教育
  1 引言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1]?
  本人是制药工程专业(卓越班)的一名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卓越人才是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2 树立卓越目标
  2.1 卓越目标重要性
  首先,卓越人才培养需要树立卓越目标。美国的著名成功学大师博恩·崔西对卓越有一个经典的定义:“不断地为自己确定越来越高的目标,然后尽一切可能达到这些目标,你就会成为一个卓越的人”。美国NBA著名教练帕特·莱利也有一句关于卓越很著名的话:“不断力求做得最好,就能逐渐达到卓越。”卓越就是对一个个更高目标的追求,就是不断地自我超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每个人都会被崇高的目标所引领,不断追求卓越。[2]
  本人在开学第一课,为自己和学生都制定了卓越目标。首先让学生知道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相似的人进行了25年的跟踪调查: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大都成了顶尖成功人士;10%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大都成为专业人士;60%目标模糊者,能安稳工作生活,无特别成绩;27%无目标的人,经常失业,生活动荡。本人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拟:人生如同登泰山,只要努力不气馁,一步一步一个脚印,一定会离山顶越来越近,即人生路上能看多远,你才有可能走多远。谁不愿伫立在山顶享受风光无限的感觉,谁不愿意被人钦佩被人羡慕?许多学生最大的困惑是:我们的学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一群普普通通的学生,能成为卓越的人才吗?博格斯的理想就是最好的例证。 夏洛特黄蜂队的一号球员博格斯从小酷爱篮球,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斗牛”。当时他的梦想是有一天可以打NBA。 博格斯身高只有1米60厘米,在东方人里也算是矮子,更不用说在即使身材高大的NBA了。 博格斯不仅是现在NBA里最矮的球员,也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神准,甚至在高个队员面前带球上篮也毫无畏惧。人们每次看到博格斯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心里总忍不住赞叹,他的表现不仅安慰了天下身体矮小而又酷爱篮球者的心灵,也鼓舞了平凡人内心的意志。
  卓越追求,是指人的道德、价值和内心世界的取向和标准,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荣誉感,第二个层次是人生境界。
  2.2 卓越目标的树立离不开学习兴趣的培养
  其次,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3]
  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 
  本人在开学第一课,就有意识激发起学生对本门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必须对自己所讲授学科抱有极大的兴趣,才能感染学生。我提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提到历届诺贝尔生理学奖化学奖得主绝大多数是分子生物学领域,提到艾滋病癌症等疑难症的药物绝大多数依赖于分子生物学研发,从而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学习目的和学习结果、制造悬念、注重创新教学及采用非常规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药学分子生物学中药物基因组学这一章,我首先展示前基因组时代的“钓鱼”和后基因组时代的“捞鱼”这幅图,让学生分析讨论其内涵,面对丰富的基因资源,人类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基因序列资料转变为有用的知识,进而让这些知识服务于人类,使之能够造福于人类的健康。这样自然而言引出基因多态性和药物作用多样性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得知药物基因组学的根本目的运用遗传信息进行个性化用药,将正确药物、正确剂量在恰当的时间给予合适的患者;药物基因组学还有助于新药研发和疾病检测。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药物基因组学的兴趣和活跃了课堂气氛。
  3 培养学生的卓越能力
  3.1 以研究性教学为主,提供卓越教育
  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提供卓越教育,培养学生的卓越能力。卓越计划”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专门人才。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高校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实际用人部门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所谓卓越教育,按照“高、精、尖”的培养模式,实施课程精、深、通的研究型教学。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将教师自身的研究思想,方法和最新成果引入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努力使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建立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理解知识中蕴含的思维形式和方法。 [4]
  譬如我在讲授药学分子生物学DNA复制损伤和修复这章时,让学生先回顾半保留复制内容,然后重点讲述DNA复制的酶学,以酶学把DNA复制过程串联起来。条理清晰,易于掌握。对于RNA逆转录病毒复制这样的难点,首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结合图片,指出RNA逆转录的主线是tRNA-RNA     tRNADNA-RNA     DNA-RNA     DNA-DNA,学生很轻松掌握了这个难点。对于DNA损伤和修复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DNA损伤修复类型及其在药物研究中应用,自学,辅助网络资源,自行解决问题。
  3.2 学生卓越能力培养
  3.2.1 适应能力培养
  所谓卓越能力,是指人的知识、才华和成就事业的能力和基础,也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适应能力,第二个层次是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是人生最基本的能力,是追求个人事业的基础。适应能力之所以构成卓越能力的基础,是因为能否适应环境是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个人追求事业的一条十分鲜明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人的能力实现和事业追求分成两个完全不同的境遇:一边是能快速适应环境,因而很快发挥所长,创造伟大的事业;一边是不能适应环境,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总是处在事业的边缘,甚至被环境所淘汰。因此,无论个人有多大的能耐和抱负,能否适应环境是一个基础和起点。[5]
  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就曾经指出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见,由适应到创新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只有在适应能力基础上的创新能力才是真实的和现实的能力。因此,只有在适应的基础上创新、创业、创造,才能成为卓越人才,成就卓越人生。
  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不同之处是:大学教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以自学为主;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即以掌握学习方法为主;学习需要自主、大量的学习时间要求自己安排等。据了解,近年来,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补考人数较多,一般占总人数的20%左右,有的甚至在30%以上。 谁能最快地适应大学学习方法,谁就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这种自学能力包括:能独立确定学习目标,能对教师所讲内容提出质疑,查询有关文献,确定自修内容,将自修的内容表达出来与人探讨,写学习心得或学术论文等。
  3.2.2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过:大凡能够为人类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在他们的思想中装着的尽是“问题”。[6]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 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本人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多质疑,多发问。
  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所以在药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即任何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让学生独立思维,创建个性化答案。譬如DNA提取纯化实验,本人只讲授提取纯化的理论,其具体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选择让学生自己设计。譬如细胞破碎,用冻融或机械都可以,在用SDS法提取时,哪些措施影响DNA的完整性?工业化生产和实验室生产在措施上有哪些不同都由学生解决。
  结合学生的专业学科特点,还需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平台,组建科技创新团队,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真正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提升。向应用型转变, 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这方面本人主要是实施在毕业论文上,从选题到实验到论文写作,本人只是提供材料,搞好服务,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完成论文。
  4 结论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在培养卓越人才方面,首先让学生树立卓越目标,为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卓越教学,即以研究性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6
  [2]徐小洲,王家平.卓越与效益[D]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3] 张晓报;.我国”985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与反思-基于课程的考察[J]高校教育管理;2013.6
  [4]陈秀敏;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探析[J];广西教育;2010.36
  [5]]王淑桢;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适应终身学习需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
  [6]孙其华;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黄霄,临沂大学药学院,讲师.